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长平之战到底是谁的锅,难道真的是赵括纸上谈兵?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首先廉颇时期是对战的王龁,而赵括对战的是秦将白起。有人说是秦国畏惧赵括所以换的白起,有人说是秦国畏惧廉颇所以用计换赵括出场。

    但是最初的时候廉颇是一边倒的,一直被动防御,秦国曾攻破赵军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于是赵国军队就在廉颇的率领下坚守不出,开始打消耗战。有人说廉颇是以以逸待劳的方式挫杀秦军锐势,但也有人说是廉颇畏惧秦国。

    就这样廉颇拖了整整两年,而此时赵国国力已经被秦国消耗的差不多了,而赵国自赵武灵王之后赵军就善于野战而非防守战。与此同时秦国正式秦昭襄王的鼎盛时期,秦军不断的骚扰赵国粮道,而当时的山东五国惧怕秦国的威势,所以不敢出兵。导致赵国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地。

    之后不得已赵孝成王派遣赵括接替廉颇的兵权,有人说是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但是当时的赵孝成王也不傻,更有战国四大君子平原君辅佐,断然不会让一个未曾领兵的赵括去替代身经百战的廉颇,所以就这说法就感觉很苍白无力。

    赵括接管赵军后,秦国暗地调白起为上将军接管秦军。之后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赵军被白起围困在长平一带,但是当时的秦昭王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如若一切顺利的话,白起应该猛攻赵括,企图一举吞并赵军。反而白起围困赵军四十多天,这就显得异常诡异。

    赵括在无粮草的情况下还能坚守四十多天,有的人说是秦国故意这样的,但是当时赵国不断求援山东五国,而此时秦国的国力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万一山东五国来一次六国合纵,那以后估计就没秦国什么事了。

    赵军在断粮四十多天,军队没有投降,没有哗变,这就看出赵括的个人魅力了。赵括直到求援无望后就开始组织突围,轮番突围多次,赵括不幸战死,赵军投降。之后就是赵军被坑杀,秦国乘胜追击。但是白起被秦昭王下令退军了,有人说是中了反间计。但是动动脑子就能想出来啊,赵国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秦昭王还会退兵?只有一个说法,就是秦国国力也不行了。真是如此,自长平之战后,秦国终秦昭王一生再也无力发动一下大战,只是不断的骚扰三晋而已。不能说赵括无能,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将军遇上了身经百战的将军而已。

    单字解释: 长 平 之 战 到 底 是 谁 的 锅 难 道 真 的 是 赵 括 纸 上 谈 兵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