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山海关到底多恐怖?为何清军26年来宁愿绕路攻明,也不敢打1次?

    2022.12.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要说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始终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年周幽王一出“烽火戏诸侯”便是在长城上完成的。到了春秋战国那会,由于各诸侯国互相争霸防守,长城的建造迎来了鼎盛时期。

    不过,早期的长城都是一些零散、偏短的长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第一次有了万里长城的概念。而我国系统性的长城也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所修缮加固,一直到明朝时期,长城的大修才彻底告一段落。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长城在防御外敌入侵中原上确实发挥了相当不俗的作用。西汉时期,长城阻挡了塞外匈奴的侵扰。南北朝时期,匈奴走了,长城又在抵御鲜卑族上发挥了奇效。后来是唐朝,突厥的崛起让李家王朝也是头痛不已,而长城则将突厥挡在了关外。

    历史上,塞外游牧民族越过长城成功侵略中原的例子只有2个。一是南宋末年,蒙古骑兵南下一统中原。之所以会如此,在于唐朝强盛那会,唐军曾主动出击进攻突厥,并将塞外疆域一并纳入唐朝版图,自然没了修缮长城的必要。

    而唐朝对长城数百年的疏于建设,导致宋朝建立时,长城的防御工事已是破落不堪,蒙古铁骑才得以轻易入关。

    另一次是在明朝末年,由于吴三桂倒戈,主动放清军入关,导致万里长城形同虚设。而在塞外女真部落的大举进攻下,明朝也最终垮台,终改姓成了大清。不难看出,这两次中原失守,其实跟长城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关系,无外乎是人祸的结果。

    其实,在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前,清军就没少对长城发起过进攻。从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到崇祯17年清军彻底攻陷北京。这26年光景里,清军对长城发动了无数次进攻。然而,他们却对长城上一处隘口始终不敢冒犯。

    26年里,他们宁愿绕远路出兵攻打长城其他隘口,也没有攻击这个隘口一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隘口,能让清军如此忌惮呢?

    其便是著名的山海关,也是长城东部的起点。要了解山海关为何这么厉害,还得从它的构成说起。或许大家以为山海关仅是一个关口而已,其实不然,它并不是一座古城,而是由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等一些列辅佐的城堡群构成。

    它们之间首尾相连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凡有一个城池遭受攻击,其他城池便会立即响应。想要随便攻破一个,简直比登天还难。

    此外,由于山海关过来直接就是北京,作为京城的第一道屏障,这里的军事防御工程自然也是相当强大。首先是厚度,山海关的城墙厚度是远大于其他部分的长城的,足足有7米之多。高度更是登天,达到了14米。再加上五丈宽,三丈深的护城河,山海关对清军而言犹如一座天堑。

    因此,对擅于骑兵作战的清军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攻入山海关。再加上山海关历来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军事重地,不管是粮草还是驻守人员,都是全军中最顶尖的。尤其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明军采用的自给自足的屯田制让山海关不可能出现断粮情况,所以才会如此固若金汤。

    虽然攻不进山海关,但清军也一直在想办法,譬如绕远路从长城薄弱的环节入手。但这种进攻对明朝而言不过是小打小闹,只能算是边疆骚扰劫掠,并不能算入主中原。唯有攻克山海关,才能算真正占据了中原的主动权。

    从清军26年来不敢进犯1次,不难看出山海关的恐怖之处。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天堑,最后却被吴三桂拱手相让,还将驻守山海关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也一并送给了清军,着实是长城几千年历史上最大的悲哀。各位,你们觉得呢?

    单字解释: 山 海 关 到 底 多 恐 怖 ? 为 何 清 军 年 来 宁 愿 绕 路 攻 明 也 不 敢 打 次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