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妇人带着俩儿子逃难,相士看见大呼:这是两条龙啊,后来果然应验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迭都是转眼间的事,虽然只持续了70多年的时间,却给底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战乱、灾难接踵而来,就算出身富贵之家,在那样的乱世也是饱经离乱与坎坷。

    在战乱中,有个妇人杜氏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想去军中寻找丈夫,当时逃难的人很多,她就领着大儿子,怀抱小儿子,跟他们结伴同行。

    -1-

    有一天,难民中多了个相士,他一眼就看到了杜氏的两个儿子,杜氏心里害怕,抱紧了两个孩子,相士连忙解释:“夫人不要害怕,我是会看相,您的两个儿子,将来必成大器,他们可是两条龙啊!”

    杜氏听了这话,不由得想起来大儿子出生时,不但有红光照屋,还有阵阵异香,当时就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贵不可言。

    如今听到相士这么说,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只是说儿子们是两条龙,这个就很难理解了,毕竟龙指的是真龙天子,就已经很快夸张了,又怎么会有两条龙呢!

    杜氏担心相士是个骗子,也没再理他,天亮后继续带着两个孩子赶路了,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军营,与丈夫赵弘殷">赵弘殷一家团聚。

    赵弘殷">赵弘殷和杜氏的两个儿子,正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那个江湖相士,确实没有看错。

    -2-

    赵匡胤长大后容貌英伟,气度不凡,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他还到处游历增长见闻,有一次他借宿在襄阳的一座庙里,庙中的老和尚指点他一路向北,必有奇遇。

    赵匡胤北去后,先是投奔了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屡立战功, 郭威死后,他又跟随柴荣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柴荣是个有能力、有大智慧的一代明君,偏偏英年早逝,只能让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当时政局不稳,有臣子认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还有臣子觉得应直接将赵匡胤除掉,以绝后患。但皇帝最终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后来辽国和北汉联兵入侵,皇帝便命令最会打仗的赵匡胤率领禁军迎敌。赵匡胤领兵经过陈桥驿时,命令全军将士就地扎营休息。那晚过后, 赵匡胤被将士们黄袍加身,请他做皇帝,对他高呼着万岁。

    赵匡胤本想和平政变,命令将士保护好周太后和幼主安全,不许杀掠朝廷大臣,不可抢夺国库,却没想到部下王彦升">王彦升居然杀死了试图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这让赵匡胤的和平政变染上了后周忠臣的鲜血。

    -3-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又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使得老百姓又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赵匡胤并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那样,为了稳固帝位诛杀开国功臣,他只是设了一次酒宴,就让臣子们乖乖上交了兵权,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相比较,赵匡胤的处理方式要宽和很多。

    宋太祖赵匡胤做了16年的皇帝,去世后由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宋太宗。据说头一天晚上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在一起饮酒,隔日清晨,就暴毙而亡,死得十分蹊跷。《湘山野录》中就有“烛影斧声”的说法,认为赵匡胤是被弟弟赵光义谋杀篡位的。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合理即位,还提出了“金匮之盟”一说,这是母亲杜太后病重,赵匡胤在旁伺候,杜太后临终时说服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弟赵光义,杜太后的这份遗书便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杜太后让大儿子赵匡胤死后传位给小儿子赵光义,到底是她偏疼赵光义,还是她想起了当年相士说过“两条龙"的话,担心两个儿子将来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所以才在临终前帮他们哥俩和平解决了呢!

    无论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杜太后为什么让他传位给赵光义,最终结果都是被相士说中了,确实是两条龙!

    单字解释: 妇 人 带 着 俩 儿 子 逃 难 相 士 看 见 大 呼 这 是 两 条 龙 啊 后 来 果 然 应 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