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郭沫若想让溥仪做他助手,溥仪回复5个字,郭沫若当场无地自容

    2023.08.1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引言

    抛一个问题,郭沫若和溥仪谁的年纪更大?

    答案是郭沫若。

    郭沫若生于1892年11月,而溥仪则生于1906年2月。

    郭沫若于1978年逝世,溥仪则于1967年逝世。

    所以郭沫若其实要年长溥仪很多。

    不过这两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一个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皇帝。他们怎么会有交集呢?

    这就要从郭沫若的身份说起,原来他另有一重身份。

    郭沫若

    文学家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

    五岁时,就读于家塾“绥山山馆”,学习了许多经典的诗作,比如《诗经》、《唐师三百首》,在接受传统古典文化熏陶的时候,同样接触到了许多新学知识,对后来他本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念小学的时候,郭沫若又接触到了民主思想。等到15岁,因为反对老师专制,还被学校开除,后又回校。17岁时,参加罢课,再次被校方开除。

    可以说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叛逆青年。

    等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程度上解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人民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郭沫若受时代影响,也回乡积极响应辛亥革命。

    后远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诗集。并于1919年写下了著名诗歌《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等。

    1920年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三叶草》出版。

    又在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创立了名叫“创造社”的文学社。

    同年八月,其最为著名的诗集《女神》出版,诗集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氛围。之后又写了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等。

    并于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考古学家

    但他不止于此,郭沫若还是一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在1931年完成了一系列历史考古著作。

    如《甲骨文字研究》,虽然研究时间较晚,但是成就却大,与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

    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还研究了韵读、诠解字词、行款及释读。

    可以说除了在诗歌方面是佼佼者以外,在考古历史领域更是建树颇丰。

    而郭沫若和溥仪的交际就是在历史考古领域发生的。

    溥仪的一生

    溥仪全名叫溥仪">爱新觉罗·溥仪。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后,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为清朝的统治画上了句点,也为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画上了休止符。

    正如他后来所写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叙述的一样,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曲折又传奇。

    溥仪1906年出生在北京的醇王府。

    两年后的十一月,傀儡皇帝光绪帝去世,因其无子嗣,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宣布让溥仪继位,这时溥仪才两岁。

    因为年纪太小,于同年12月,由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听政,其父醇亲王载沣摄政。

    等到1911年又被迫退位,那时溥仪才五岁左右。

    按照民国政府的对清室退位的优待条件,溥仪搬到了颐和园居住,由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的礼仪相待。

    1917年,张勋率领辫子军,拥立溥仪重新登基,但在位仅十二天帝位再次夭折。于是再次退位。时年11岁。

    等到1919年,溥仪认英国人庄士敦为老师,进一步学习了西方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外貌,比如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西装革履。

    虽然样貌上看起来已经西化,但是心理的辫子没能剪掉,还残存着复辟的想法。

    等到1924年,冯玉祥带着革命军攻入北京,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那一年溥仪年满十八。

    之后他来到天津,预谋复辟。

    在此期间,结交日寇,企图借助日寇的力量达成复辟计划。

    最后在九一八事变时,卖身投靠日本,日本也借助溥仪的身份于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至此溥仪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等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再一次宣布退位,企图逃亡日本,但最后被苏联红军在沈阳机场抓捕。一关就是五年。

    及至1950年7月31日,才由苏联交由中国,再次监禁于抚顺和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也正是在这里写下了自传《我的前半生》。

    1959年释放以后,重回北京。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先在北京植物园干了一年,之后又担任了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最终于1967年10月17日在因尿毒症在北京病逝。

    郭沫若和溥仪

    在溥仪担任文史馆员不久,郭沫若便找上了门来。

    虽然溥仪没有像郭沫若一样发表文史类学术性著作,但毕竟从小把玩各种古玩,所以了解许多文物知识。

    郭沫若正是看上了这一点,所以非常希望溥仪能够来当他的研究助手。还给溥仪画饼说给他高工资。

    当时的郭沫若,已经是享誉文坛和文史学术界的大人物。大家都等着看溥仪怎么答复郭沫若。

    谁知他只说了五个字,就让郭沫若哑口无言。

    究竟是那五个字呢?这要从郭沫若研究的课题说起。

    当时郭沫若正在研究清朝历史,但是手中的史料如《清史稿》的描述却并不详实。于是他想到求助溥仪。

    没想到的是,溥仪一没摇头,二没直接拒绝,而是说了这五个字。

    “我不懂满语。”

    不懂满语可无法研究清史。郭沫若只好罢休,不再提及此事。

    不过这也留下一个疑问,那就是溥仪究竟会不会满语呢。

    按理说既然小时候呆在皇宫里那么久,多多少少也是会一点的,但是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又写着自己不会满语。

    所以问题的答案或许也只有溥仪自己知道了。

    结语

    不管是溥仪还是郭沫若,他们所处的时代主题都深深刻印在了他们的人生里,记录在了他们书写的文字作品里,同时刻印在了那个时候每一个人的旅程里。虽然他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但我们也不妨去读一读看一看这些作品,来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

    单字解释: 郭 沫 若 想 让 溥 仪 做 他 助 手 溥 仪 回 复 个 字 郭 沫 若 当 场 无 地 自 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