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史记“绝”在哪,“骚”在哪,鲁迅称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3.06.0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鲁迅先生是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一位集诗词、小说、散文于一身的大文豪,鲁迅先生的笔锋犀利,尤为擅长批判,同时代的文坛中,没挨先生骂过的人微乎其微,大圣先贤也概莫能外。鲁迅先生因此得名“斗士”的称号。

    鲁迅先生也不是逮谁骂谁的“妄人”,有一部史书曾受先生倍加推崇,不遗余力地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相信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它便是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段时间,笔者颇为好奇,《史记》到底绝在哪,骚在哪呢?

    史记的“绝”在首创

    单从史料记载来看,史记与其他的史书没有很大不同,因为所有的史书无外乎讲故事。只是说,太史公所著的史记首创围绕单个历史人物编写史书的题材,也就是后人所谓的“纪传体”通史。以本纪、列传、世家、表、书等形式,将历史人物完整客观地展现出来,使得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早在史记以前的史书,大多都是以散文的形式出现,阐述的重点通常是以事说理,着重地说明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大义,比如左传、尚书等等,人物往往一笔带过,仅仅作为符号填充到文章中,故事的时间更是缺乏严谨,语焉不详。

    司马迁所创的以人物为核心的纪传史书,表达方式上与其他的史书截然不同,由表达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是写史角度的转变。以人物一生的活动轨迹为切入点,组织罗列文章的内容,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人处在某个阶段的行为活动,对于后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史记的“骚”在情感

    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古往今来,没有一部经典著作不是倾注作者毕生的心血。作者唯有秉持客观公允的态度,将作品注入个人的鲜明感情,爱恨喜恶明辨是非,才能令读者竖起大拇指称赞。

    史记虽然是一部史书,但通篇能够看到司马迁酣畅淋漓的情感抒发,文笔之处都能发现有屈原离骚的痕迹。我们不妨闭上眼想象一下,司马迁云游四海,走遍神州大好河山,为史记采风时的背影。他走到汨罗江旁边,想到两百年前,自己的偶像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站在汨罗江思绪万千,司马迁热血奔放地朗诵屈原的离骚。

    清人刘载熙曾评价司马迁说:

    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得其辞者为司马长卿。长卿虽非无得于情,要是辞一边居多,离形得似,当以史公为尚。

    这句点评浅显易懂,无外乎说史记之所以堪比离骚,是因为司马迁与屈原都是将情感,依托文笔带入文章。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保持史料价值的基础上,文笔措辞颇有诗词的情感韵味。与其说司马迁是史学家,不如说他是深谙历史的大诗人。

    另外,司马迁的史记还加入点评的篇幅,更加充分地将他个人的情感带入史料中,对于历史人物既不一味褒扬,也不一味贬低。他写飞将军李广时,既为李广难逢感到悲愤,也为李广的性格缺陷感到惋惜,从这一点来看,司马迁太像屈原,不娇柔不做作。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便是史记的“绝”,史记的“骚”。

    单字解释: 史 记 绝 在 哪 骚 在 哪 鲁 迅 称 它 史 家 之 绝 唱 无 韵 之 离 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