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我军危急时刻,悍将听到一句话,忽然一拍大腿说:太好了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一进一退深藏韬略

    1948年6月下旬,蒋介石为了夺回开封,责令邱清泉兵团全力西进,同时抽调精兵强将由区寿年指挥,不顾一切向开封迂回。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审时度势,采取了巧妙的“一进一退”策略对付敌人,那就是一方面让部队从开封撤出,任由邱清泉兵团将其“占领”,另一方面让叶飞(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率第一纵队推进至睢杞两县之间,向区寿年兵团发起攻击。

    2、华野悍将打硬仗

    作为华野第一悍将,一纵司令员叶飞对粟裕的作战意图领会得非常到位,他令旗一挥,一纵大军当即兵分五路,于6月27日晚开始全力攻歼区兵团。

    到了29日晚,一纵各部队开始全面围攻敌人,其中第一师、第三师和第二师一部奉命围歼常郭屯和邱屯之敌。

    常郭屯就在龙王店以南,由敌整编第七十五师第八旅一部共3000余人据守,配有不少重型武器,在村落的围子内外筑有80多个地堡以及鹿砦、围墙等工事。敌军凭着所谓“平面三层”(前沿、围子、纵深)和“立体三层”(地堡、围墙、屋顶)的防御体系,拼死顽抗。

    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一纵一师一团、二团终夜奋勇攻击,战况极为激烈。一师师长廖政国、政委曾如清不断通过电话向叶飞报告战况。

    3、久攻不下陷入僵局

    午夜前后,一师二团打开突破口,但没过多久就被敌人重新封锁,我军已经突进去的部队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第二团副团长谭忠在激战中牺牲。

    叶飞即令再次组织攻击,并从对龙王店警戒的部队中抽出兵力加强攻击力量。

    拂晓前,叶飞接到一连串坏消息——一纵三师攻击邱屯以及兄弟纵队攻击杨拐、榆厢铺、涧岗集、陈小楼等各点,都是激战竟夜,急切难下,全面围攻形成全面对峙状态,一时陷入僵局。

    4、这一仗还要不要打?

    这时叶飞作为统一指挥全面围攻区寿年兵团的突击集团指挥员,无疑顶着极大的压力——已经打了两天三夜,可是几个要点都未拿下,这一仗该怎么打下去?

    在激烈战斗中,我方伤亡在急剧增加,可知战场形势极为紧迫。但叶飞依然沉着冷静地要求第一师不惜牺牲坚决拿下常郭屯,以打开战局,改变全面相持的状态。

    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常郭屯战斗是打开战局之关键,无论如何必须拿下!

    天将拂晓时,常郭屯战斗更加激烈了,一师二团参谋长胡云标在突破口壮烈牺牲。

    这让很多人心中都在犯嘀咕:这一仗要不要打下去?

    5、叶飞忽然一拍大腿

    我军危急时刻,一师师长廖政国再次打来电话报告战况,叶飞正与他通话时,机要参谋突然跑过来。

    “有什么新情况吗?”叶飞问。

    机要参谋连忙答道:“现在敌旅长正亲自上机,在向区寿年、沈澄年告急求援。”

    “他们怎么说?”

    “敌旅长用明语说,双方巷战激烈,情况十分危急,要求区寿年、沈澄年立即出动战车和援兵,还要求派飞机支援。”

    叶飞听到这句话,忽然高兴地一拍大腿说:“太好了,这位仁兄竟然用明语,真是要命不要密,说明敌人已经惊慌失措了!”

    6、一点打开,全面开花

    他立即对着手中的电话筒,坚决地向廖政国下令:“敌军已经动摇,你们要不顾一切向突破口投入你手中所有的兵力!我把仅有的预备队纵司警卫营也交给你,务必一鼓作气拿下常郭屯,打开整个战局!”

    拂晓时我军主力果然突进常郭屯,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后,我军终于全歼守敌,俘敌旅长以下1500余人,引起敌军全线震动。

    各友邻纵队在这一胜利消息的鼓舞下,先后攻占了涧岗集、陈小楼,全歼敌新编第二十一旅;一纵第三师和第二师第四团也攻占邱屯,俘敌第六旅第十六团团长以下1400余人。次日杨拐敌第六旅另一个团也被我第六纵队攻歼。

    7、最后五分钟决定胜负

    在战争中,每当双方激烈战斗、伤亡惨重之时,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谁就取胜。

    叶飞在这种关键时刻,总是能够从敌人密语密报的片言只字上,从敌指挥官上机的情形和讲话的语气声调中,从求援提出什么具体要求等种种迹象,在瞬间看准火候,做出正确判断,下定最后的决心。

    这次常郭屯战斗,叶飞从全局考虑,抓住了敌军动摇的战机,拿出最后可以拿出的一切力量猛力一击,迅速解决战斗,打开了战局,全面相持的战场形势立时改变。

    单字解释: 我 军 危 急 时 刻 悍 将 听 到 一 句 话 忽 然 一 拍 大 腿 说 太 好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