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行军遇麦田,将军下令:践踏麦田者斩首示众,说完自己就踩了麦子

    2024.01.2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了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事,在《三国演义》第17回中描写得更加详细,当年曹操出兵打张绣的时候,曹操留荀彧在许都调兵遣将,他则自己统领大军出发,行军途中遇到一大片麦田,此时恰逢小麦成熟的季节,农民都在割麦,然而看到曹操大军已至,纷纷逃跑,不敢割麦。

    曹操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便下令让人去给村民们说:“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为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曹操这么做是为了百姓,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正义之师。

    百姓听到曹操下令后,无不欢喜称颂,沿路给曹操下跪,曹操的官兵经过麦田的时候,全都下马行军,并且用手扶麦穗,曹操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可忽然麦田中飞出一只鸟,惊吓到了曹操的马,马就到处乱窜,践踏了一大片麦田。

    曹操此时非常尴尬,找来军中主薄,询问自己该当何罪,主薄不敢定其罪,便说:“丞相岂可议罪”,于是曹操对着将领们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他拔出佩剑,准备自刎,但他并没有下手,因为此时郭嘉对他说:“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怎么能够自刎呢?”

    终于找到了台阶下,曹操沉吟着说:“既然法不加于尊,那我就免去死刑”,然后他拿着佩剑,·割下自己的头发,对着将领们说:“割发权代首”,将这一消息传下去后,“三军悚然,无不遵守军令”。

    曹操这个故事并非《三国演戏》里杜撰的,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大多数人对曹操的这种做法都表示不满,认为他不愧是“奸雄”,不过我认为曹操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因为他可是军队的老大,虽然说犯了自己的法,可也算是事发突然,所谓法力不外乎人情,曹操还有自己的抱负,他可不愿就这么死去。

    其次曹操割发并不算很小的惩罚,古人都是流行长发,留短发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奴隶,那是低贱的象征,所以曹操割发折磨的是他的精神和心灵,也是因为这样,众军才会觉得震惊,其实换种说法就理解了,曹操那个时期割发的耻辱程度不亚于现在当众人脱光衣服,都是一种耻辱。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曹操这么做没有捍卫法律的尊严,在西方有一个像曹操一样的立法者,同时他也犯了自己定下的法律,可他的做法和曹操完全不同。

    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卡龙达斯,他是公元六世纪古希腊的立法者,他规定在重要会场不得佩戴武器,可有一次他不慎带着佩剑进入到一个会场,当场就有人指责他违法,卡龙达斯就庄重地说:“放心吧,我会维护这条法律的”,说完拔剑自刎了,没有半点犹豫。

    或许这才是“法”的真意,《韩非子">韩非子》中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在古代,没有哪个皇帝受到过法律的制裁,即使犯错了也会有人替皇帝受过,那就是皇帝的老师,认为是老师教育不合格,天子才会犯错,便让老师代罚。

    我认为这种“法”这在人类社会是很难实现的,人都是自私,掌权者肯定都会为自己着想,除非这个“法”不受人类控制,那么法才有可能对每个人都公平。

    单字解释: 行 军 遇 麦 田 将 军 下 令 践 踏 麦 田 者 斩 首 示 众 说 完 自 己 就 踩 了 麦 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