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雍正临死前告诫乾隆:子孙绝不能杀此人!乾隆刚继位便下令:杀

    2023.07.1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中国古代,孝顺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自汉朝以来,统治者便积极倡导“以孝治天下”的理念。皇帝们亲自树立了孝顺父母的榜样,而这一伟大的美德也在整个社会中传扬开来。孝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它还与仕途和地位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代,孝顺的表现常常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紧密相连。只有那些孝顺至极的人才有机会被推举为孝廉,从而踏上政治仕途的艰辛之路。相反,不孝之人将会遭受严厉的惩罚和社会唾弃。

    因此,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无一不努力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些关于孝顺的故事和事迹,如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的典范,都被记录在史册中,流传了数千年。

    然而,历史总有例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雍正皇帝。在雍正临终时,他曾向儿子乾隆提出一个不寻常的要求:他告诫乾隆绝不能容忍一个特定的人,绝不能让他继续生存。然而,乾隆刚刚登基不久,却违背了父亲的遗命,下令处死了这个人。

    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的崩逝在大清帝国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继位问题一直笼罩着康熙晚年,尤其是他的九位皇子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然而,康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四子,胤禛。这一决定在宫廷和朝野引发了轩然大波。

    新登基的皇帝,雍正,本来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一直被视为康熙晚年九子争嫡斗争中的失败者。这使得他急需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八爷党,特别是康熙的八皇子,积极传播谣言,声称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所害,而皇位传承并非如外界所知。

    这些流言迅速传遍天下,导致百姓对新皇帝产生了疑虑。雍正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为困难的境地,而他的亲生母亲,德妃,对小儿子情有独钟,拒绝接受太后的地位,为宫廷闲言碎语提供了更多的燃料。此外,雍正的胞弟,十四皇子,也表现出野心勃勃,渴望夺取皇位。

    雍正皇帝不得不全力支撑着国家和皇权,同时还要整顿官场,解决康熙留下的问题。这巨大的工作压力令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人甚至说他是被这种生活方式活活累死的。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川陕总督岳钟琪秘密呈上一份奏折,声称川陕发生了一起震惊国内外的大案。他声称案情重大,不敢私自处理,只能将其呈请雍正皇帝审议。雍正皇帝对此感到非常好奇,毕竟岳钟琪虽然不是他的亲信,但他是一方总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谨慎小心?这一封奏折引发了雍正皇帝的浓厚兴趣,也为即将到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故事的谜团正在逐渐展开,国家的命运也将因此而扭转。

    故事的舞台回到了雍正登基后的那个时刻,八爷党已经被镇压,雍正皇帝坐稳了帝位。然而,传言却如毒蛇一般在宫廷和江山之间蔓延,声称雍正是一个背叛者,一个杀父夺位的罪人。

    在川陕地区的一名书生曾静听闻这一消息后,内心燃起了强烈的火焰。他深深地怀着对满族统治的憎恨,立志要重现汉族的辉煌。吕留良的反清复明思想加深了他的决心,使他成为川陕地区反清复明的积极倡导者。

    多年来,尽管清朝经历了动荡,反清复明的运动也在悄然发展,但总体来说,清朝仍然稳固统治。曾静的小规模行动并没有改变大势,这让他感到沮丧。

    然而,当他听说清朝已经陷入雍正皇帝这样一个无道之君的统治下时,他感到兴奋不已。他相信,现在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绝佳时机。

    曾静明白,要实现他的抱负,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而他自己手上却没有足够的军队。他不想仅仅闹出一场小规模的暴动,他需要的是一场能够撼动清朝统治的大变革。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川陕总督岳钟琪,他知道,岳钟琪手握重兵,拥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岳钟琪并不是雍正的亲信,雍正有自己的心腹,年羹尧。曾静决定写信给岳钟琪,煽动他的爱国情感和对汉族复兴的渴望。他写道:“听闻您是岳王爷岳飞的后代,世代忠良的汉人。如今,中原已经沦陷,夷狄统治,我们应当振兴神器,让乾坤恢复正常。这正是您建功立业的机会,希望您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推翻外族统治,恢复中华的荣耀。”

    岳钟琪接到信后,一瞬间矛盾交织在他的内心。他知道曾静的话不是毫无道理,但他也明白,一旦涉及到背叛,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他做了一个决定,将曾静投入大狱,并将这起案件呈递给了雍正皇帝。这个决定将在后续的故事中引发更大的风波。

    1785年的一个宁静的秋日,雍正皇帝的御座上空荡荡,帷幕轻轻摇曳,宫殿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烛香气。皇帝躺在龙榻上,垂帘而卧,寂静的宫殿里只有微弱的蜡烛光晕。

    雍正皇帝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瘫坐在床榻上,身躯瘦弱,但目光坚定。他的儿子乾隆默然站在一旁,心情沉痛,脸上挂着深沉的忧虑。

    在他的统治下,雍正皇帝曾铁腕治国,政绩斐然,但也因为他坚决打压反清复明的思想而饱受争议。他深知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将留下众多的争议,这些争议将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尖锐。因此,他将乾隆紧紧拽向自己身边,低声对他说道:“儿啊,朕深知朕的所作所为令人分歧重重,但朕心中有一份坚信。朕绝不杀曾,绝不以杀戮之手追究他们的罪行。”

    乾隆听到父皇的话语,眼中泛起一丝迷茫。他知道父皇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决断的统治者,但也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这是一份沉重的承诺,一份将影响整个清朝历史进程的承诺。

    雍正皇帝继续说道:“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历史自有公论,后人自会评断朕的功过。儿啊,朕希望你能继承朕的遗志,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不为复仇之念所累。”

    乾隆沉默片刻,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位父皇对儿子的叮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他将承担起父皇的遗志,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与繁荣,无论历史如何评价他的父亲,他将用自己的行动来延续雍正皇帝的遗愿。这是一段皇子与父皇之间的心灵对话,也是一份沉痛的家国情怀,将铭刻在他们心底,传承百世。

    然而,雍正的言语似乎没有得到乾隆的答应。在雍正离世后,乾隆皇帝似乎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行动。曾静,那个曾经煽动反清思想的书生,被带到了宫廷中。他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他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生死考验。

    在宫廷中,乾隆坐在宝座上,神情冷酷。他看着曾静,声音冷漠而坚决:“你曾经背叛了大清,煽动反清思想,这是叛国之罪。你的行为不是孝顺,而是背叛。根据我父亲雍正的遗言,我本应放过你,但你的罪行不可饶恕。”

    曾静的脸上闪过一丝苦涩,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乾隆的命令下达,曾静被押上了刑场,刀光闪烁,血雨飘洒。在这个宁静的秋日,曾静的声音消失在风中,而乾隆皇帝的决心坚如磐石。

    文字狱再次兴起,一众反清复明的思想传递者被追责下狱,他们的命运堪忧。乾隆知道,虽然他放过了曾静,但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他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措施。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而乾隆的统治将继续,面临着无尽的挑战和争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雍 正 临 死 前 告 诫 乾 隆 子 孙 绝 不 能 杀 此 人 ! 乾 隆 刚 继 位 便 下 令 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