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清朝亡了”该怪谁?众人都说怪慈禧,溥仪却说出另一个人的名字

    2024.05.07 | lishimi | 次围观

    在清朝灭亡的历史节点上,人们普遍会将责任归咎于慈禧这位备受争议的太后。然而,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观点,他认为“清朝亡了”不应该怪罪于慈禧。那么,究竟应该怪谁?

    这个反问凸显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物都扮演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慈禧在清朝灭亡中的作用如何?溥仪是否有更深刻的历史见解?

    一、慈禧太后,推波助澜之后难逃亡国之罪

    慈禧太后,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强人。她曾一手操控朝政数十年,可谓权倾朝野。她推动了洋务运动,也阻挠了百日维新。于她而言,权力高于一切。哪怕是自救之道,她也要权衡再三。

    甲午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仍旧倾心于颐和园工程。为修建这座豪华花园,她挪用海军经费,直接导致北洋水师实力大损。战败的结果,不言自明。

    面对列强侵略,这位曾经傲视群雄的女子也不得不屈膝。万般无奈之下,她让光绪帝展开变法维新。然而改革之风稍纵即逝,毕竟权力于她比什么都重要。

    步入20世纪后,列强入侵之势愈发猖獗。面对内忧外患,慈禧太后力排众议,干脆让义和团失控。八国联军入京,火烧颐和园,大清从此一蹶不振。

    新政改革开展之际,端方酝酿着一场政变。慈禧太后不敢再做权力的捍卫者,只能眼睁睁看着革命党人推翻这个存在了二百余年的帝国。

    二、奕劻,铁帽子王中最不检点的那一个

    如果说慈禧是政局中推波助澜的其中一个,那么奕劻这个“铁帽子王”则更有甚者。奕劻生于清朝鼎盛时期,是乾隆帝的曾孙,也是末代铁帽子王。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谄媚拍马。借着讨好慈禧太后的各种手段,他获得了清末权倾朝野的地位。

    然而,这位王爷却是一个典型的昏庸之君和腐朽之徒。他打从一开始,就在朝中敛财无数、贪贿成性、权色交易。有人戏言在清朝,不见奕劻的面就别想升官发财。在他死后,甚至有美国报纸直言,他从无到有,一生聚敛了亿万家产。

    三、铁路国有,保路运动,奕劻将清廷引上覆亡之路

    1911年春,清廷上下已经动荡不安。眼看着大势已去,慈禧太后让奕劻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希望能凭借奕劻的手腕稳定局势。奕劻心知肚明,他明白朝中派系林立,满汉矛盾日益尖锐。明哲保身的他根本不愿意出任这个烂摊子。但是想到这样一个职位对自己敛财大有好处,奕劻还是暗自打起小九九来。

    内阁组建之初,满汉比例失衡导致满怨汉愤。奕劻有心插手此事,但他更在乎自己的小利益,所以对此不闻不问。他放任满汉矛盾升温,内阁也就名存实亡、沦为摆设。

    就在这样一个时刻,奕劻签署了著名的“铁路国有令”。他心知这一举措势必会激起民愤,推动革命党人进一步采取行动。但是面对来自载沣和慈禧的压力,奕劻还是选择了让步。

    铁路国有引发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清廷调兵入川,结果导致湖北防卫空虚。辛亥革命很快在武昌爆发,奕劻让清廷步入了覆亡之路。

    四、从抵制退位到力荐,奕劻击碎了清王朝最后一线生机

    辛亥革命像席卷中原的狂风暴雨,很快就吹遍大江南北。面对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的局面,慈禧太后和奕劻如丧考妣。

    起初,奕劻对要求清帝退位的提议十分抵触。他四处奔走,向各国公使施压,希望他们支持清廷,对革命党人的要求置之不理。然而美英德等国却根本无心搭理他。

    渐渐地,奕劻也察觉到形势对清廷已经极为不利。再这么僵持下去,不但难以扭转乾坤,说不定还会波及自己的性命。斟酌再三,奕劻改变了态度。

    他积极推荐袁世凯出面处理善后。随后他又说动隆裕太后,同意了清帝退位。在隆裕太后的退位诏书宣布之时,这个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封建王朝,终于在奕劻的推波助澜下宣告覆灭。

    五、溥仪至死难忘,“密”谥背后是切骨之恨

    1917年,奕劻去世。按照惯例,他的家人要求溥仪给他上谥号。谁知溥仪却假意要给他取“谬丑幽厉”之类极不光彩的谥法。奕劻的家人连忙求情。在这场不大不小的闹剧之后,溥仪勉强同意,给了奕劻一个“密”字谥号。

    “密”,追补前过也。这已经是清代亲王中最差的谥号了。足见在溥仪心中,奕劻对清朝覆灭之罪,有多么不能饶恕。溥仪甚至当面痛骂奕劻,说他收了袁世凯的钱,怂恿太后让国。大清江山就是败在你奕劻一个人手里!

    其实,作为遗老遗少,溥仪并不会对奕劻怀有多少责怪之意。他恨奕劻,更多是因为自己沦为普通人,失去了皇位带来的荣耀与尊严。对于溥仪而言,奕劻就是他心中难以磨灭的刺。每每想起,那份恨意便再难平息。

    六、亡国之痛,历史终究需要抉择

    历史就是这样,到了关键时刻,总有人需要站出来做出选择。慈禧太后选择了权力,奕劻选择了利益,政局因此步入了无法收拾的境地。而他们最后的选择,也让这个王朝就此灰飞烟灭。

    苍茫历史长河,容不下太多假设。我们不妨客观审视,甚至表示一定同情。但遗老遗少终究难逃失去家国的伤痛,这已经烙印在他们余生的记忆。历史并不需要责怪,它只需要选择。而选择了什么,他们终究要承担后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