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军医丁世方:精通中医的开国将军,一生治病救人,本人却遗憾早亡

    2022.12.17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提起开国将军,一般我们想到的都是骁勇善战,作风彪悍的战将形象。

    实际上,打仗惨烈的虽然是战场,比拼的却是后勤。如果没有好的后勤保障,不但非常影响士气,甚至还能改变战争的走向。

    在我国的开国将军中,也有一些并不是领兵的将军,而是以后勤工作见长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丁世方将军,就是这样一位以后勤工作为主的将军。

    从医从军

    丁世方将军1912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在一众开国将军之中,丁世方将军属于少有的文化人。他不仅从小就读了多年私塾,14岁的时候还被家里送到了金寨麻埠镇的协昌医训班,在那里学习了3年的医术。

    正是在协昌医训班学习的时候,丁世方接触到进步思想,在1929年从医训班毕业的时候加入了共青团。

    这一年的5月6日,当时还属于河南商城管的金寨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立夏起义,并在当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丁世方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和同志们一起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的贫苦农民。

    由于丁世方读过书,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他先是被分配到皖西北苏区银行当会计,后来苏区开办经济公社的时候,他又被调到了曾经学医的麻埠镇去当经济公社的经理。

    1931年19岁的丁世方由团员转为党员,又转任皖西北特委的少共宣传部长。

    1932年5月,蒋氏在武汉组建豫鄂皖“剿总”,并且亲自担任了总司令,调集卫立煌、陈继承、徐庭瑶3部所属的近30万大军,向我鄂豫皖苏区发动围攻。

    当时战事非常激烈,我军不但武器装备落后,还缺医少药,伤员救治不过来。学过医的丁世方,又被从宣传口调去了红军医院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军医生涯。

    1932年10月份,由于敌众我寡,红四方面军开始撤离鄂豫皖苏区。丁世方在随军撤离的时候,继续担任军医。撤退时我军的伤员很多,可强效消炎药在那个年代不但很少,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再加上敌人的封锁,我军很难得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丁世方将军不但自己带着士兵们跋山涉水的寻找草药,还教化团结敌人的军医和地方医生,为我军补充军医力量。

    1933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主任的丁世方将军,还因为组织团结了近百人的中医队伍,采集、制作了大量的药品提供军用,缓解了我军缺医少药的情况,而受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的公开表扬。

    而且丁世方将军,可能是最早把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到实践中的人之一。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他根据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来判断用药的方案。对于那些伤势急重的伤员,他用抗生素来紧急治疗,对伤情不是很急重,或已经有所好转的伤员,他用中草药长效治疗缓解。

    这样不但把更多伤员从死亡线上拉挽救了过来,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军药物短缺的问题。

    丁世方将军就这样以军医的身份,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险磨难转战多地,终于在1936年11月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休整不到一个月之后,丁世方将军又随西路军参加西征,与军阀马步芳所部在河西走廊展开激战。

    马步芳的马家军不但装备比我军要好很多,对当地的地形和风土人情也比较熟悉,所以这一仗我军打的十分惨烈。

    而丁世方将军也正是在这一仗之后,有了一段比电视剧和小说都曲折离奇的传奇经历。

    将军与地主

    1937年3月,由于军阀马步芳势力太大,西征河西走廊的西路军伤亡惨重之余,还被马家军围追堵截,形势非常严峻。

    西路军总部经过研究决定分散突围,一部分向西往新疆进军;一部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东返回延安;还有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地区与敌人打游击。

    丁世方就分入的第三部分,和一千多名伤员、医务人员、随军家属留在祁连山地区打游击。由于当地的马家军势力太大,游击战打的并是很顺利,丁世方也在一次突围当中腿部受伤,跟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掉队之后的丁世方在山上东躲西藏,好不容是才找到一个山洞容身,在里边躲了40多天。可是在这期间由于缺少药品,再加上长时间得不到修养,丁世方的腿伤越来越严重。为了寻找药物治腿伤,也为了寻找大部队的消息,丁世方将军不得不冒险下山。

    1937年4月底,丁世方拖着伤躯,从山上摸到了甘肃省张掖市一个叫麦明渠的小镇上。由于人生地不熟,身上又没有钱,丁世方到了麦明渠之后,仍然无法打开局面。正是在这个危难之际,麦明渠的一个地主魏铎臣,发现了丁世方。

    魏铎臣家在麦明渠镇是有名的大户,他看丁世方衣衫破旧还拖着一条伤腿,就动了恻隐之心,把丁世方接到了自己的家里。魏铎臣把丁世方接到自己家之后,询问起了丁世方的来历。

    丁世方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姓王,是一位游方郎中,在行医的路上遭遇到了土匪抢劫,勉强逃了一命流落到了麦明渠。魏铎臣发现丁世方虽然衣衫褴褛,可是谈吐非常不凡,不像是一个庸碌之辈。只不过一个南方口音的人,跑到人烟相对比较稀少的大西北行医,多少有点不太合理。

    魏铎臣就问了丁世方一些医理方面的问题,丁世方学医从医多年,自然是对答如流。魏铎臣虽然不太相信丁世方游方郎中的身份,但还是决定替他延医问药,治疗腿伤。

    当时马家军在当地搜捕红军非常严厉,丁世方不但来历不明,还是外地口音。在魏铎臣把他接进家门之后不久,就有人向马家军举报,说魏铎臣收留了一个红军。

    魏铎臣在当地也算有点耳目,听说自己被人举报之后,就把丁世方藏在了自己家房子的秘密夹层里。马家军气势汹汹地赶到魏铎臣家里时,丁世方已经被藏好了,他们把魏铎臣家乱翻了一遍之后,并没有找到丁世方。

    气急败坏的马家军认定了魏铎臣家里藏了红军,虽然没有找到人,还是把他绑到了镇镇公所审问。

    有一说一,魏铎臣毫无疑问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不管马家军怎么威逼利诱,他都没有出卖丁世方。后来马家军实在找不到证据,魏铎臣在当地也有一些影响力,再加上魏家人愿意出钱出粮来保他,马家军才释放了魏铎臣。

    丁世方在魏铎臣家养伤的时候,马家军曾经多次突然前来搜捕,最危急的一次,他躲进夹层都来不及,是魏铎臣在下面托着他爬上了一棵榆树,在枝繁叶茂的树冠中躲过了马家军的搜捕。

    魏铎臣知道长此以往不是办法,这种频繁的跑来跑去,不但非常影响丁世方治伤,被马家军发现的几率也很大。

    经过一番思量后,魏铎臣偷偷在隐蔽的地方挖了一个窑洞,让丁世方住了进去了,一日三餐都由魏铎臣半夜时亲自送去。

    有了静养的条件,在加上食药不缺,丁世方的伤好的很快,没几个人月就能活动自如了。伤好之后的丁世方,化装成一名游方郎中,以“大头”王医生的名义,在麦明渠一带行医治病,寻找组织的消息。

    在一番寻找之后,他首先找到了曾经在祁连山打游击的几个伤员同志。丁世方在找到这几位伤员后,又请魏铎臣帮忙照顾他们,魏铎臣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算起来魏铎臣一共救助了3名红军伤员。

    丁世方为了表示对魏铎臣的感谢和敬重,就跟他的大儿子魏天玉结拜为了异姓兄弟,把大自己17岁的魏铎臣当义父敬重。

    由于丁世方的医术的确过人,很快就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大家都说一个外地来的“大头王大夫”的医术非常高明。

    这个消息越传越广,很快就吸引到了其他红军失散人员的注意。

    从敌人那里逃出来的女红军王定国,在听人说了“大头王大夫”的相貌特征之后,立刻就觉得这个人跟方面军总医院的丁世方很像,很有可能是他在化名行医,于是就前往麦明渠寻找。

    王定国到了麦明渠之后,发现所谓的“大头王大夫”果然就是丁世方,就跟他接上了头,要把他带到张掖总部去。

    丁世方好不容易找到了组织,自然是非常开心,于是就向魏铎臣和他的家人们告别。魏铎臣和家人虽然十分不舍,但眼见丁世方要去奔自己的前程,他们也不好阻拦。

    魏铎臣看丁世方虽然行医这么久,但救治的都是穷苦人,没有赚到什么钱,为了让丁世方路上过的好一点,他一咬牙卖掉了自己家的一头骡子,把钱拿给丁世方当路费。

    丁世方非常感动,含泪告别魏铎臣的时候,把写有自己的真实姓名“丁世方”字样的字条,夹在了魏铎臣常读的《三国演义》里。

    魏铎臣在送走丁世方之后,看书的时候才发现字条,在了解了丁世方的真实身份之后,魏铎臣非常的后悔。因为丁世方在魏家的时候,魏铎臣就有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只是他对丁世方的真实身份一直有所疑虑,所以就一直没有说出口。

    在知道了丁世方的真实身份之后,他的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十分愿意把女儿嫁给丁世方,于是就赶紧派人去追丁世方,想让他和成婚之后再走。

    可惜那时候丁世方已经走远了,追他的人最终也没有追上。

    经此一别之后,丁世方和王定国辗转到了兰州总部,重归大部队。而魏铎臣却因为不久之后救助红军的事情暴露,被马家军抓去严刑拷打,受尽了磨难。

    好在魏铎臣是一个非常硬气的人,尽管马家军对他用尽了酷刑,可他坚称丁世方有武器,他是被胁迫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才救助红军的。至于丁世方和红军伤好之后去了哪儿,他根本就不知道。

    魏铎臣的说辞合情合理,马家军打了他多少次他也不改口,就信以为真,敲诈了他1000块大洋把他给放了。

    将军报恩

    与魏铎臣分别之后,丁世方后来在王定国丈夫谢觉哉的推荐下,进入抗日大学进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靠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优秀的统筹能力,在后勤保障方面立下了不少功劳。

    解放之后的丁世方被调入了海军系统,担任海军卫生部部长一职,1955年授衔的时候,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开国将军。

    在自己安顿下来之后,丁世方曾经专门去找过魏铎臣,想把他接到北京去,在自己身边颐养天年。可魏铎臣却是一个乡土观念极重的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麦明渠,只想在故乡安度晚年。

    丁世方尊重魏铎臣的想法,让他留在了麦明渠,每年都会给他寄一笔钱,以报当年的救命之恩。

    按理说魏铎臣虽然被分掉了土地,但有丁世方将军的关照,余生也能过的平安顺遂。可谁也没有想到,魏铎臣却因为封建迷信和固执,而断送自己的性命。

    原来魏铎臣年轻时就喜欢研究风水术数、看相算命,后来更是因为迷信此道,加入了反动组织“一贯道”,成为了一个大头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1年,“一贯道”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害人不浅,成为了政府重点打击的歪门邪道之一。

    魏铎臣这个大头目,不久之后也被公安机关抓了起来。

    他的子女们没有办法,只好赶紧去北京找丁世方求救。丁世方在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就给地方政府写了一封信,说明了魏铎臣当年救助红军伤员的事迹,表示自己愿意为魏铎臣做保,请地方政府从轻处理。

    地方政府在收到丁世方的信之后,经过核查发现魏铎臣在红军时期确实是有贡献的,就让他劳教了几个月后给放了。

    丁世方听说魏铎臣被释放后心脏不好,还特地自己掏钱请人去给他看病。只不过魏铎臣被释放之后,并没有洗心革面,几年后又偷偷跟“一贯道”的妖人们混到了一起。

    1960年全国严打歪门邪道,魏铎臣却顶风作案宣传“天下大乱”,毫无悬念的又被有关部门抓了起来。

    他的家里人没有办法,只好又去北京找丁世方将军。

    这时候丁世方虽然知道魏铎臣不对,但考虑到他已经65岁了,身体又不好,只好再次写信给地方说明情况,请地方酌情从轻处理。魏铎臣也因此被优待,地方关了一阵子又把他给放了。

    天有不测风云。1965年6月,丁世方将军在游泳的时候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53岁。而魏铎臣在丁将军逝世之后,还是没有悔改,依然跟那些乌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

    1970年全国再次打击会道门组织的时候,魏铎臣又一次被捕。这一次没有了丁世方将军求情,屡教不改的魏铎臣,最终在75岁那年被执行枪决。

    诗曰:妙手红心丁世方,有情有义德无量。可叹世间多少事,难用俗眼看短长。

    单字解释: 军 医 丁 世 方 精 通 中 医 的 开 国 将 军 一 生 治 病 救 人 本 人 却 遗 憾 早 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