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古时候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

    2022.10.1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自从黄帝时期开始,曾经的母系氏族社会就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代,男性的地位逐渐高过了女性,尤其是周朝分封制实行之时明确规定诸侯土地只能由其儿子继承,女性的地位就更低了。

    而自大禹死后,其子夏启斗败伯益取得领袖之位,此前的“公天下”从此就转变为了“家天下”,并且慢慢形成了后面的嫡长子继承制,从而在家族之中出现嫡庶之别,嫡子在家族之中受重视的程度是远远高过庶子的。

    于是,在古代就形成了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的传统。此时可能就有人问了,那么嫡女跟庶子之间,究竟谁的地位更高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成人之前:嫡女高于庶子

    想要弄清嫡女跟庶子之间的地位之别,首先得明确嫡庶之别。嫡庶之别是随着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之后诞生的,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以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为基础的,正妻原配所生的孩子就是嫡出,而妾室所生的孩子及时庶出。

    而在古代家族当中,其实不存在什么“三妻四妾”的说法,妻子永远只能有一个。而古人在婚姻上又讲究门当户对,因此在选择妻子之时,家族会选择地位最高的、最有利于家族发展的女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妻子的出身是远远高过妾室的,比如古代的皇后,就有这统领六宫之权。

    因此,妻子所生的孩子,也是要远远高过妾室所生的孩子的。而凭着母亲的地位,嫡女自出生开始,其地位就是相当之高的,有母亲撑腰的情况下,嫡女的地位要高过庶子许多。

    举个例子,明宪宗朱见深与顺惠妃所生的女儿永康公主深受朱见深喜爱,永康公主的驸马崔元在没有任何功绩就被封侯,足见永康公主的地位。而朱见深跟宫女所生的儿子朱佑樘,小时候甚至要靠着吃百家饭求生,悲惨万分。

    永康公主跟朱佑樘都算是庶出,但仅仅因为母亲在宫中的地位就收获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童年,更何况是嫡女跟庶子之间的差距呢?

    >>成人之后:庶子高于嫡女

    之所以要以成人与否来界定二者地位,是因为成人意味着继承权的正式确立。因为古代只有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嫡长女继承制,所以女性在古时候是无法继承家业的,大多数女性在古代都是联姻的筹码,终究是要嫁给别人,成为他族的一员,因此无论是嫡女还是庶女,在长大之后都会面临这样的命运,其在家族当中的地位也会下降。

    而庶子则不同,因为其到底是个儿子,享有家族继承权,在王族当中至少能够获得一个封地。而且整个社会,也只有男性可以享有教育权,能够入仕为官,因此男性天生的发展潜力就比女性更高,即使是庶子,只要足够努力加上一些机遇,甚至能够做出超过原生家族的成就,光耀门楣,因此家族通常对儿子更加重视,尤其随着儿子年纪的增长,这种重视程度也就会更高。

    还是拿朱佑樘举例。他的母亲比永康公主的母亲地位低下得多,所以在宫中一开始的地位完全无法跟永康公主相比。但是因为朱见深的儿子大多早夭,因此到了晚年也只有朱佑樘一个儿子,因此朱佑樘即使连庶子都算不太上,但依然还是得以即位为皇帝,是为明孝宗。而永康公主下嫁崔元之后,到底也就是个侯爷夫人,权力和地位根本无法与朱佑樘这样的天子相比较。

    >>结语

    总而言之,嫡女以“女凭母贵”所以初始地位更高,但庶子则在整个封建社会支撑之下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理解为嫡女的下限相较庶子更高,但是上限却远远不如庶子,因此综合来看,庶子的地位还是要比嫡女更高的。

    单字解释: 古 代 嫡 优 于 庶 子 优 于 女 那 么 古 时 候 嫡 女 和 庶 子 谁 的 地 位 更 高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