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战时他救下25万中国人,如今后人向中国求助,我国免费支援物资

    2022.11.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中都会涌现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出来,他们好像就是被时代选中的主角一样。他们的事迹会被记载,他们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我们经常会在书上看到对这些英雄的赞扬与歌颂。

    不过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并没有被大力的宣传,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是我们的英雄了。英雄从来就不会局限于民族或者国籍,他们所做的光辉事迹才是更应该被我们注意的。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它是一段不愿被提起的黑暗历史,在这段历史下,埋葬的是我们三十万同胞的骸骨。

    然而,在这段黑暗、一直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有一位外国友人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他不愿见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的屠杀。于是,他决定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这些受难的人们。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天使,但是在他为我国苦难的同胞带去光明的那一刻,他就是天使。他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倾尽全力庇护了我国25万同胞,他是这25万中国人的恩人。

    如今几十年过去,这位英雄的后人向中国发出了援助请求,我国无任何迟疑,立刻发出免费支援。

    居住在中国的那些年

    约翰·拉贝于1882年出生在德国汉堡,他的父亲是一位船长。他的母亲很早就与他们父子俩分离,所以,约翰·拉贝从小都是和他的父亲一起长大的。

    后来,在约翰·拉贝十四岁那年,他的父亲也因为疾病而前往另一个世界。没有了亲人的约翰·拉贝在初中毕业后就被迫为了生存而奔波。

    为此,他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在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因为是出口商行,所以在这里工作了几年的约翰·拉贝也接触到了一些可以去别的国家工作的渠道,这样可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工资。之后,他前往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一家英国公司,一干就是数年。

    1908年8月2日,约翰·拉贝从德国汉堡启程,8月18日到达北京,他的未婚妻多拉·拉贝也随后来到北京,他们在中国结成了夫妻并暂时定居在了北京。

    约翰·拉贝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定居在北京的期间,他去收集了很多与北京有关的照片和绘画,并附以对近代北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详细记录。这些资料对后来想要了解当时北京社会形势的学者们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1911年,约翰·拉贝应聘到位于北京东城苏子胡同的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做会计兼文书。后来因为工作的调动,还前往天津分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

    在这工作的十几年当中,约翰·拉贝也曾短暂的回过国。1931年11月,约翰·拉贝被任命为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与此同时,他开始将自己的日记写成一本书。并在三年后,在自己的住处附近建造起了一所德国学校。

    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日军已经蠢蠢欲动的向南京包围。南京城中预感到危险的外国人早已离开,但最后仍然还有27个外国人选择了留下。

    约翰·拉贝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被这些外国人推举成为南京安全区主席。他的住所不仅是办公地点,还是为难民提供保护的安全区。

    虽然约翰·拉贝是在德国出生长大的,但是他在二十多岁的青年时期就已经来到了中国。他在中国呆的时间早已超过了他在自己祖国呆的时间,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怎么会对自己生活了如此久的地方毫无感情呢?

    生活在中国这么多年,约翰·拉贝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被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所影响。他已经将保护中国人作为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南京城完全沦陷进了日军的手中时,约翰·拉贝前去和日军的长官交涉,希望他们可以不伤害城中百姓的生命。但是日军的长官对约翰·拉贝丝毫不理会,如果不是因为约翰·拉贝的身份,日军估计也早就对他射出子弹。

    约翰·拉贝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阻止这一场灾难的发生,可这就像螳臂当车一样,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约翰·拉贝能做的就只有将这一场灾难、日军的暴行一一完整的记录在他的日记中,并对受难者提供保护。这些记录为之后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学者们都认为这是南京大屠杀最完整的史料。

    恩情不忘

    在约翰·拉贝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挤满了超过600多位百姓。这些可都是饿着肚子的嘴啊。为了筹集粮食,约翰·拉贝再一次去和日军交涉。

    初次交涉很快以失败告终,但是约翰·拉贝并没有泄气,他开始写信给日本大使馆,没有得到回应后,他又写信给美、英、德三国大使馆写信控诉日军的种种暴行,利用这三个大使馆向日军施压。最后终于争取到每天1000袋粮食,但需要约翰·拉贝自己出钱购买。

    可约翰·拉贝个人哪有这么多钱?无奈之下,约翰·拉贝只好和其他外国友人发动自己所有的人脉去购买粮食的资金。

    终于,在约翰·拉贝和其他外国友人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被解决。安全区内的百姓也都吃上了果腹的粮食,不至于饿死在外头。

    根据后来的记录,在约翰·拉贝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现在已经过去了80多年,我们的祖国也于世界民族之林伫立。但是这些历史我们从来都不会忘记,这些对我们有过帮助的友人,我们对他们铭记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淡。

    在8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收到了拉贝后人托马斯·拉贝的求助来信,他是一位医生,疫情爆发后希望能在医药物资方面得到我国的帮助。

    我国政府在核实他的身份无误后,迅速将足够的医药物资运送过去,而且不管是物资本身还是运输全都是免费。

    小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忘恩负义这种事情我们是做不来的。看看我们国家现在在国际上的一些行为就不难发现,我们如今走的是共同发展的道路,帮助一些小国发展,和他们建立好关系。他们日后发展起来了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帮助。

    单字解释: 抗 战 时 他 救 下 万 中 国 人 如 今 后 人 向 中 国 求 助 我 国 免 费 支 援 物 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