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李白和杜甫,毛泽东偏爱谁

    2022.07.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61年,毛主席查阅图书。

    2023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我们怀念毛主席,是怀念他的伟大,也是怀念他的质朴;是怀念他的天才,也是怀念他的品格;是怀念他的信仰,也是怀念他的赤诚。

    环球人物于12月1日推出封面报道《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从12月20日起,至12月26日,连续推送各篇文章的节选。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回到最初的起点,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走近他:在同时代的人当中,在认识他的人当中,他人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子?毛主席眼中的他人又是什么样子?以下为本系列第六篇。

    “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

    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作者:王秦怡

    13岁的毛泽东,日常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在井湾里私塾读书,沉浸在“旁门邪道”的杂书里,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旧小说。老师不让读,少年就用课本挡着,偷偷读。回到家里,父亲也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让父亲看不见灯光。老师毛宇居看到他喜欢读杂书,就故意多点些如《左传》之类的经书课文,让他背诵。少年都能应付裕如。

    82岁的毛主席,日常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只要有闲暇,他就要读书。所有书里,他读的最多的还是中国的史书。“4000万字左右的二十四史,他是通读了的,有些部分不只读过一遍。”从1950年到1966年负责给毛主席管理图书的逄先知回忆,在毛主席藏书二十四史的《晋书》封面上,有三册写着“一九七五、八”,有五册写着“一九七五,八月再阅”。字迹笔画颤抖,却很清晰。

    毛主席爱读史书,也善于引用历史典故。据统计,仅从《毛泽东选集》中有文可查的,即有中国历史事件300多起,中外历史人物100余人。从济世能臣、农民领袖到思想巨擘、文学大家等,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都有评点。

    “圣贤”与“豪杰”

    青年毛泽东崇尚圣贤。在他心中,称得上“圣贤”的都是既“办事”又“传教”的人,首推范仲淹和曾国藩。与之相近的概念则为“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如宋朝大臣韩琦和清朝名臣左宗棠。

    少年毛泽东亲昵地称曾国藩是“吾之先民”。其渊源在于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毛泽东8岁前基本上住在湘乡的外婆家。曾国藩名满乡里,拜读曾氏书籍成为一代湖湘学子的风尚。

    毛泽东也不例外,16岁就读过《曾文正公全集》。韶山毛主席纪念馆至今存有清光绪年间木刻本《曾文正公全集•家书》的第4、6、7、9卷,每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芝(毛泽东的字,后改为润芝)珍藏”。

    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是一位“曾国藩迷”。得知毛泽东与曾国藩的渊源后,杨昌济便“引曾涤生(曾国藩的号)、梁任公(梁启超的号)之例以勉之”。

    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曾国藩的推崇更明显了。《讲堂录》中,毛泽东多处摘录曾国藩的话。1917年,毛泽东写信给黎锦熙,甚至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主席摆满半床书籍的睡床。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后,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认识就变化了。

    1926年,他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时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是洪秀全的手段错了。”

    同年,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毛泽东说:“大家只知道打倒他(指洪秀全)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道真正打倒他的主力军,却是地主阶级。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曾国藩不仅是文人,还是军事家,善于以传统封建文化纲常来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亲子师友关系来带兵,毛泽东说的‘手段’就是指的这些。虽然‘肯定’了曾国藩的手段,但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曾经被尊为‘圣贤’的曾国藩,终归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周溯源说。

    这一认识一直延续到他的晚年。1969年,毛主席谈话中又提到曾国藩,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其政治立场和作为,自是站在历史进步反面的。”

    “盗”“匪”“贼”“寇”

    年少时期的毛泽东,肯定圣贤、君子,以期他们担当起改造人们思想和世界的重任。相应的,凡人则是需要被拯救的。

    不过,身为农家子弟,早在童年读《水浒传》时,毛泽东的脑子里就冒出过一些想法:“这些小说里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但那时,这些还只是模糊的认识。

    转折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1926年5月至10月,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期间,毛泽东已经清晰地讲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不堪其苦,遂辍耕而叹,揭起义旗,他们纯粹代表农民利益者。汉高祖虽为地主阶级,但他胜利的原因在于,初入秦时,即与父老约法三章,得一般人之信仰,故秦人大悦……

    认识到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终其一生,毛泽东对那些平民、农民出身的“盗”“匪”“贼”“寇”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据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回忆,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召集受到挫折的部队,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

    1944年,毛主席致信给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赞美李自成“实为陕西人的光荣”,并请其向《永昌演义》的作者李健侯转达敬意与建议:

    “(此书)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当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此书若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曾回忆,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以后,西柏坡的中央机关开始做进城准备。一天,毛主席问李银桥“准备的怎么样”,李银桥说“都收拾好了”。

    “这里呢?”毛主席指了指李银桥的太阳穴。

    见他不解其意,毛主席又说:“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

    除了李自成,陈胜、吴广、张角、张鲁、王仙芝、黄巢等的传记,毛主席是常要看的。

    “历代农民革命斗争性质当然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不同,但有相同的一点,就是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1958年武昌会议期间,他读《张鲁传》时这样总结。

    “豪放”与“婉约”

    1957年,毛主席批注范仲淹的词时,曾明确地说过:“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毛主席是一个将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典范,基于客观实际之上,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溯源评价道,“这反映到他的文学审美上,他尤其青睐于屈原、‘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那种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李”中,毛泽东最喜欢李白的诗。据曾为毛主席管理图书的张贻玖统计,毛主席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三李”的诗约占1/3,而圈画过的李白的诗有81首。

    1942年4月,毛主席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人,交换文艺工作意见,有人问他喜欢李白还是杜甫。他回答:“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李白?

    1959年,儿媳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毛主席写信给她:“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另一位儿媳邵华则回忆,毛主席评价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但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1938年4月28日,他在鲁艺发表《怎样做艺术家》的讲话,指出“(有些人)以为浪漫主义就是风花雪月哥哥妹妹的东西。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进步的作用”。

    ·毛主席对有关历史的典籍、遗迹都很感兴趣。图为1958年3月,毛主席参观成都杜甫草堂。

    也因此,毛主席“不甚喜爱”杜甫的诗,因为其诗“哭哭啼啼”。

    1957年,烈士柳直荀的夫人李淑一填写了首《菩萨蛮》寄给毛泽东,并索要他1921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作纪念,这首词语句凄婉:“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主席回信:开慧所述的那首并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充满革命浪漫情感的《蝶恋花•游仙》:“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在这些历史人物、古典诗词的“陪伴”下,毛主席走完了他的最后岁月。1976年8月26日,他向图书管理员要了人生中借阅的最后一本书——北宋学者洪迈的读书笔记《容斋随笔》,书中内容丰富,包括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王朝废兴,等等。

    毛主席一生都嗜读历史,这让人想起他1941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讲过的话:“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单字解释: 李 白 和 杜 甫 毛 泽 东 偏 爱 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