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当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2024.04.2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55年10月8日。

    游览大西洋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缓慢靠岸。

    钱学森带着妻子蒋英和7岁儿子钱永刚,5岁女儿钱永真,踏上了中国故土。

    漂泊他乡多年,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站在码头,钱学森深吸一口气,难掩内心的激动。

    记者问是否会再回美国。

    钱学森大义凛然:

    “我找不到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才做的决定。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故国虽已独立,但百废待兴,要求需要他的力量。

    为响应新中国的召唤,他将投身祖国科技事业,实现一个又一个一幅宏伟的蓝图。

    为确保钱学森的安全,国家配备了24小时专门护卫保护他。

    敌人虽众,钱学森没有退缩。

    为实现中国强大的科技梦想,他决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工卫星发射!

    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王”和“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的美国律师,格兰特·库珀捶胸顿足:

    “政府允许这个天才科学家,前往共产主义中国,这是本世纪的悲剧之一。”

    时至今日,每个中国人的脊梁骨,都有一根就是他给的。

    一个钱学森,顶五个师!

    那么,当年为了营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

    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多方博弈中,周总理如何用巧妙手腕,完成了这次出色的营救行动?

    书香之家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富裕的书香之家。

    立志要以学术报效祖国,最终获交通大学录取。

    然而,当他研习铁路时工程之际,国内铁路业已日薄西山。但是,时代潮流待他投身另一项事业。

    1934年,钱学森渡海深造,进入心仪已久的航空领域。

    异国他乡,他细心钻研,终获世界权威冯·卡门的赏识。

    29岁,他就成为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

    36岁时,麻省理工学院,已成为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他的学术之路远未止步。

    从空气动力到导弹动力,从理论到应用,他开拓创新、突飞猛进。

    然则天不容物,盛名之下其实隐忧。

    正因超凡才华,钱学森受到泄密嫌疑,自由设定。

    风云突变

    1950年,炎热的8月。

    麦卡锡主义肆虐的阴云,笼罩在加州上空。

    23日凌晨,钱学森一家三口穿行在空旷的机场长廊,脚步匆匆。

    2月前,朋友温鲍姆被捕入狱,钱学森感到惊慌而困惑。经思虑,他辞去决定去加州理工学院职务,与家人回国。

    钱学森始终牵挂着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祖国,这次回国之行早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脚步声,戛然而止。

    钱学森心里隐隐不安——直到两个彪形大汉拦住他们的去路,自报是FBI,要查抄行李……

    时光荏苒,麦卡锡主义之势愈演愈烈。

    9月7日,东南亚局探员突袭钱家,将钱学森逮捕。

    打开沉重的木门,钱学森的妻子抱着还在酣睡的2个月大女婴,满脸惊慌。

    她身后,不到两岁的儿子惊恐地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钱学森站在探员对面,脸上却没有一丝惊诧,只是淡淡地抬起头来,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曙光透过窗帘,投射在他坚毅的侧脸上。

    时隔多年,回想起这段经历,钱学森都记忆尤深:

    “十多天里,我一直被拘留。禁止和任何人说话。晚上,狱警每隔15分钟打开灯,阻止我休息。这次磨难,使我在短期内体重掉了三十磅。”

    归国心切

    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得知钱学森被捕的噩耗后,怒不可遏。

    他们聚集在校园里举行集会,高举标语抗议政府的愚蠢行径。

    学生们发起筹款活动,几天内就凑足了1.5万美元,希望可以为钱教授支付保释金。

    与此同时,遥居欧洲的钱学森恩师冯·卡门,也对此事震怒交加。

    他给美国驻外大使馆写信,严正抗议钱学森遭受的不公待遇。

    但是移民局对此熟视无睹,仍旧禁止钱学森离开美国半步。

    每月传唤报到、24小时监视、随时搜查住所,钱学森的生活受到严密控制,与外界联系被完全阻断。

    这漫长无止境的监禁生活。

    丝毫没有磨灭钱学森一家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回国的决心。

    在那段时间里面,我们总是准备着三只轻便的行李箱,随时都在等待祖国的飞机接他们回家。”

    1953年,中美停战协议签署,两国人员展开大规模互换。

    5640名同胞,回到祖国,但最后锁定有2人不能放:

    一个是参与导弹项目的DavidWang,另一个就是钱学森。

    当万家灯火装点着归人的路途时,钱学森仍在他乡离乡背井。

    两年后的某个凌晨,落地窗外月色如水,钱学森独自坐在书桌前。

    翻阅报纸,他猛然看到一张照片——太师父陈叔通与毛主席并肩而立,检阅欢乐的人海。

    钱学森久久凝视照片,心中激动难抑。

    作为国父之师,陈叔通的身影勾起他对故土的深切想念。

    钱学森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也许,该给太师父写一封信了。

    为确保信件不被发现,钱学森在香烟薄纸上倾注心血,一笔一画书写求救信。

    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钱学森夫妇以外出用餐为由离开住所。

    蒋英借口上洗手间。

    夜色掩护着蒋英的一举一动,她小心翼翼地将信件投进邮筒,然后重归车内。

    远在欧洲的陈叔通,很快将信呈递周总理——此时正是争取钱学森回国的大好良机。

    中美博弈

    1954年4月的日内瓦,中美四围坐一堂,展开谈判。

    开始了一场异国间的谈判博弈。

    美国代表提出释放战俘,他的语气强硬,像是敲击着谈判桌。

    中方团长王炳南,脸色凝重。

    他深知关系重大,必须慎重应对。

    中方则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对穆斯林的不合理扣留,美方却对此否认!

    因此,中国方面决定首先释放4名美国战俘,以示释放更多战俘的诚意。

    否则你我夺的利益,死守不下。

    这体现了周总理的高超智慧,必须先示好意,采取主动措施打破僵局。

    总理的政治手腕,通过先让出色避免步对抗,为后续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就在双方针锋相对时,一封学生求助信打破僵局。

    就在双方激辩不休时,另一封远方来自东方钱学森的信,打破僵局。

    戳破了美国“没扣留留学生”这一谎言!

    双方开始在冰点上求同异存,而不是一头冲入冰窟。

    经过多轮讨价还价,美国同意先行遣返钱学森等穆斯林,条件是中方必须释放11名在朝鲜被俘的美国飞行员。

    那个年代,飞行员可是非常金贵。

    而且,这11个美国飞行员,可不是一般飞行员。

    “空中英雄”、“双料王牌”的哈罗德·费希尔,也位列其中。

    作为二战的最大赢家,全球顶尖人才云集美国,它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跟美国不分国籍、吸纳人才的战略分不开。

    从原子弹到火箭,从战机到登月,这些领域的突破,都离不开外来科学家的贡献。

    他们是美国科技腾飞的关键。

    如果再限制他们的自由,后果不堪设想——没人还来美国了。

    周总理用高超的外交手段,把美国俘虏交换这件事,让世界都知道。

    所以,中美顺利达成战俘交换协议,这对双方都大有裨益。

    它既体现了中方的善意,又维护了美国科技领域的持续发展。

    美国海军部长丹尼·金布尔痛心疾首:

    “(逼钱学森回国)是这个国家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他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们却强迫他离开。”

    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金秋十月。

    一艘邮轮缓缓靠岸香港,船舷上挂满五星红旗。

    伴随汽笛长鸣,钱学森走下舷梯,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故土,紧握着行李箱的手微微发颤。

    多年漂泊异乡。

    今日,他终于回到挚爱的祖国怀抱。

    当双脚触及这片红色土地,久违的喜悦瞬间蔓延开来,热泪盈眶。

    挚爱的祖国母亲,他苦苦等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这一刻,离不开周总理等老一辈外交官的努力。

    们在谈判中维护国家尊严,才使钱老得以顺利回国。

    虽然回国后的钱老,仍面临种种阴谋与威胁。

    但在国家的保护下,他没有丝毫懈怠,继续执着科研,为实现中国航天梦而拼搏奋斗。

    1998年,钱老与22位科技专家,荣膺“两弹一星元勋”称号,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2009年,98岁的钱老,永远离开了人世。

    但他的精神永存,激励着无数后人报效祖国......

    正如钱老所言: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老以一生,书写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传奇,展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将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单字解释: 当 年 为 救 钱 学 森 中 国 付 出 了 什 么 代 价 ? 筹 码 大 到 让 美 国 无 法 拒 绝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