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2023.04.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这是一个跨越重洋,波澜壮阔的故事。当年投诚洋人的太平军,如今在南美大陆繁衍生息,仍然使用着中文。我们不得不感叹,历史的巨轮在转动,天地间的种种都不过是云烟。

    遥想当年,一场倾覆天下的起义在中国兴起,却因战争与内乱难逃失败的命运。倾巢出动的英雄义士,或死或降或逃,人世沧桑寸心知。那些不甘心失败而又苟延残喘的人,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一、红旗未落,起义军残部四散奔逃

    1851年,广西籍青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响应者众。太平军声势一时浩大,曾占领长江中下游近30个城市,后因内乱和清军围剿,于1864年失败。天京城破,天王洪秀全被俘虏并毒杀。起义虽失败,却削弱了清朝统治,埋下革命种子。

    天京城破的那一刻,正是太平军的末日审判。面对清军的屠杀大军,起义军只能四下逃窜,四散奔逃。刘永福、李秀成等主要将领大多战死沙场;剩下的人也多遭到俘虏或清军的追杀。据说李秀成的两个儿子都被清军活活打死;洪秀全的两个儿子也都战死。

    起义失败时,太平天国领土已是无依无靠。那些原本乐观其成、甘心捐弃官职从军的人,也只能仓皇出逃。起义领袖死了,大好前程化为泡影,如今能否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大的悬念。

    这一刻,起义失败的消息已如惊雷,迅速传遍天下。曾经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其国土、民心、武装,都在这一刻土崩瓦解。正如历史学家所言:“太平天国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其覆灭之快,亦令人唏嘘!

    二、清廷面临困境,欲杀无奈将俘虏贩卖

    1864年天京城破,清廷获得最终胜利。然而面对十多万太平军的俘虏、降卒与家属,却也为难不已。

    这些人是否值得信任?一旦放回乡里,他们会不会再度叛乱?若要永久看管,又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这对当时国库空虚的清廷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于是,马新贻等官员出此下策:把太平军俘虏批量贩卖出去,一了百了!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朝廷的采纳。没有丝毫人道关怀,也不顾及生死去向,朝廷残忍地把三万多太平军俘虏贩卖到了遥远的南美洲。

    他们被运往智利南部港口城市伊基克,出售给当地的欧洲矿主,成为采矿奴隶。整日在看守的枪杆子下,忍饥挨饿,从事繁重的劳动。

    三、起义军后裔在伊基克繁衍生息

    从清朝的角度看,运送太平军那么远,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他们。然而历史并不如人意,太平军后裔不仅在伊基克存活下来,还繁衍生息、壮大势力。

    据说19世纪60年代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爆发硝石战争时,部分太平军趁机发动起义,后来协助智利军队取胜,获得了奖励。这或许是太平军后裔得以在伊基克立足的重要转折点。

    时至今日,居住在伊基克的华人后裔已达20万,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南美洲最大的华侨聚居地。他们一些独特的中国风俗,比如馄饨被称作“完蛋”,中餐被称为“其发”。

    可见,虽然太平天国在中国覆灭,但其余气未尽。那些逃亡海外的降卒与家属,在接受新的国籍和认同的同时,骨子里仍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习俗。

    正如他们至今还保留的太平天国三角旗,静静地诉说着漫漫征程,那些逝去的英雄故事。

    四、数万太平军成奴隶之身涕泪交加

    我们再退回19世纪60年代,数万太平军刚刚被贩卖到智利矿区不久的景象。

    考虑到清朝贩卖俘虏的手段,这批太平军极有可能被押解者暴力驱赶着渡过重洋。在狭小肮脏的船舱内,他们可能会受尽欺凌、鞭笞,还有女性成员遭到凌辱。

    即使安全上岸,太平军也只是从一个地狱掉进另一个更深更热的地狱。欧洲矿主将他们当作奴隶和牲口一样对待,强迫做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还随意鞭打辱骂。

    日复一日,太平军们在鞭笞与驱赶下挖掘矿石。他们原本是身怀宏图的建国英雄,现在却淪为奴役最底层的劳工,与猪狗毫无区别。

    这种噩梦般的生活,让身经百战的太平军也忍无可忍——他们宁可战死,也不甘心沦为奴隶。于是,暗地里已经在酝酿新的起义计划......

    五、翁德容陈永录成英雄 矿区起义声名远播

    1866年,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为争夺硝石资源,与智利爆发战争。智利本就兵弱,这下顾此失彼,太平军的看管量骤减。

    太平军立刻抓住机会,由湖南翁德容和广东陈永录为首,发动全体起义。他们迅速重整旗鼓,配合地利打了几场漂亮仗,一举夺下伊基克全境。

    此举立刻轰动朝野。原本垂头丧气的奴隶,转眼间搞定了一个主权国家军队。这惊人的战力,再度昭示出太平军的身份与骨子里的劲头!

    起义军的崛起,让本就战事缠身的智利更加狼狈。无奈之下,智利政府派人同意承认太平军地位,并请其助战。太平军也决定与其“联手”,以确保自己在异乡的地位。

    六、助智利获胜后太平军声名鹊起

    在随后的战役中,太平军充分发挥战斗经验,建立汗马功勋。他们联合智利军队,先后在多次战役中击退秘鲁与玻利维亚军队,最终帮助智利赢得战争胜利。

    这一系列的胜利无疑证明了太平军的实力。他们技高一筹的战斗策略,以及与生俱来的勇猛果决,让这个来自异域的军队在南美洲建立了威名。

    即使到了和平年代,太平军也因此声名鹊起,备受当地的敬重。人们为纪念他们的功劳,特意取“褐衣军”这种赞美的称呼。

    后世的历史学家甚至专门研究他们当年的组织方式与作战原则。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战例,至今仍在南美各国流传。

    七、太平军功成名就,终于过上幸福生活

    战后,智利政府对太平军的功劳心存感激,特意将伊基克拨归他们管理。太平军于是在这里立足生根,过上了宁静祥和的生活。

    他们将自己编为本地居民同化,融入主流社会。有些人娶本地的阿拉伯与西班牙妇女为妻,有些则娶同样来自中国的女性。当这些元气蓬勃的混血儿们降生时,太平军们的眼中定会含着欣慰与喜悦的泪水。

    如今,他们的后代已繁衍生息到20万人,占伊基克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些华人后裔,一代一代传承着祖辈的血脉、语言和习俗。正如他们至今仍保留的三角旗,静静诉说着先人波澜壮阔的命运。

    八、太平军的历史轨迹值得深思

    太平军余部从中国来到南美洲,这段历史的每一个转折都蕴含巨大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种种丑陋的社会现实。

    它揭示出腐朽统治者的残忍与无情。当年清廷为解决太平军俘虏,把他们卖到遥远的南美洲,连最基本的人道主义都抛诸脑后,可见其丧心病狂。

    它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太平军在拥戴新主与获得利益时,也会暂时抛弃原有信仰。当然,他们骨子里始终是中国人的事实,也从侧面说明他们的选择有无奈的成分。

    结语

    这一历史还揭示着命运的循环与报应。当年从中国贩卖太平军的清朝,后来也被推翻覆灭。而太平军的后裔们不仅在异域立足生存,且保存独特文化,也可视作历史的一种讽刺。

    无论如何,这段太平军后裔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思。当我们判断英雄与罪人,褒贬是非时,也应多思考时间的境界,以及历史车轮下的无奈。

    单字解释: 太 平 天 国 失 败 后 残 余 逃 亡 到 此 国 现 有 万 华 人 还 讲 着 广 东 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