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彭德怀要枪毙一名逃兵,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司令

    2023.04.1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0年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竟然在战场上成为了逃兵!当这个消息传到彭德怀元帅和朱德老总耳朵里时,他们直接勃然大怒。

    以最快的速度,写了一封报告交到毛主席手中,短短的几个字,直接就决定了好几十人的生死。

    毛主席对逃兵一向是无可容忍的态度,但这一次的毛主席却心软了。

    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毛主席表示:“这些人都不能杀”。

    因为这件事情,毛主席和彭老总还闹了一点不愉快,这时候的毛主席也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软,竟然为国家培养出了一个栋梁!

    这个老红军战士当年为何要犯下如此滔天大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

    战场英勇杀敌,得到彭老总赞赏彭老总的脾气在部队里边一直是非常不错的,除非遇到了什么让自己格外愤怒的事情,他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然在外人面前,他总是一副极其稳重的模样。

    但是在1940年的2月,彭老总罕见发了一次大脾气,甚至说要把自己的手下给枪毙了,这一次的他没有开玩笑,直接就一纸报告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彭老总想要枪毙的这一个人,是他之前最看好的一个老同志,名字叫做杨上堃。

    这样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要知道,杨上堃在战场上真的是英勇杀敌,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在1934年时,他在长征的路上遇到了国民党的围堵,这时候部队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因为身后也有中央军穷追不舍。

    这时候如果不能杀出一条血路的话,面临的就是被他们给吞并。

    思考过后,杨上堃决定横渡乌江,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乌江有国民党的狙击手埋伏,看到红军想要从这里经过,他们自然不会让红军如愿。

    而恰好这个时间点,当地的气候又极其地寒冷,如果稍微不慎,很有可能直接就被冻死在里边了。

    上方给杨上堃的命令是,三天之内必须要渡过这里,一旦没有渡过,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为了能够完成这一个任务,杨上堃带领着一些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迎头赶上,岸上的这一些红军也进行了掩护,但尽管如此,当时牺牲的战士还是比较多的。

    杨上堃率先到达河流对岸后,立马就需要和这一些敌军进行斗争,必须要为后面这一些人员争取更多时间。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我党能够成功从这个地方渡过,和杨上堃有着莫大关系,他也通过这一场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组织看到这样的情况,也立马把杨上堃升为了连长,没多久杨上堃又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从大渡河经过,问题是当时的船只和人员压根就不匹配,人员的数量高达好几万,结果上面的船只却只有几艘。

    这也意味着,船只压根没办法满足战士的需求,这时他们只能把泸定桥抢过来,这样才能让士兵安全过去。

    杨上堃得知这个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把不怕牺牲的这一种精神很好的发挥了出来。

    这也让杨上堃得到了彭老总的器重,在一年之后,红军来到了腊口子地区,但这里早就有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驻守了,如果和他们硬刚的话,胜利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时候杨上堃找到了几个善于攀爬的战士,直接绕敌后方,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杨上堃的指挥下,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

    尽心尽力为祖国付出却误入歧途1937年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面抗战开启,这时的杨上堃也没有退缩,在战场上仍然为祖国效力。

    杨上堃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也和家庭有着莫大关系,杨上堃的原生家庭条件非常艰辛,父亲当年生病,由于手里没钱,最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样的情况,杨上堃心中万般难受,而恰好这时,地主又不断在打压他们,杨上堃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不是平等的?地主每天可以吃香喝辣不用干活,而自己的家人却要辛苦干活,结果生病了还看不起医生。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杨上堃也很清楚压根就没有希望,这时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1929年希望出现了,杨上堃这时被革命思想浪潮给影响,他才明白原来地主也不是全能的。

    1930年15岁的他就成功加入了共青团,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他的表现格外优秀,一年时间过后,他红军在扩大人员,杨上堃积极报名,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里边的一员。

    按道理来说,像这样的一个人,他绝对是为祖国尽心尽力付出的才对,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1940年时,意外却出现了,彭老总直接对杨上堃大失所望。

    被他人怂恿选择叛变,彭老总勃然大怒时间来到1940年的2月份,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杨上堃成为了支队里边的参谋长。

    就在所有人都在为杨上堃庆祝时,杨上堃心中却感到格外不满,他觉得自己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怎么都不只是参谋长这个位置才对。

    看到这样的情况,杨上堃心中格外不满,但考虑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不然会引起他人的议论。

    杨上堃的这一种小心思,还是没有瞒得过当时侦查科的袁彪,了解到杨上堃没有成为团长后,他立马就接近杨上堃,不断的和杨上堃说关于党的一些坏话。

    这时候的杨上堃本来心中就有很多不满,而恰好这个点,他又在旁边不断的煽风点火,后来杨上堃直接就被他给说动了。

    杨上堃也成功鼓动了自己麾下的三个战士,再带上袁彪的一些兄弟,这时候的他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开始叛逃了。

    其实杨上堃并没有想谋害党的想法,他只是想取得新的成就,让党对自己刮目相看,只不过他选错了道路。

    因为袁彪野心非常的大,他压根就不想和八路军继续干了,觉得在八路军这里待遇很不好,看到这样的情况,杨上堃立马就不同意了,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被对方给骗了,对方压根就不是为自己好,而是想把自己也拖下水。

    后来杨上堃考虑到之前党对自己这么要好,而且是党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如果自己这样做的话,实在是太不道德了。

    于是离开一个星期后,杨上堃最终还是回到了部队里边,同时也把袁彪的阴谋给说了出来。

    这个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彭老总的耳朵里,这时的彭老总勃然大怒,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做出这样的事情,彭老总可能还不会如此控制不住情绪,但这个人是在战场英勇杀敌的杨上堃。

    他觉得杨上堃实在是太辜负自己的信任了,作为一个老红军,竟然因为某一些人的三言两语,就做出如此的事情,忍无可忍的彭老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德元帅,朱德元帅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立马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毛主席,他们都觉得必须要军法处置,不然其他人也会跟着这样干。

    毛主席让其戴罪立功,成为一代司令当这件事情传到毛主席耳朵里的时候,毛主席也是不敢相信的,在这之前,他就听说过杨上堃为党做了多少事情,但所有人都觉得毛主席肯定会一声令下把他杀掉。

    因为毛主席最接受不了的就是逃兵,但这一次,毛主席考虑到他之前立下来的这一些战功,同时也考虑到他自己选择重新回来,这时候毛主席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对他宽大处理。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当时党的情况也比较的严峻,非常缺乏各种党政官员,如果就这样枪毙的话,反而还会丢失一个人才。

    不过为了避免其他人效仿这种行为,毛主席决定开除他的党籍,所有的职务也全都作废,必须要从零开始。

    看到毛主席对自己如此宽容,杨上堃内心也很不是滋味,这时的他终于清楚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在延安地区举办整风运动时,杨上堃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严格检讨,表示以后一定会听党的指挥,接受所有的批评,还会早日立功,必须要弥补当时自己犯下的错误。

    在这之后杨上堃尽心尽力的为党付出,抗战结束后,成功去到了东北地区,组织考虑到这些年他的表现确实非常的不错,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后,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重新恢复他的党籍。

    恢复了党籍后,他的职位也跟着一路水涨船高,成功成为了副师级的干部,在1970年时,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为了更好地恢复林业的政策,又多次去到林地。

    在这期间,他让无数民众生活的环境都有所改善,每一次他都选择亲力亲为,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这一个机会,全都是毛主席和党的信任,自己再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了。

    一直到1984年5月,杨上堃才停止了自己辛苦的一生,回看他的这一生,虽犯下了错误,但好在悬崖勒马。

    事后又为了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也要感谢毛主席,正是因为当年他给的这个机会,才让我国又多了一位优秀人才。

    单字解释: 彭 德 怀 要 枪 毙 一 名 逃 兵 毛 主 席 心 软 拦 下 没 想 到 救 下 个 未 来 的 司 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