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战役期间甲师的师长可以指挥乙师的部队吗?孟良崮战役给出俩答案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这是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甲师的师长去指挥乙师的部队参与战斗,不妨可以理解为“平行指挥”,其实是用兵大忌,但也确有例外,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日拂晓,发现全师被围的张灵甫急电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请求后者命令距离他最近的整编第83师李天霞火速增援,李天霞受命之后,仅派出一个团(非两连)冒充旅级番号进至沂水西岸,但由于兵力不足最终还是丟失了既占阵地,直接导致整编74师的57旅被华野分割了出去,张灵甫气得破口大骂。

    该部为整83师第57团,团长罗文浪上校,双方叫通无线电话后,张灵甫冲罗文浪发火说道,他已经向“国防部”禀告战场态势,如果整74师的右翼出了问题,他们整83师要负全责。罗团长立即将原话上报李天霞得知,狡猾的李天霞顺势下达命令,该团临时划归张灵甫师长指挥,表面功课做的十足。然而私下里他却又通知这个团,遇到危险马上撤离。

    办完这些官样文章,李天霞随即命令部队收缩,更深层的原因是第57团是在苏中战役被全歼后,以收编来的伪军重建的,即便全军覆灭,李师座也不那么心疼。如此整83师与整74师最终形成一段无法弥合的距离,一段致命的距离,身边人记录李天霞的原话是“他张灵甫不是顶有办法吗”?最终,整83师的这个团也没有跑掉,是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的整体战果之一。

    这里不再讨论张灵甫和李天霞这两位74军系统老鸟的恩怨与矛盾,从中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没有上级指挥官(汤恩伯)的命令或者乙师师长(李天霞)的同意,甲师师长(张灵甫)是无权指挥乙师部队的;第二,整83师这个团一旦临时转隶张灵甫指挥,就不敢再完全执行原师长的命令,否则也是军法从事,所以才会跑慢了被追歼。

    部队的作战序列和指挥体系一旦划分完成,就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果越级指挥(比如微操大师蒋某人)或者平行指挥,那指挥体系就乱套了,会让下级指挥官无所适从,乃至于接到互相矛盾的命令,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但是在战场上从来都应该是坚决性和灵活性相辅相成的,同样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由于整编第25师黄百韬部全力增援,先后突破华野一纵的三道阻击线,一直攻击到距离孟良崮近在咫尺的天马山一侧,只要翻过山去即可与整74师汇合,那战役的结果可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黄百韬确实没有像李天霞那样打滑头仗,整编第25师一次展开两个团的兵力,在飞机重炮的掩护下采用“人海战术”发起疯狂冲锋,华野一纵1师伤亡及其惨重,兵力也用到了极限,阵地即将被突破。千钧一发之际,1师师长廖政国发现一支我军部队正沿着旁边的山沟向孟良崮运动,急忙拦住询问番号,原来是华野四纵第10师第28团的一个营。

    廖政国对营长说“我是1师师长,命令你们立即增援天马山”!营长很无奈的对廖师长说:我营奉命跑步前往参加攻击孟良崮的战斗,任务紧急,难以从命。廖政国火了,指着硝烟弥漫的天马山大吼:“天马山阵地得失关系重大,如果敌人打通联系,全局皆输,我手里只剩几个警卫员了,只有使用一切到达这个地区的部队”!四纵的那名营长考虑片刻,坚定的回答:“好,我执行你的命令”!

    于是这一个营的生力军火速上山进入阵地,与1师的兄弟部队一起将整25师击退,黄百韬的努力在最后一步被挫败。对比国民党军队的勾心斗角和见死不救,解放军的团结协作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这个战例也说明,在战场上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甲师长是有权调用乙师部队的,前提是情况紧急来不及向上请示,同时也要得到乙师相关部队的同意,就比如华野四纵的这位营长,能够当机立断投入战斗,力保大局不失。

    1947年5月16日下午三时,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的攻击部队在孟良崮和芦山山顶会师,整编第74师灰飞烟灭。

    单字解释: 战 役 期 间 甲 师 的 师 长 可 以 指 挥 乙 师 的 部 队 吗 ? 孟 良 崮 战 役 给 出 俩 答 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