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胡启立赴任天津遇难题,急向万里求助:你当着大伙的面发顿火就成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80年,根据中央的决定,调胡启立出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

    胡启立听到消息后,心情既是激动又是紧张。

    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胡启立绝大多数时间负责的是党的青年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的。尽管胡启立也曾有过在地方任职的经历,但时间并不长,至于像主持天津这样一个特大城市的工作,没有丝毫的经验。

    况且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才能让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是胡启立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胡启立到天津后,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是最早开放的城市,尽管是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之下被迫打开,但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旧中国,天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租界最多的城市。

    天津的工业高度发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因为如此,当地经济十分繁华。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胡启立八十年代赴任天津,看到的却是一派满目疮痍的情形。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胡启立通过对天津调研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在过去多年里,受特殊年代的影响,天津的工农业生产受创甚多,“拨乱反正”以后,天津也成为中央比较关注的重点城市。

    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返程途中视察了东三省,回北京之前,又到了天津视察,住在市委第一招待所。

    当时,因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毗邻的北京、天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邓小平最关心的是天津灾后重建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在市委陪同下,到群众居住的地方视察。

    到了地方后,邓小平注意到,地震给天津造成的破坏很大,特别是建筑物,老百姓时隔一年多,仍然还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

    尽管市委投入了不少精力恢复城市建筑,但想要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仍然很困难。

    邓小平当即指示市委领导:

    “一定要把房子建好,注意质量问题,让人民群众住着满意,同时要抓紧在几年内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当时,天津市委制定的计划是每年建设300万平方米的住房,邓小平还对该计划予以肯定,要求市委写一个详细的情况汇报报上去。

    可让胡启立有些诧异的是,他1980年赴任天津时,看到的仍然是遍地“林建棚”的景象。

    不少的防震的“临建棚”就搭在马路边上,使得原本就不宽裕的马路拥堵不堪,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1980年的天津,至少有15万人仍然居住在这种“临建棚”中。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城市建设不足,天津市民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天津是个本身就“水荒”很严重的城市,民国以前人们就是靠挑河水吃,但挑回来的河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放明矾,经沉淀后才可以饮用,到近代以后,天津兴建了自来水厂才缓解了这一问题。

    可随着时间推移,天津人口暴涨,一下子又导致了水荒,特别是七八十年代,海河流域进入枯水期以后,天津不仅水荒,水质还极其恶劣,又苦又咸。

    当时,天津市民充分发扬了“相声之都”的乐观精神,自嘲地总结了当地“三怪”:

    “高楼不住住在外,汽车没有自行车快,自来水能腌咸菜。”

    胡启立到天津后,几次召集市委市政府开会商讨解决办法,但各方面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一个系统,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时间一长,老百姓也就有了意见。

    1980年秋,位于天津大学的一片临建棚发生了火灾,因为各家各户都是连成片,因此火势蔓延很快,消防车开到后,因道路狭窄,围着转了几圈,愣是没有开到起火的地方。

    这次火灾也是天津大学临建棚爆发的第二次火灾。

    因为事发突然,许多人家都被付之一炬,家里的吃得穿得全都扔到了火里,只有人仓惶跑出。

    一场大火,点燃了众人的怒火,大家自发的聚集到了一起,要求见市长。

    胡启立当时在北京开会,闻讯后星夜赶回天津,并亲赴火灾现场劝慰激愤的群众。

    "家里都烧光了,让我们怎么活?眼看就要入冬了,吃什么,穿什么?"

    "我们在这操场上住了两年了,还要让我们住多久?"

    ……

    胡启立一到现场,就被群众围起来,见此情形,胡启立也只有耐心的安慰大伙:

    “市民同志们,我是市长胡启立,大家受苦了!你们住在临建棚,几年进不了家,责任在我,你们受了灾,政府一定要管。是我这个市长没当好,政府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大家,我向大家道歉!”

    出乎意料的是,胡启立的一番真情流露,并没有打动在场的群众。

    仓促之间,胡启立只好现场安排,让群众们派个代表到市政府来开会,当面听取大家的意见。

    等到众人离去后,有个同事悄然拉住胡启立提醒了一句:

    “市长,一年之内让市民回家过年,你这个讲话冒了。在你之前几位市长都讲过同样的话,但是没一个兑现的,你现在又讲,没人信了。天津的现状是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地震中又损坏了上千万平方米,缺口太大了。做不到就不如不说,再给老百姓开空头支票,只能失信于民。”

    胡启立回去后进行了一番调研,这才明白事情原委。

    天津家庭住房紧缺,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地震只是加剧了这个问题的暴露,而并不是主要原因。过去十多年,因为天津家庭住房建设缓慢,多数家庭面临子女婚后无房的境地,因此天津人早年习惯到处买旧砖,用于自建房屋,但这种房屋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哪怕是后来灾后重建,天津市家庭住房也远远赶不上缺口,已经成为一个积重难返的难题,只能任由大家住在临建棚。

    可临建棚的问题也很突出,不仅仅是消防上的问题,临建棚多数都是老百姓自家搭建,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时间推移,天津市绝大多数干部也都对难题束手无策,干脆采取得过且过的办法。大家没有信心也没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

    胡启立心里清楚,他所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住房问题,还有民心问题以及干部精神问题。

    当天晚上,胡启立便赶赴北京。

    胡启立到北京以后,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时任常务副总理万里。

    “我下定决心,要解决天津市15万市民长期住马路的问题,请你支持。”

    尽管万里也很支持他,但无奈道:

    “工作我是支持,但是要钱没有,我也拿不出来。”

    没想到的是,胡启立却摆摆手:

    “我不跟你要钱,我请你到天津去视察一下,上纲上线地发一通火,把天津工作狠狠批一顿,责令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

    万里不可置信的问了一句,按着老话说的,只见过有人捡钱的,没见过有人捡骂的。

    “就这个!”

    胡启立点点头。

    一句话,万里立即表态:

    “行,你这个要求我答应了。”

    万里后来亲自到天津跑了一趟,发现情况果然属实,看见老百姓还住在简陋的防震棚里,眼看天气转凉,大家冻得瑟瑟发抖,一向好脾气的万里也忍不住动怒。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万里大动肝火,狠狠的批评了在场的众人: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地震都过去好几年了,你们自己住在大楼里,还有那么多老百姓住在既不挡风、又不避雨的临建棚里,住在大马路上,天津这么大个城市,脏乱差的状况在全国都少见,你们这些年在干什么?就这么为人民服务吗?就这么对老百姓负责吗?你们的阶级感情到哪里去了?”

    万里责成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打个招呼,换人解决。

    也许是怕胡启立面子上挂不住,万里下来以后还问他:

    “我今天火气是不是太大了,有些过了。”

    胡启立笑着摆摆手:

    “不过,正好!”

    万里代表中央狠狠地批评了天津市委、市政府,使得在场干部明白,这次情况非同一般,就连中央也在关注,搞得不好不行。

    事后胡启立召集政府干部开会,会上讲话:

    “大家都听见了吧?中央动真的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万里要撤我的职。咱们已没有退路,只能尽全力、下狠心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我先撤你们,然后自动下台。当官不为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

    胡启立后来还把这话原原本本的传达给群众,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中央这次动了真格。他的这一招,充分调动起了所有干部的积极性,原来大家情绪普遍不高,这下全都有了动力。

    短短一年时间,胡启立带领的市委市政府就拆掉了全市的临建棚,之后又推动天津建设,按照每年300万平方米的速度建设。

    不仅如此,面对天津市水荒的情况,胡启立还推动了引水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天津市700万人民饮水困难的情况。

    胡启立回忆,那时他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总会去找万里,而万里也会予以恰当支持,使得天津建设北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市人民都知道万里副总理关心天津。老实说,我这个市长要是没万里支持和帮助,天津一房一水的难题解决不了。即使中央不罢免,百姓不罢免,我也没有脸再当这个市长,自己也得把自己给撤了。”

    单字解释: 胡 启 立 赴 任 天 津 遇 难 题 急 向 万 里 求 助 你 当 着 大 伙 的 面 发 顿 火 就 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