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清政府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原因其实很简单!

    2023.08.06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清政府于1872年到1875年期间派遣了120名10到16岁的幼童远赴美国留学。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

    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

    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

    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

    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

    他曾经说,“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

    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

    “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此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

    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

    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

    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机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

    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

    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幕僚。

    他们中,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

    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下面作者就来仔细说一下这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并说一下为何最后只回来94人。

    单字解释: 清 政 府 派 出 名 幼 童 赴 美 留 学 为 何 只 回 来 人 ? 原 因 其 实 很 简 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