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易经的产生,不是作者的功劳,而是这些人的功劳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易经》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三四个圣人完成。

    国内有学者指出,《易经》和《易传》都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流传中形成的集体著作。前者发端于殷周之际而成书于西周时代;后者则完成于东周,其内容是对前者的解释和发挥。

    伏羲创八卦。伏羲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华夏范式与易经思维约从1.8万年至1万年前开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系辞下》)。最早的易经就是最简单的阴爻“--”和阳爻“一”,或者是四卦,或者是八卦。熊十力认为伏羲创的不是八卦,而是64复卦,并盛赞伏羲是“自有人类以来唯一杰出之大天才也”,伏羲提出了体用之辨、阴阳成变、本隐之显三大原则。

    夏朝(前2070—前1600年)有连山易,据今有4000多年。

    商朝(前1600—前1046年)有归藏易,据今约有3600多年.周文王演八卦,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西周(前1046—前770年)创立前期和初期,周族的领导者在推翻商王朝和创建周王朝的过程中,对夏商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使得易经有了巨大的丰富和发展。《史记·周本纪》记载:

    西伯昌(后来的周文王)“其囚羑(you)星,盖谥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当时西伯昌被商朝爪牙崇侯虎陷害而被殷纣囚禁在羑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64卦。作卦辞,据今有3000多年。

    也有学者指出《周易》之前已经有“殷卦书”存在,它是“坤”在前,“乾”在坤之后,可以看作是《周易》前身。筮法卦书经过周人改造,演变成现在《周易》模样。周文王是演八卦,不是重新创作,他对384爻的推演引申做过一定工作,并不能说《周易》都是文王所作。从《周易》涉及的史料来看,它记录了自周兴至西周晚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变故。如:泰卦六五爻和归妹卦六五爻有“帝乙归妹”的话,是指殷王帝乙将女儿嫁给周文王姬昌一事。随卦上六爻:“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享于西山”。这里说的是周文王被殷纣王囚于羑里,释放回国后在岐山行祭。升卦卦辞:“南征吉。”可能是指周穆王大举征伐南楚,这是西周中期的事,就不是周文王和周公所能预料的事了。

    春秋时,孔子(约前551—前479年)“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所谓孔子作《易传》,当时后来的儒家对周易的解注所为,其中不乏孔子的部分见解。据今约2500年。今天流行于世的就是经过儒家整理并作传的结果。

    人们所说的《易经》,实际上包括了八卦至六十四卦的卦画,包括了部分夏朝《连山易》,和商朝《归藏易》的内容,包括了周文王周公所作的卦辞和爻辞等《古经》,包括了孔子和儒家所作《易传》。

    所以,《易经》决不是这三四个人一时之作,而应当是华夏祖先们长期劳动实践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三圣只不过在对这些思想精华进行总结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单字解释: 易 经 的 产 生 不 是 作 者 的 功 劳 而 是 这 些 人 的 功 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