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敌人在锦州大修工事,4个月仅完成三分之一,最后仅坚持1天

    2023.04.1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陈诚主政东北剧照

    1948年1月11日,由于国民党军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在东北战场屡战屡败,仅最近3个月就损兵十余万,只得宣布引咎辞职。17日,蒋介石下令设置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并任命原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为“剿总”总司令兼东北行辕副主任、代理主任,主持东北大局。

    ▲卫立煌

    东北敌军大修钢筋水泥工事

    22日,卫立煌从南京经北平飞抵沈阳,但此时东北战局已经完全陷入被动,剩余的国民党军也只能分散龟缩在沈阳等34座城市内,控制区域大幅缩水。同时,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的攻势毫不停顿。29日,沟帮子解放,沈阳至关内铁路被切断;2月份,辽阳等地相继解放,东北野战军攻占东北钢铁基地鞍山等地,兵锋逼近沈阳近郊。

    为了稳住局面,卫立煌下令守军加固各城市及外围防御工事,并亲自安排工兵指挥官李贤负责构筑和加固,要求一律挖成现代化钢筋水泥工事,阵地外围要挖2米宽、2米深的外壕,架设铁丝网。锦州城由于地处辽西走廊北端,扼守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陆上通道,堪称东北的“南大门”,因此被作为防御工事修筑的重中之重。

    建筑材料遭到层层克扣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亲自指挥,由各军、师工兵部队任技术指导,各区守备部队按“剿总”的防御配备图工事位置照表实施建设。按照防御配备图的计划,锦州城的工事非常美观,遍布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火力网,即便是连一级的战斗单位,也有1个坑道闭锁式子母碉堡构成的坚固据点,能够在四面包围的情况下独立作战;连指挥所的掩护部还要兼具厨房、厕所及储存粮食弹药等功能。

    尽管范汉杰规定凡参与构筑工事的部队,每日发放津贴,但工事修筑的进度依然十分缓慢,直到9月间,工事还没有完成原计划的三分之一,标准更是大幅缩水。究其原因,主要是卫立煌、范汉杰提出的工程量十分巨大,并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筋、钢板。这些东西虽然都由“剿总”负责发放,但这几样建筑领域的紧俏货本就短缺,从卫立煌以下的各级军官又层层克扣,等运到阵地上已经所剩无几。

    ▲辽沈战场的敌据点

    工程量也大幅缩水

    因此,锦州守军各部实际上只能普遍构筑独立的水泥碉堡来应付差事,这些碉堡最大的可以容1个班,最小的仅容1个步兵组或轻机枪组,即便如此内部也拥挤的如龟壳一样,根本无法自由活动,更不要说作战了。但卫立煌亲自视察后却表示满意,并说:“在江西和共军作战的时候,哪有这样的水泥工事?那时都能打胜仗,现在有了这样的工事,更没有问题了。”

    当然,卫立煌身为17岁从军并担任孙中山先生警卫排长的老行伍,不可能没发现部下在糊弄自己,更加清楚现在的对手已经不是昔日围剿“苏区”时缺枪少炮、弹药匮乏的红军了, 这些粗制滥造的工事根本无法抵御东北野战军的炮火,但作为东北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必须这样给部下打气,以便影响早已十分低落的士气。

    ▲锦州攻坚战

    1948年10月14日上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经过一番激烈的外围战斗后,终于开始对锦州城发动总攻。战斗的结果也的确未能让卫立煌如愿,那些所谓的“水泥工事”迅速土崩瓦解,到15日拂晓,锦州守军主力被相继歼灭,从各个方向突入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在城内胜利会师。当日18时,锦州全城被占领,化装潜逃的范汉杰等高级将领亦被俘虏,东北的陆上大门就此关闭。

    ▲锦州解放的号外

    单字解释: 敌 人 在 锦 州 大 修 工 事 个 月 仅 完 成 三 分 之 一 最 后 仅 坚 持 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