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岁瞒着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扇了一巴掌

    2023.03.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中国近代社会,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孝道社会也不例外。在这个激荡的时代,贺健是一位开国少将,他曾是一个家中的疼爱,一个母亲的骄傲。

    年少时,贺健满怀热血,渴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保家卫国的责任呼唤着他,19岁的他决定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的关怀。

    那一天,母亲的泪水湿润了贺健的衣袖,她紧紧地拥抱着他,希望他能平安归来。贺健默默地为母亲擦干泪水,承诺要坚守军人的誓言,保家卫国。

    远离家乡,贺健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和艰难。但他从未忘记母亲的期望,他用坚毅和勇气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在炮火和硝烟中,他指挥着战友们冲锋陷阵,为国家争取胜利。

    贺健,一个乡村少年的誓言

    1910年,湖北省黄安县的贺健诞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然而,那个时代的他注定无法享受平稳安宁的生活。

    当时的百姓们过着极度困苦的日子,连最基本的粮食都无法保证。每天,他们都要忍受官府和外国侵略者的剥削,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加艰辛。作为乡村的见证者,贺健目睹了太多的悲剧。为了减轻百姓的痛苦,他下定决心献出自己的热血。

    年少时,贺健在田间劳作间隙偷偷阅读着关于国家的书籍。他了解到祖国正面临着危难,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应该为之负起责任。这股使命感驱使着他,燃起了内心深处的火焰。

    贺健,放牛娃的决断

    在贺健19岁的那年,红军队伍偶然经过他所在的村庄。贺健只是一个放牛娃,每天过着平凡而无趣的生活,只为了填饱肚子。然而,当他看到这支虽然衣衫破旧但是军容齐整的队伍时,他内心的热血再也无法抑制。

    了解到红军的崇高目标后,贺健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入他们,投身于为人民而战的生涯。红军的领导也欣然接纳了贺健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正需要这样的生力军。

    然而,贺健心中却有一片不舍。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母亲,舍不得那个生他养他的伟大母亲。他明白,如果他告诉母亲他要参军,母亲必然会不同意。

    因此,贺健只能将这个决定埋藏在心底。当红军离开村庄的那一天到来时,贺健默默地跟随大军的脚步离开了家乡。他告诉母亲他要去外地求学,学习一门铁匠手艺,然后回来老老实实地工作。

    贺健离开时,母亲目送着他远去,满脸的不舍和祝福。贺健心痛地看着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坚定地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为母亲和更多的人争取幸福。

    贺健,铸就战友信任的烈火

    融入红军部队后,贺健展现出高度的觉悟,他总是主动迎接各种任务。他的坚定行动赢得了同志们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战友,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身上。

    战场上,不仅需要英勇,更需要战友间的互信。缺乏信任将导致战斗失败,前方冲锋的战士担心后方的战友是否会跟上,而后方战士则担心前方的战士是否会退缩。这种不信任一旦蔓延开来,必将成为致命的威胁。

    贺健加入革命仅仅两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红四方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与红四方面军一起奔波征战,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贺健的履历充满闪光点。他曾担任徐元帅同志的警卫员,在那段时间里,他受到徐元帅同志的表扬。徐元帅称赞他机智能干,警觉性极高,是一位出色的革命战士。

    贺健凭借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信任。他始终忠诚于共产党的信仰,积极参与战斗,无私奉献。他成为战友们可靠的依靠,他们放心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的身上。

    贺健,攀登之路无止境

    贺健在军旅生涯中一步步向上攀登。他曾担任部队的指导员,随后逐渐晋升为连长,并伴随着八路军的发展,他的职位也不断提升。后来,他成为副团长和政治委员。

    在红军的作战过程中,许多领袖都过门不入,贺健也有着类似的故事。部队多次经过湖北省,有时距离黄安县只有一步之遥。然而,贺健没有让个人情感战胜理智。他明白部队经过湖北是出于作战需要,他不能妨碍部队的行进节奏。部队需要快速行动,迅速到达战场,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有战友牺牲,他从不会耽误时间回家看望深爱的母亲。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担心母亲会责怪他。他意识到在外面这么多年,母亲一定非常思念他。如果他不能在国家建设中出人头地,回去也毫无意义。

    然而,内心对母亲的思念,最终让他无法抑制,他告诉了母亲自己参军的事情。当他在老家的母亲收到这封信时,内心五味杂陈。她原本以为儿子出门当了铁匠,却发现他参军了。

    母亲对他充满牵挂,却不知道他在部队的生活如何。部队中危险重重,老母亲默默地思念着儿子,担心他的安危,这些情感无法言表。

    贺健,返乡之路的悲喜交织。

    在战斗中,贺健幸运地没有牺牲,他的勇敢指挥常常带领着同志们赢得胜利。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平时期来临,贺健渴望回到家乡。他心里对母亲的期望和担心如潮水般涌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除了边境地区,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开始建设。贺健被任命为鲁中南军区的司令员,战事已经结束,贺健终于有机会回家了。

    39岁的贺健,身居鲁中南军区司令员之位。这样的职位应该能让他的老母亲脸上有光彩吧。于是,贺健急切地想要回家。

    当贺健长途跋涉回到黄安县老家时,他意外地受到母亲的一记巴掌。39岁的贺健还来不及享受母亲的拥抱,这一巴掌着实让他措手不及。打完后,贺健和母亲相拥而泣。母亲告诉贺健,打他一巴掌是为了教训这个“不孝”的儿子。出门参军却不告诉自己的老母亲,这么多年也没有音信,这一巴掌是贺健应得的。

    贺健被母亲的巴掌深深触动,他懂得自己对母亲的亏欠。即使是军区司令员的身份,贺健也不敢忘记孝顺的责任。

    这次重逢虽然起初有波折,但母子之间的爱意却愈发浓厚。贺健回家,除了带来战胜的喜悦,也带来了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在他心中,母亲是他奋斗的动力,他决心尽自己所能,为母亲争光、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

    贺健的母亲并不怨恨他,她只是希望贺健能更好地对待她,不要把任何事情都瞒着她。她觉得如果贺健当初告诉她他要去参军,虽然她可能会阻止,但如果贺健坚持要去,她也会理解。

    然而,贺健没有与她商量就离开,这让她觉得自己这个老母亲被完全忽视了。这一巴掌打下去,实际上是出于对贺健的关心和愤怒。打完巴掌后,贺健和母亲谈起了这些年离家的事情。

    贺健对于多年未能陪伴母亲感到深深的遗憾。他深知母亲对他的付出和牵挂,决心要好好补偿母亲,不再让她受任何的委屈。于是,在1953年,当贺健决定去军事学院学习时,他立下了一个决心:要带着母亲一同前行,绝不与她分离。

    这个决定让贺健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他明白自己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母亲争光,证明自己的实力。贺健在学院里努力学习,他既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位负责任的儿子。他不仅要面对学业的挑战,还要照顾母亲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贺健和母亲一同生活在学院的环境中,他们互相支持、彼此依靠。母亲成为贺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坚强后盾,给予他力量和勇气。他们共同度过了学习的辛苦和困难,彼此之间建立了更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学院的日子里,贺健与母亲分享了许多欢笑和泪水。他们一同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也一同庆祝着成功和成就。贺健的成绩优异,他的母亲为他骄傲不已。而贺健也深知,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母亲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这段时间的相处让贺健更加懂得珍惜母爱的宝贵,更加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他下定决心,无论将来走到哪里,他都会与母亲紧密相连,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岁 瞒 着 母 亲 离 家 当 兵 岁 成 司 令 回 乡 探 母 却 被 母 亲 扇 了 一 巴 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