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有家长建议将语文课本删除《陋室铭》,原因是这2字,有道理吗?

    2024.02.2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开头两句就已经妙不可言,也体现出了刘禹锡对环境改变后的坦然。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庭,贞元六年(790年),19岁的刘禹锡就已经名震洛阳和长安,刘禹锡21岁时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在这一年,刘禹锡还登博学鸿词科,才气很大。

    走向仕途后,刘禹锡也算顺风顺水,而且与当时的文人才子多有往来,不过唐顺宗李诵即位后,刘禹锡就碰上了“大钉子”,唐顺宗登基后,原太子伴读王叔文、王伾素备受信任因此进入了中枢。

    王叔文和刘禹锡的交情好,刘禹锡也因此参与到了对国家财政的管理,他和柳宗元又一道成为了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但最终改革失败了,唐顺宗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和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陋室铭》正是刘禹锡被贬之后又经历了三次搬家所写,起先刘禹锡住的是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刘禹锡一朝失利,想要刁难他的人可不少,因此刘禹锡是住在城南面江,不过刘禹锡也不在意,还在房门上写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刁难刘禹锡的人见自己没能得逞,又将刘禹锡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住处的面积也减少了一间半,但刘禹锡依然满不在乎,接着刘禹锡又被安排到了县城中部,住处是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因此写下了《陋室铭》。

    不过近年有家长建议将语文课本删除《陋室铭》,只因里面2个字,即“白丁”,意为“平民”,古时衣冠制度森严,普通百姓只可以穿没有任何颜色的麻棉织成的衣服,家长觉得刘禹锡心气高,还摆着官架子,看不起农民,认为孩子从中会学到不良的风气。

    其实家长的担心有些多虑,熟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刘禹锡明显是用“白丁”一词对“鸿儒”,“鸿儒”指的是有才华的君子,而“白丁”实际是喻指那些只会刁难他又没学问的人。

    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习《陋室铭》,老师也会解释“白丁”在该文中的具体含义,要说刘禹锡有官架子,那就真太委屈他了。

    单字解释: 有 家 长 建 议 将 语 文 课 本 删 除 陋 室 铭 原 因 是 这 字 有 道 理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