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60多年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虽然满清政府后期的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不少企业,但是涉及工业的却是不多,再加上几十年的战争,到1949年建国时,中国的现代工业总产值只不过占到工农业产值的17%,而且重工业几乎为零。

    面对工业主导发展的世界新格局,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国家计划,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工业化,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鉴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于是在1950年,两国之间达成一项合作意向,苏联将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156个工业项目

    于是中国很快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按照计划的设想,先是集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上百个大型工业项目,不过那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薄弱,完全单凭一己之力,要实现这个设想,几乎不太可能。

    1952年,中苏之间又进行了沟通,于是一场苏联援华建设拉开序幕。首批确定的工业项目有50个,主要分布于电力、钢铁、机械、化学等领域。

    1953年,在协商的基础上,又继续增加了91个项目,行业领域扩充至炼油、化肥、医药等。

    1954年,赫鲁晓夫上台,援建项目又增加了15个,同时还着重了技术含量的投入。

    援建项目的成就

    这些工业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被取消或者被合并等,但是习惯上还是统称为“156项”。

    其中,煤炭25项,采煤规模达到千万吨级别。电力25项,装机容量百万千瓦。另还有钢铁7项,化工7项,机械24项,医药2项等。苏联承担了这些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和设备制造,许多苏联专家、技术人员来到中国,他们甚至带来苏联工厂的完整设计图纸以及设备。

    有了这些苏联专家的亲传身教,中国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也迅速成长起来。

    到1957年,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535万吨,煤炭产量是1.31亿吨,工业总产值较1952年增长128.6%。年平均增长率为19%。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在工业行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建设起无数个工厂以及矿山,所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个计划的完美收官。更主要的是,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工业领域的关键和重点,如矿业(钢铁)、能源(煤炭)、制造业(水泥)、还有机械制造等。

    中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速度去缩短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工业项目的落成,为中国接下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156个工业项目,几乎是苏联自身工业体系,在中国的翻版,让中国获益颇多,迅速实现了自己向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型。

    结语

    苏联援助的这156个项目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基础,短短几年时间内,便让新中国摆脱了5000年农业国身份,使中国初步完成了工业化。也让年轻的新中国、以军人为主各级人员知道了什么是现代工业,学到了工业建设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不可谓不是“空前绝后”之作。这种援助,在历史上也成为一个经典。

    单字解释: 多 年 前 苏 联 援 建 中 国 的 个 工 业 项 目 可 以 说 是 空 前 绝 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