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醴泉之战:一场小仗竟然引发了美国军制改革

    2022.09.2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历史上有一些小的事件有时候竟然会引发大的变革,这种蝴蝶效应的事情并不少见,朝鲜战争时期的醴泉之战就是其中一例。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韩国军队在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哪怕是随后美军亲自上阵,也未能阻挡住朝鲜军队前进的步伐。无奈之下,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只得把兵力集中在韩国南端的釜山港,想要以釜山港为依托,建立起一道牢固的防线,阻挡朝鲜军队的继续进攻。这一条防线被称为釜山防御圈,主要是从洛东江向东延伸至日本海这一线,关键位置就在大邱,美军需要在这里阻挡朝鲜军队通过洛东江河谷。守卫大邱的任务,被沃克交给了第25步兵师。位于大邱前沿的醴泉,则被25师安排给了步兵第24团。

    步兵第24团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特殊之处除了该团全是由黑人组成,还因为该团曾经的战功赫赫,履历非常辉煌。24团成立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是根据1878年政府的一项法令组建的。组建完成后不久,该团就被派到与印第安人作战的战场上,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然而随着美国军中种族歧视的越来越严重,24团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无论他们有什么表现,都会被其他美国军队看不起,士兵们经常会被弄去搞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还经常被其他士兵嘲笑辱骂。就这样,24团的士兵逐渐就成了其他美军眼中的二等士兵。

    正因为这样,24团在战场上根本不愿意卖命,醴泉之战的同一天,他们乱放了几枪就开始狼狈往后逃跑。对于这一点,24团的军官们也有解释,他们声称遇到了大批的朝鲜军队,实在是抵挡不住才被迫向后撤退。至于真相如何,据侦察部队的报告,醴泉附近连一个北朝鲜士兵都没有出现过。醴泉倒是真的有遭遇过炮火的情况,只可惜据检查,全是美军自己的火炮、枪械造成的。

    既然没有敌人,24团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回到醴泉。不久后,第2营奉命跟随韩国一个军官沿着一条山路,开进到前沿布置防守阵地。结果在半路上就遇到了一阵枪炮的袭击,据韩国军官分析,应该是北朝鲜设置的一个路障,大约有一门轻型迫击炮和一两支自动化武器,建议美军绕过去。

    不知道是真没有听懂还是怎么回事,第2营的士兵竟然乱作一段往后逃跑,一直到营长到来,还阻止了他们继续回跑。至于那个路障,第二天就被韩国军队清理了,只有三十多个北朝鲜游击队员,携带的武器只有一门迫击炮和两挺轻机枪。

    不久后,随着其他部队的东移,这一带只剩下了驻守在醴泉的第24团,他们倒也坚持自己的传统,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从阵地上往后跑,甚至将武器都能全部扔掉。他们的作战原则就是白天坚守阵地,晚上向后逃走。无奈之下美军军官只好在醴泉到尚州的路上设置检查站,严格拦截逃亡的士兵。结果每天都能抓到七十五个逃兵,据说最多的一天甚至有一百五十个。这样的军队自然谈不上什么阻挡北朝鲜军队了,只要对方放一阵炮,他们必定会立刻逃跑。

    因为开溜得实在太过厉害,大家对第24团也不抱任何指望了,随之到来的,则是美国军方的改革,美军开始将黑人士兵与白人士兵混编在部队里,再也没有了单独的黑人部队。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约瑟夫·劳顿·柯林斯上将就曾指出:“黑人士兵只要经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并与白人战友完全混编,就会同样的英勇善战,也可以得到平等的待遇。”事实上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经过混编之后,黑人士兵的待遇跟白人士兵平等了,种族歧视大大减少,战斗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单字解释: 醴 泉 之 战 一 场 小 仗 竟 然 引 发 了 美 国 军 制 改 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