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张爱玲与夏志清:冷淡疏离或许才是尊重

    2024.04.28 | lishimi | 次围观

    虽说文人相轻,张爱玲和宋淇夫妇却有着一份令人感动至深的友谊。从他们的通信看,宋淇夫妇为张爱玲做了太多的事,张爱玲几乎每一封信里都在说她的感动。然而,天长日久,亦有误会滋生,有一次,张爱玲给宋淇的回信里说:Stephen(宋淇英文名)不要说“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显得见外。

    可以推想,之前一定是宋淇数落她“有事有人,无事无人”,也就是吾乡说的“用得着人可前,用不着人可后”,形容人势利现实。

    这话有点重,当时我就看得一惊。但再想想,这话落张爱玲头上,倒也不算奇怪。想想张爱玲和夏志清的关系,大致可以了解。
    4471bdcb4dd9693d.jpg

    张爱玲与陈世骧的恩怨
    夏先生对张爱玲真是一句闲话都没有,他也不觉得张爱玲对他冷淡对他不感恩。其实张爱玲在美国的工作大都是夏先生给她找的。她到雷德克里夫(肯塔基州)也是夏先生叫她去的;然后她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庄信正的工作,也是夏先生介绍的……她要请陈世骧帮忙,托庄信正给陈世骧送弹词。

    1967年,张爱玲寄了部木板函装的《梦影缘》到庄信正办公室,托他送给他的顶头上司、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中国文学教授陈世骧,后来还送了一部线装的《歇浦潮》。当时陈世骧负责中国研究中心的一些项目,张爱玲申请基金什么的,会请他做自己的推荐人。

    张爱玲认识陈世骧已有数年,谈不上有多少交情,彼此印象倒还好,1969年,当庄信正离职要去私立南加州大学任教时,夏志清建议他推荐张爱玲接替自己的职位,陈世骧和张爱玲都欣然接受。

    那个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研究中国的情况,搜集新名词,形成报告。按说,这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两年之后,她竟然因为不称职被陈世骧解雇。

    张爱玲事后写信给夏志清,口气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她说陈世骧让她搜集新名词,不幸这两年没有出什么新名词,最后敷衍般地附了两页名词。两人又有一些语言上的误会,最后不欢而散。

    在张爱玲看来,之所以有这么个结果,是交给她的工作没法完成外加两人沟通不良。但对两人皆有了解的夏志清却认为,一切并不这么简单。陈世骧对张爱玲的不满,其实是,她去他那儿走动少了的缘故。

    张爱玲其实是知道如何讨人欢喜的
    他不认为陈世骧当真让张爱玲搜集新名词。张爱玲是个作家,让她仅仅搜集新名词太大材小用。只是张爱玲的前任庄信正曾经附了十二页的词语解释,非常的新颖有趣,陈世骧因此在最初强调了一下新名词,但也就那么一说,张爱玲不必当成圣旨的。就算她当了真,后来发现弄不出来时,也可以去找陈世骧沟通,看有无别的思路,但张爱玲竟没有。

    夏志清替张爱玲解释说:“爱玲偏偏是个最shy,最不会和颜悦色去讨人欢喜的人,吃了很大的亏。”

    张爱玲真的不会和颜悦色讨好人吗?张爱玲也曾送过陈世骧小礼物的嘛。夏志清的夫人王洞说得爽快:“譬如说她会送礼给陈世骧,但是拿到这个职位后马屁也不去拍了。陈世骧跟夏先生不一样,陈世骧喜欢热闹啊。所以慢慢的关系就淡了。”

    夏志清说了,陈世骧是个热心人,热心人却也最容易心冷,他“晚年似较寂寞,喜欢朋友、学生到他的‘六松山庄’去坐坐,听他的高论”。

    张爱玲当初送他礼物时,他一定当她很懂事,见了面也一度“甚为相得”,他对她有所期望就在所难免。现在,她谋到职位后,立即变得冷淡,让他很难不觉得张爱玲过于势利凉薄。

    张爱玲肯定不是个不谙世故的人。

    当年在上海,周瘦鹃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她特意请他到家里喝茶,虽然在《小团圆》里,她说是姑姑力主,但她拒绝得也不坚定;她到美国后主动结交胡适,资深粉丝的热切之外,亦有期待提携之意,可惜那时胡适自己亦晚景萧索,纵然对她激赏,说到提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王洞也说,她还请其他能帮助到她的人吃饭,也许是硬着头皮顶上去的,但也说明,她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是可以对人热络的。陈世骧不能释然是因为这个,宋淇的不能释然也因为这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