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李璮叛乱的重大影响——忽必烈确立四等级制度,埋下元朝短命伏笔

    2023.12.2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元世祖忽必烈确立的四等级制度,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所谓的四等级制度是将全国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蒙古人;第二等级为色目人;第三等级为汉人(原来辽、金统治下的人民);第四等级为男人(原南宋统治下的人民)。忽必烈推行这一民族压迫政策的原因,竟然是受叛乱事件的影响。李璮叛乱是怎么回事?其结局又是什么呢?事情还得从其父李全和红袄军说起。

    李璮的父母本是山东义军红袄军的领袖李全和杨妙真(养母)。杨妙真是红袄军其中一支首领杨安儿的妹妹。红袄军是指金朝末年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在蒙古伐金的同时,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纷纷举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统治的武装起义,少者数万人,多者至数十万。起义者穿红袄作标记,故名"红袄军"。李全夫妇的红袄军是当时非常强大,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

    蒙古军南征时,李全有很多亲属被乱兵所杀,李全奋起反抗。公元1217年,宋宁宗下诏北伐,并招安各路义军。次年正月,李全等人依附南宋。后来在成吉思汗南征时,李全夫妇被打败,方才归附蒙古汗国。窝阔台大汗在位时,李全在一次也宋军的作战中战死,其子李璮承袭父职,领益都行省。没过几年,杨妙真也死去。

    从此之后,开始逐步拥兵自重。李璮受任前后,其势力似尚局限于益都一路之地。蒙古灭金前一年,"金人以海(今江苏连云港)、沂(今山东临沂)、莱(今山东莱州)、潍(今山东潍坊)等州降"(《元史·太宗纪》),足见这时益都周围地区多不在李璮集团手中。然而,此后不到十年,他的势力就逐渐伸展到益都以东和东南的差不多整个山东半岛。

    在处心积虑地拓大地盘的同时,李璮采取各种方式巩固和加强对自己辖境的实际统治权力。益都民户在窝阔台朝丙申(1236)分封时被划为成吉思汗幼弟铁木格斡赤斤的份子。李璮娶斡赤斤后王塔察儿的妹妹为妻,即应在丙申分封之后。通过政治联姻方式与黄金家族中"东诸侯"之长缔结起"肱脾相依"的关系,当为李璮在北方诸侯中表现最为桀骜不驯的重要原因。益都地处蒙宋对峙的战略要冲,也经常被李璮利用来"恫疑虚喝,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缮益兵计"(《元史·李璮传》)。蒙哥汗时期几次征调诸路兵,都"诡辞不至"。

    当时的名士王文统是益都人,擅长权谋之术,也投靠了李璮,唆使李璮借南宋以自重,趁机扩充军事实力,李以刘文统为谋主,企图独霸山东。后来,李璮令其子李彦简拜王文统为师,王文统把女儿嫁给了李,从此二人成为姻亲。

    后来,忽必烈任命王文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则企图与王文统里应外合,伺机造反。李璮准备造反时,已经在当地经营30年。

    中统二年(1261年)秋,乘阿里不哥攻占和林、忽必烈亲征之机(蒙哥大汗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兄弟为争夺大汗宝座开战),李璮在山东地区发动叛乱。李璮正式发布讨蒙檄文,举兵造反。他指挥军队全歼了当地的蒙古守军,同时派使者到临安,向南宋献涟、海等三城,请求南宋朝廷派兵支援。忽必烈派出蒙、汉军直接转师南下,前往山东平叛。又派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配合平叛部队共同讨逆。

    鉴于山东、河北诸地守军空虚,忽必烈下旨允许各地皆可征兵守城。如果兵员不足,可括木速蛮、畏兀儿、也里可温(基督教)、答失蛮(伊斯兰教徒)为兵。李璮率军攻占了济南,并计划从济南北伐。这时,阿术、史枢的平叛先锋军已经兵临济南城下。随后,右丞相史天泽也兵进山东,完成了李璮的包围。同时,(李璮的)南宋援军夏贵和青阳梦炎一起进入山东,发现蒙军、汉军人多势众,吓得不敢继续前进,悄悄退了回去。济南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成了一座死城。最后,济南城被攻破,被杀,叛乱被平定。

    李璮作为汉军世侯、地方大员,专制山东30余年。据了解,在他叛乱之前,曾分头写信给山东、河北的世侯,企图得到大家的支持。叛乱牵涉面甚广,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天下大乱。忽必烈采纳了刘秉忠等人的建议,采取首恶惩办,胁从不问的善后方针。除王文统严惩外,山东、河北的世侯与李璮有联系者,除举兵从叛者外,其他一概不问。

    此后,忽必烈下了一道旨意:“居大藩者,子弟不得亲政;父兄子弟并仕同途者,罢其子弟;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同时下令禁止民间私藏兵器。没过多久,忽必烈又出了一规定,确立了蒙古人在全国的政治领导地位,建立起了蒙、汉、色目人的联合专政,为元朝的四等级制度埋下了伏笔,导致最后民族矛盾激化,元朝短命而亡,这也是李璮叛乱事件带来的重大影响。

    单字解释: 李 璮 叛 乱 的 重 大 影 响 — — 忽 必 烈 确 立 四 等 级 制 度 埋 下 元 朝 短 命 伏 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