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五星红旗”当年仅得15票,被一作品185票碾压,为何最后能当选

    2022.08.0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众所周知,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到国庆,有30万人不远万里地赶赴北京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电视机前,也有许多国人在等着国旗的升起。升旗手将五星红旗扬起的那一刻,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建立与崛起,此生不悔入华夏!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五星红旗当年在参与国旗评选时,仅得到15票,被另一作品以185票的优势碾压。那它最后又是如何当选的呢?与两个人有密切的关系。

    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任务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国旗这项重要任务,且这项任务被交给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共16名成员,组长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首位中央主席马叙伦,成员包括叶剑英、郭沫若、张澜等人。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消息迅速向全国和海外传播。一个月的时间,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一说为3012幅)国旗图案。参与者包括开国元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工人、农民等群体,甚至还有9岁的小学生。

    而曾联松便是参与者中的一员。曾联松于1917年出生在浙江瑞安一个不太富足的书香门第家庭,祖父曾叙卿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父亲曾宇人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母亲沈炳娣出身名门,也初识文字。1928年曾联松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后,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旗图案,奠定了基础。

    而曾联松之所以对设计国旗饱含热情,与他过往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失守,中央大学跟着迁往四川。曾联松曾滞留家乡,参加瑞安县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开展活动。后来又在校友黄大明的介绍下,参加了“学生抗日联合会”。1938年,曾联松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曾联松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却总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想做点什么。当报纸上刊登了征求国旗方案的通知后,他变得兴奋异常。据他家人后来介绍,那段时间曾联松下班以后就把自己关在阁楼里,看看、写写、画画,就连吃饭都得再三催促,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以至于年幼的儿子都担心的让妈妈去带爸爸看病。

    经过废寝忘食地创作,曾联松的第一版设计方案出炉。那是用油光纸剪制的国旗图案,五颗星在旗面上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排列,五颗星是大星领头,依次四星排下来。曾联松迫不及待地邀请好友张公度观看,张公度看后,摇头道:“这不成领带了,一点也不像国旗。”曾联松见好友反对,自己也摇了摇头。后来他从一曲沪剧唱腔中得到灵感,设计出了五星红旗的图案。只是曾联松的五星红旗中,最大的那个五星中有着镰刀和斧头。

    国旗评选

    1949年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开始评选国旗方案。评选的标准有三: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

    一开始,曾联松的方案并未入选,是在田汉的主张下,才将其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按照评委的意见去除了具有苏联色彩的镰刀斧头标志。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挑选了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1949年9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但并未形成定论。有代表认为五星红旗中的四颗小五角星提法不妥,不应该提到资产阶级。而毛主席和大多数代表都赞同使用4号图案,即“一颗星一条横杠”,其中横杠代表黄河。而这一方案也得到了185票,被定为“复字第一号”方案。

    但在当天的晚宴上,张治中将军却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国旗上的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毛主席若有所思,表示此方案暂且搁置,大家再进行讨论。而彭光涵则向周恩来总理推荐了32号图案,也就是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周总理对此图案很满意,让彭光涵绘制较大的图样。

    此外,陈嘉庚也曾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建议,认为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重要,无需坚持使用象征黄河的图案。两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表明了他赞同使用五星红地旗的理由,并在与会代表间取得了共识。后来经反复讨论,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

    当曾联松在报纸上看到自己设计的图案被选为国旗时,简直不敢相信。直到一年后,他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被正式告知他是国旗的设计者,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单字解释: 五 星 红 旗 当 年 仅 得 票 被 一 作 品 票 碾 压 为 何 最 后 能 当 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