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这个军因为对日作战太猛,军长砸了饭碗,番号被撤销,祸首是谁?

    2022.12.17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3年春,徐庭瑶率领第17军在长城古北口一战痛击侵华日军,虽然自伤一千,也伤了鬼子八百,但是,大大地出中国人的一口恶气。

    可他们“保家卫国”才2个月,蒋介石就派亲信、北平行营代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人议和,签订《塘沽协定》,同意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省。

    协定一签字,在长城保卫战中“击敌太猛”的第17军,因伤了鬼子,反成为了祸首。爱国有罪,卫国更有罪。军长徐庭瑶被迫砸了饭碗,出国考察去了。

    结果,第17军属下的第2师(师长黄杰)和第25师(师长关麟征)成了没娘的崽儿。

    随后,他们被四处调防,蹿来蹿去,就像流浪儿一样,一直晃荡到第2年3月份,蒋介石才下令让他们离开北平这个是非之地,南下江西“剿共”。

    “剿共”之后,他们还是处境不佳,无路可走,无处可驻,只好又折回北平这个伤心地。

    可《塘沽协定》把东三省和热河全“卖”了,还是没解决长城抗战的“问题”,何应钦不得不继续和日本人“闭门磋商”。可日方还是抓住第17军当年抗日打伤鬼子这条就是死死不放,提出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必须将关、黄两师调离华北。

    蒋介石没办法,只好遵命,调第17军两个师一去徐州,一去西安。

    1935年6月,何应钦与日本代表把记者“婉拒门外”,再次闭门磋商。一个小时后开门宣布:中日所有争执全部搞定!这一小时“闭门磋商”的成果,就是后来臭名远扬的《何梅协定》。《协定》一出笼,中央社和“有识之士”大肆颂扬何应钦的外交奇才。可被逐出北平的第17军还是没被“放过”。在“闭门磋商”中,由于日军代表逼得太狠,何应钦不得不承诺:在《协定》之外,答应取消第17军番号;在《协定》之上,同意将第25师“撤退河北省外”。

    这样,第17军因为长城一战,两个师先失了军长,接着被赶出北平,现在又丢了军番号。

    在长城抗战中,第25师师长关麟征5处受伤,打得浑身是血,全师打残后,黄杰第2师顶上去,接着第2师也被打残,全军死伤9000多人。在众口称赞何应钦外交奇才时,第2师和第25师却因国家蒙辱,自己受屈,上下痛哭流涕,有的边哭边骂:“在战场上没有失掉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失掉了。”哭归哭,痛归痛,领导观念还是没丢,随即,第2师遵命去了徐州,第25师遵命去了山西,两师没爹没娘,也没人管,惨得不能再惨,昔日的抗日劲旅简直比杂牌民团还不如,最后又跑到了陕西。

    1937年初,第25师又移师咸阳,没过多久,芦沟桥事变爆发,第25师和远在徐州的第2师重新合编一起,恢复军番号。谁知蒋介石还是不敢用第17军的番号,怕“刺激”了日本人,并背负“不讲信誉”的“恶名”,呀下令采用新番号——第52军,关麟征为军长。

    对于这次换用新番号,关麟征无所谓,只要当上军长就满意了,但手下一些官兵却有意见,说:“以前我们怕和鬼子闹翻,把军番号丢了。现在既然已经闹翻打起来了,还怕什么!我们在北古口把全军打掉了一半,这个英雄的军番号还不能用吗?!”

    关麟征眼睛一瞪:“你们是想让校长难堪吗?!”

    单字解释: 这 个 军 因 为 对 日 作 战 太 猛 军 长 砸 了 饭 碗 番 号 被 撤 销 祸 首 是 谁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