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城久攻不下,这位将领一气之下设立三个特等功,不久后完胜!

    2022.11.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襄樊之战,是刘邓大军冲出大别山后打得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战役,刘伯承此前已经提出要将汉水变成中共的“内河”,襄樊作为汉水边上的一大战略要地,夺取襄樊便意味着控制了汉水,继而可挥师南下,进一步突破长江防线。

    襄樊战役打响前,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制定的战略方针是:由陈庚率第二、四纵部队组成西兵团,肃清襄樊外的老河口和谷城之敌;由王宏坤率桐柏军区主力部队、王近山率六纵部队,直取战略核心地带襄阳;第一、三纵队组成东兵团,进行策应。很显然,襄樊战役的关键,乃是由王宏坤和王近山对襄阳城的攻击,此战顺利,则襄樊战役胜,此战若久而不胜,则势必会影响整个中原的战略形势。

    战役如火如荼地准备着,期间中野派出部队支援粟裕,直到一九四八年七月二日,中野指挥部再次决定打响襄樊之战,而这一次王近山的六纵部队则担当了绝对主力。王近山率领六纵,以迅雷之势进军老河口、谷城,很快消灭国军驻防部队,后挥师奔袭襄阳、樊城。当时,驻守襄阳、樊城一带的,乃是由康泽、郭勋祺的第十五绥靖区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康泽是蒋介石极为倚重的特工,蒋以他为驻防司令官,可见襄樊的战略地位不低。

    事实上,驻防襄樊的国军部队仅有三支旅,其中一个防守老河口和谷城,一个防守襄樊,最后一个驻防襄阳。尽管康泽情报工作出色,但指挥打仗简直一塌糊涂,老河口一战,由于他的错误指挥,致一个旅队在撤退途中损失大半。而樊城之战尚未打响,驻守于此的部队已经从内部产生骚乱,大有阵前哗变之势。因此,王近山审时度势,决定暂不进攻樊城,而是先打襄阳,襄阳城破,则樊城不攻自破。

    围攻襄阳,王近山确定的攻城战为,“攻城先攻山”,即集中兵力拔除襄阳城外由国军驻守的几座山,进而形成交叉火力,有利攻城。不过,在夺取琵琶山、真武山的过程中,国军火力太猛,致使六纵损失惨重,最后王近山不得不放弃攻山,而是选择集中主力部队,攻打襄阳城防稍为薄弱的西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攻命令发起之前,王近山宣布了一个命令,为襄阳之战设立三个特等功,即登城第一名,缴获四门迫击炮,活捉康泽。六纵战士们听说之后,一个个颇为振奋,都想要在攻城战中一展身手,获得这三个特等功。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三日,王近山正式发出攻城指令,六纵部队很快便肃清了西门外的敌军部队,后白崇禧部派遣南北两路援军前赴襄阳,都被中野部队阻击在了襄樊之外。

    十五日,襄阳总攻打响,西门很快被打开一个缺口,六纵部队如潮水一般涌入襄阳,襄阳顿时乱成一锅粥,康泽的部队四散而逃,仅仅一天之后,襄阳正式解放。战后,王近山兑现了战前的承诺,对攻城部队进行表彰,其中六纵十七旅四十九团,被授予了“襄阳特功团”的称号,“登城第一名”,由四十九团一营获得,十八旅五十四团二营活捉康泽,被授予了集体特等功,十六旅四十六团一营缴获了大量化学炮,同样也荣立集体特等功。

    单字解释: 此 城 久 攻 不 下 这 位 将 领 一 气 之 下 设 立 三 个 特 等 功 不 久 后 完 胜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