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47年前李鸿章创办一家公司,如今大街上四处可见,市值达9734元

    2023.08.1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李鸿章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而到了晚清末年的时候,也唯有他四处奔走,内悦昏君,外御列强。

    在那个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五洲万国人士,基本只闻李鸿章之名、只见李鸿章之面,而未尝与当时的皇权统治者以及其他大臣有过接洽。可以说,李鸿章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有能耐与列强争长短的人。

    但当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很多国民却“将中国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使其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而执政误国的大臣,以及四万万放弃国民责任之人,却都得以推脱罪责。

    不管李鸿章在历史上的形象如何复杂与多变,其主持和参与了中国数个“第一”的事实是不可遗忘的。我国第一批军事工业的组建,第一批民用企业的创办,都是李鸿章在“卖国”罪名下最切实、最不容辩驳的成就。

    而其中他创办的一家公司,还在147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到大街上四处可见,如今市值更是到了9734亿元。

    李鸿章

    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如今的安徽省合肥市一带,是县学优廪生李文安与其妻李氏的第二个儿子。

    六岁的时候,李鸿章开始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少年聪慧的他,先后派名士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从秀才、举人到进士,李鸿章用了七年的时间。23岁进入官场的他,早在求学赶考中有了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结识了一大批后来在官场上始终保持着密切而特殊关系的“同年”,以及还头贴拜在了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奠定了他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入朝为官之初,李鸿章一直在翰林院就职,是典型的文官。等到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的时候,李鸿章才因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而在其被任命为安徽团练大臣后,迎来他“以书生带兵”的人生转变。

    而数年的团练生涯,也让李鸿章开始意识到,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也不应逞匹夫之勇。这对他中年、晚年时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而在这期间,李鸿章凭借其明快果断的作风,以及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逐渐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成为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左右手。

    后来,由于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政府失去长江下游地区最后一支主力,李鸿章应曾国藩之命,开始招募和组建淮军。这也使得他的身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从曾国藩手下的幕僚,转变为了清朝统治集团重要的一员,李鸿章开始在军事上取得独当一面的指挥权。而后来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带领淮军独立进行三次恶战,并成功守住上海的举动,更是让中外人士对他、对淮军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而在上海站稳脚步之后,李鸿章也开始了他在人事、军制、军费、对外关系上的种种措施。

    人事上,他开始罢免媚外过甚的买办官员,起用务实肯干的洋务派官员;军制上,他为淮军装备洋枪洋炮、雇请外国教练训练新式军队,同时通过招降纳叛、兼收并蓄,逐渐壮大了淮军的实力与规模。

    而在军费上,他设立了“关厘分途,以厘济饷”的制度,通过层层添设厘卡,确保了淮军军饷来源。对外关系上,他还利用国际上的关系,巧妙平息了军队中的闹事事件,还使用计谋解散了常胜军。

    可以说,他在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地位,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而在平定天国后,李鸿章也做出了与曾国藩截然相反的举动。相比担心功高盖主,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故而执意遣散湘军的曾国藩,李鸿章看到了国内“靖内寇”和“御外侮”的需要,主张保留湘淮军。

    在平定太平军后,李鸿章也在平定捻军与回民起义等军事行动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军事取得胜利的同时,洋务运动也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倡导下,开始渐次开展。

    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李鸿章与地方代表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李鸿章的“变法”也是从“自强”开始。

    主张“练兵以制器为先”的他,先后创办了包括江南制造局在内的三个我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随后,李鸿章还引进西方设备,开始在国内进行近代化生产。

    但随着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责任更重,见识更广之后,他对中国积弱不振的认识,就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得出“必先富而后强”的认识。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洋务运动开始从“自强”转向“求富”。他也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将学习西方的重点转移到了民用工业上。

    在这之后,一系列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的民用企业,就在李鸿章等人的督办下陆续创立,经营方针也逐渐从官督商办转向了官商合办,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象征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轮船招商局

    而在这一系列民用企业中,最值得一提的有中国近代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也就是1872年底的时候,抓住时机督办创立的。

    当时中国航运业基本已经全部在外国人的掌控之中,清政府担心接下来就连基本的漕粮运输都要受制于人。清楚上级心思后,李鸿章就立刻写下了《试办招商轮船折》并上奏朝廷,终于得到了朝廷关于建立自己的运输公司的批准。

    而“官督商办”的口号,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鸿章提出的。在这种口号下,建立起到民用企业由商人合股,最终资本也归商人所有,但企业须在政府监督下运行。这也在成就了轮船招商局之后,陆续成就了其他的民用企业。

    将近两个月后,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开始了正式营业。除了承揽朝廷一半运输需要外,轮船招商局随后还开展了客运业,陆续在如烟台、香港、汉口、天津、福州、广州等地区设立了分局,逐渐打破了航运市场由外国人垄断的局面。

    而除了运输业外,轮船招商局的业务也逐渐扩张到其他板块,如保险业、银行业等等。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得到了1300多万两的盈利,分局更是从中国开到了亚洲其他国家。

    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轮船招商局也在1929年被民国政府接管。而新中国成立后,其也先后演变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987年,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了更大的机遇。这一年,它获准创立了未来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招商银行。

    小结:

    李鸿章主导下的洋务运动没能使国家真正走出困境,但其创办的第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开辟了中国近现代化的道路,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其期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也在147多年的时光中逐渐发展壮大,其旗下的招商银行更是发展成了市值9734亿元的大企业。

    单字解释: 年 前 李 鸿 章 创 办 一 家 公 司 如 今 大 街 上 四 处 可 见 市 值 达 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