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战时那些死于非命的国民党将领,未牺牲在战场,却各种奇葩原因

    2023.03.16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战场之上,有人牺牲总是在所难免。为国抗战,抛头颅洒热血,搏一个青史留名,搏一个子孙安乐,那也算是死得其所。但事实上,却并不是所有逝去的将领,都是因捐躯而死。

    惧敌不前者,为逃兵,被判误国罪的不在少数。为主将战略失误背锅,赐死以谢军民的,也并不鲜见。但真要算起来的话,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那些死于非命的军人,真就是明面上的那般罪名吗?大概不会那么简单,但却有那么几个,的确是罪有应得。

    主帅无力,先锋祭旗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著述《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就说过:“当时苦斗八年,空城计有之,苦肉计有之。至不得已时蒋枪毙自身亲信人员卸责”

    姑且称这一“不得已”为“权谋”吧,毕竟古往今来上位者莫不如此。如此做,才能使得军容在战败后,不至于颓丧。但是,如果以当时背景来看,这难免有种功劳归我,错误归他的不良风气。

    首先就是第29军第79师师长段郎如。他的死因可谓是窝囊,单纯就是因为碰上一个瞎指挥的上司。若说按此前段郎如的功劳履历来说,再打熬个两三年,当个国民政府战区总司令,显然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可惜的是,他的生命还未献在战场上,就死在战场后方了。

    1939年5月,段郎如奉命与30个师齐聚南昌,企图歼灭日军。不过可惜的是,这30个师看起来数量庞大,但他们的话事人,是国民政府里“升官没停过”的上官云相。这位早在当旅长时,就因为战况有利,就疯狂抢功;战况不利,掉头就跑的名声,被其他师的人私底下都要戳脊梁骨的。偏偏在反攻南昌的战役中,上官云相却可以以集团军司令官的名义指挥在场部队,也包括了段郎如。

    到了南昌跟前的时候,段郎如就曾建议上官云相趁着日军只有一个联队,且立足未稳的时候,以兵力优势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这一策略确实可行,毕竟《孙子兵法》中就点明过“十则围之”,围起来全歼也不是不可能。但偏偏上官云相就是不采纳,结果在日军已经增加到一个旅团的时候,却下令强攻。

    此时的段郎如又及时劝阻,认为不能这么打,此前有这个条件时不打,偏偏在这时要上去撞枪口。最终劝阻无果,段郎如的突击队被日军夹击。

    好不容易跑出来,又给上官云相安排的人逮捕了。此时第29军的军长陈安宝充当起了和事佬,但上官云相则以“不杀段,不抗日”要挟。最终,段郎如被罗织了惧敌不前,通共等罪名,处死在南昌城外。

    段郎如死后,手里的79师无人执掌,自然就由军长陈安宝指挥。但就在不久之后,第29军军长陈安宝在日军机械化装备的反击下溃退。身负重伤后被日军割下头颅。这也是抗战期间,国军损失二百多将官中,军阶最高的三位里面一位,其他两位是张自忠、郝梦龄。

    亲信不杀,名将顶缸

    回头再看看黄仁宇先生那句话,战争失败让人顶缸,着实令人唏嘘。但顶缸之人,却不一定是话事之人。反观所谓不得已时杀亲信,看看下面这位,就值得推敲了。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最精锐部队莫过于王耀武领衔的第74军,这一支铁军再抗战时期,可以说是能征惯战,称为王牌也不为过。特别是当时74军下辖的将官,例如58师廖龄奇,其人被称为一代名将,少年从军就屡立战功,曾跟随过叶挺将军。带领28师的时候,还是“王牌”张灵甫的上司。还有57师被号称“虎贲”的余程万,59师北伐名将张德能。

    不过余程万在1943年常德会战中被蒋介石扣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关了两年,张德能在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后被蒋介石扣上指挥不当的罪名下令枪毙。

    再说说这位张灵甫的上司廖龄奇,9月探亲娶老婆,10月还没归。他指挥的58师和74军被日军包围,瞬间溃散。战后战区检讨工作时,认为责任要归咎于第26军萧之楚,但也不看看萧之楚上司是谁,心腹爱将第27集团军指挥,“剿共小能手”杨森。

    最终,萧之楚完全没受到处分,反倒是回家结婚的58师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给枪毙了,罪名也算“成立”,定位临阵脱逃。此后由张灵甫继任师长。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了廖龄奇将军被枪毙前的最后时刻:廖龄奇留下三封遗书,一封嘱咐他的母亲处理家事;一封给自己的表弟请求帮忙结算师部账目;一封给自己刚新婚才一个月的妻子,令其改嫁。

    在记述的最后,黄仁宇先生还不无感慨的说:“这和蒋本人与其直系亲属的融融家庭欢乐“形成一个尖刻的对比。”

    确实,如此名将就这么窝囊的死去,着实令人惋惜。虽说事后经过蒋介石的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冤案,立刻为廖龄奇的家属颁发“荣哀状”,为廖龄奇平反冤案。但真要说起来,迟来的正义,真的算是正义吗?也不过是蒋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免得将官们生出一股“伴君如伴虎”的心思。

    罪不至死有之,罪有应得也不少

    除了上述的段郎如、廖龄奇、张德能以外。死于非命的还有执行撤退命令却因为惧敌不前而被枪决的第93军军长陈牧农,酆悌、文重孚因蒋介石施行“焦土”,长沙大火中被扣上罪名而被枪决。这都算是罪不至死了。

    但却有不少罪有应得的,比如谋害江西工农运动领袖陈赞贤烈士的胡启儒,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的将领,在1942年时因为贩毒被处决。还有黄埔军校四期,18军参谋长,少将梅春华在1943年因为私贩军队装备被处决。还有何应钦心腹,四大金刚之一程泽润,因为1944虐待新兵渎职贪贿被处决。

    此外还有若干贪污受贿被处决的蠹虫,留名也怕青史惦,污了丹青。也算是罪有应得了,不过若说惋惜的那几位,其实也并非是因派别对立,有未遇明主的感觉。也不过是因为,不知兵而乱指挥,自毁长城的人,自古都有,不过都没有成功的。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单字解释: 抗 战 时 那 些 死 于 非 命 的 国 民 党 将 领 未 牺 牲 在 战 场 却 各 种 奇 葩 原 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