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大汉风云(八十二)远征大宛:贰师将军李广利,生生把大汉铁骑,带成了流寇

2023.06.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01

起因

汉武帝决定攻打大宛的主要动力是马。

在汉武帝的时代,马是战略物资,而大汉的马在漠北决战中损失惨重。

因此,漠北之战后,汉朝军马奇缺,汉武帝好几次因军马不足而放弃对匈奴的征讨。

此时,从西域而来的汉使带来情报:西域大宛,贰师城有良马,但大宛人都把马藏起来不给汉使。

汉武帝听说之后,立马派人携带重金和金马,前往大宛购买良马。

面对大汉的要求,大宛王和群臣商议:“汉离大宛甚远,取道漠北,会被匈奴阻挠,取道漠南,又缺水草,汉使常几百人取道漠南,因缺乏食物饿死的就过半,大军必不能至,无奈我何!”

于是,大宛拒绝了汉使的要求。

汉使生气,掷金马而去。

大宛人见汉使如此狂妄,当即说:“汉使至轻我!”

随后偷偷派人把汉使给杀了,还把汉使的财物洗劫一空。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暴怒!

他召集群臣,准备商议出兵大宛的事情。

曾去过大宛的姚定汉说:“大宛兵弱,三千汉兵,携带强弩,即可灭之!”

汉武帝听罢,又联想到赵破奴曾经只用700骑兵就把楼兰王给抓来了,就认为姚定汉说的是真的。

恰好,此时汉武帝正宠爱李夫人,为了能让李家封侯,就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兵数万远征大宛。

之所以号称贰师将军,就是期望李广利">李广利能打下贰师城,尽取大宛良马。

02

流寇

李广利">李广利率领的远征军,共有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六千骑兵,是正规军;还有数万人是从地方上征发的“恶少年”。

这种事情,也就汉武帝敢玩。

数万军队远征,汉武帝不仔细挑选良将,反而为了一个宠姬,就将几万人的生死交到一个从未有过领兵经验的人手上。

李广利">李广利率领着大军西进,沿途的小国见汉大军来到,非常紧张,纷纷紧闭城门,重兵把守。

李广利">李广利得不到给养,只好攻击沿途的小国,能打下来,就能抢点吃的,打不下来,就只好离开。

好家伙,威名远播的汉军,硬生生让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带成了流寇。

就这样一路西进,到了郁成,数万大军仅剩数千,而且都饥肠辘辘。

为了能抢点吃的,李广利">李广利带着这群饥肠辘辘的人,猛攻郁成,结果被打得大败,李广利">李广利带着残兵败将逃窜而去。

几番大败下来,李广利">李广利气的直骂姚定汉的祖宗十八代。

深夜,李广利">李广利和部下商议:“我们连郁成都打不下来,更何况大宛的国都了,撤吧!”

于是,李广利">李广利带着剩下的人回到敦煌,点一点人马,也就剩个十分之一。

李广利">李广利先派了个人回长安报信,在给汉武帝的信上,汉武帝看到了这辈子最丢人的一封信:“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

这可把汉武帝气得半死!

想他刘彻自登基以来,什么时候丢过这么大的人?

于是,汉武帝,关闭玉门关,并下令有敢入关者,立斩。

就相当于汉武帝明确告诉李广利">李广利:“你李广利">李广利就是死外边,也别回长安,我丢不起那人!”

李广利">李广利这下也不敢回去了,只好驻扎在敦煌等着。

03

天下骚动

此时匈奴那边也趁机搞事情,抗匈名将赵破奴全军覆没,卫青的儿子卫伉也上了前线,汉武帝两线作战,压力陡增。

这时,大臣们纷纷上奏,希望汉武帝能把李广利">李广利放进来,先不管大宛了,赶快集中兵力把匈奴赶跑再说。

汉武帝大怒,坚决不能放过大宛!

于是,汉武帝不仅没有撤军,还将死囚犯、恶少年和边关的骑兵部队,全部集合到一块,一共六万多军队、三万匹战马、十万头牛,全部交给李广利">李广利指挥,又从各地征收粮草、兵器补充给李广利">李广利,天下骚动。

李广利">李广利军威大振,浩浩荡荡地再次进攻大宛。

汉武帝搞得天下骚动,李广利">李广利若是再次失利,只能以死谢罪了。

李广利">李广利出征后,为了保障粮道畅通,汉武帝又征发了十八万军士,沿途运粮。

汉军声势浩大,沿途小国皆被震慑,纷纷出城相迎。

到了轮台,李广利">李广利遭到了第一波抵抗。

要说李广利">李广利带兵确实不行,一个轮台打了好几天,也没打下来,最后还是拿人命填,依靠着人数优势硬攻下来的。

攻下来之后,李广利">李广利一气之下,把轮台给屠了。

在李广利">李广利的重兵威逼之下,大宛贵族联手,杀了大宛王,向汉军投降。

就此,大宛平定,李广利">李广利带着三千多匹大宛良马归汉。

回到长安后,汉武帝以李广利">李广利“征伐万里”为由,免除了李广利">李广利第一次出征失利的罪过,封李广利">李广利为海西侯,李广利">李广利的副将赵弟、上官桀皆封侯。

单字解释: 大 汉 风 云 八 十 二 远 征 大 宛 贰 师 将 军 李 广 利 生 生 把 大 汉 铁 骑 带 成 了 流 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