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美援朝期间,“绝世战神”陈佑甫一枪不开,为何却立下特等功?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抗美援朝期间,“绝世战神”陈佑甫一枪不开,为何却立下特等功?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抗美援朝期间,他一枪未开,却立下了特等功,并荣获朝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被称赞为“钢铁运输英雄”。

    1951年12月到1953年7月间,他冒着敌军密密麻麻的炮弹,开拓出了一条生死线,创下了60834公里的安全行车最高记录。

    他在朝鲜战场上驾驶过的那辆车后的木挡板留下了40余个弹孔,但汽车的机件却毫发无损,这辆车后来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那么,这位一枪未开的“绝世战神”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做出了哪些卓越贡献呢?

    1949年,湖南省兴化县,一名刚刚成年的小伙被反动派抓了壮丁,但幸运的是,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出手搭救。

    当年12月,在共产党的正确引导下,他正式参加革命,成为了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并在第四野战军汽车三团任驾驶员。对此,这位小伙热泪盈眶地表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陈佑甫。”

    他就是后来在抗美援朝中一枪未开却立下特等功的“钢铁运输英雄”——陈佑甫。

    彼时,新中国刚刚从经年累月的战争中走出来,涅槃重生。然而美帝国主义干涉他国内政的野心始终不减,悍然出兵朝鲜,插手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日,美军甚至置中方的警告于不顾公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于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次年3月,陈佑甫成为了志愿军战士的一员,随部队开赴朝鲜,参与伟大的抗美援朝作战。

    入朝后,陈佑甫作为志愿军某部汽车三团五连的战士,驾驶一辆嘎斯51卡车,执行艰巨的运输任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对于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而言十分重要。

    而美军凭借着先进的空军力量等,一直对我军的运输线进行狂轰滥炸,妄图毁掉我方交通,阻挠我军后勤运输,以达到中断志愿军补给的目的。

    汽车运输部队由于目标较大又不易隐蔽,常常遭到敌机毁灭性地轰炸,但在枪林弹雨之下,陈佑甫从未退缩过半分,总是驾驶自己的战车冲在车队最前面。

    当时部队里很多司机都由于遇到轰炸和射击而换过车,然而陈佑甫在朝鲜作战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却从未因空袭或其他任何原因让自己驾驶的汽车受到损失。

    他汽车挡板布满了密密麻麻多达40多个弹孔,车轮也曾被打爆过数次,然而车的机件却从未受损,没有进行过大修。

    在美军密集的枪林弹雨之下,他是如何做到的?

    为了尽量躲避敌机的打击,汽车运输部队常常需要昼伏夜出,在夜间行进完成运输任务,为前线运送补给和急需的军用物资。

    一次,陈佑甫接到命令为前线部队运送炮弹,于是天黑后便打算启程运输刚装载好的4吨炮弹,关键时刻却突然有敌机袭来。

    从天而降的汽油弹将火焰喷射到陈佑甫的棉衣上,火势同时在汽车的驾驶棚和遮盖炮弹的布上蔓延。

    情急之下,陈佑甫没有被打乱阵脚,他先是迅速脱去棉衣,然后扯下了车上起火的布。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敌机又折返了回来。

    眼看着接二连三的汽油弹又被丢了下来,为了躲避炮弹,陈佑甫不顾自己安危,毅然跳上驾驶座,开着车就往前冲。

    一直开出去20多公里,眼看着要摆脱敌机的追击了,后面装载炮弹的车厢却突然传出了“滋滋”的响声。

    他屏息回头,发现后面装炮弹的箱子居然冒起了火花。眼看炮弹已经快被引燃爆炸了,陈佑甫来不及多想,冲上车厢就抱起了起火的箱子。

    虽是千钧一发之际,但陈佑甫依然沉着冷静,他将箱子抱下车,然后迅速用沙土往火焰上盖,最终将其扑灭。

    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住了整车物资,也保住了汽车。除此之外,陈佑甫还总是想尽办法护战友们周全,自己却从来不说苦、不言累。

    有一次,部队受命为180公里开外的前线部队运送大米,原本长途行进已经使车队绷紧神经,耗费了大量精力。

    就在快要运抵目的地时,车队却被敌人的枪声、坦克和战机包围了,导致一路上伤员越来越多,战友们的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请示上级之后,陈佑甫带头开始抢送伤员。他和助手一起将车上的大米一包一包卸下来,为伤员们腾出位置,然后将60余名伤员全部背上车,

    在次日半夜,陈佑甫和助手终于将伤员们安全送抵野战医院。安顿好伤员后,陈佑甫自己也已经精疲力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却一刻也没歇息。

    他们只是简单吃了些干粮,便重新驾车折返,然后装载好大米,最终顺利运抵前线。

    陈佑甫就这样在朝鲜战场上坚守奋战了1000个日夜。

    期间他虽然并没有上阵杀敌,甚至一枪未开,但却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创造了一个个平凡却伟大的壮举。

    截止1953年7月,陈佑甫总计安全行驶了60834公里,创下了全分部安全行车最高纪录。

    他像爱惜自己生命一般去爱惜车俩,凭借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车辆保养经验,为部队节省了大把的经费和器材物资。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佑甫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到国内,但他为国为民奋斗的历程并没有结束,在战场之外,他仍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诸多贡献。

    1959年3月,陈佑甫已经完成了在文化干校一年的学习,奉命率车队进入西藏执行运输任务。

    由于西藏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条件,在高海拔环境下执行运输任务,自然是远比在朝鲜时更加艰难。

    陈佑甫第一次进藏,行驶在海拔5300米以上的公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运输途中,车队有一辆车陷入了积雪,无法继续前行。陈佑甫见状,立马挺身而出设法解决帮助车辆脱困,带着战士们一铲子一铲子徒手清理冰雪,为车辆开路。

    遇到有车辆出现故障,他也总亲力亲为,一头钻到冰冷的车底去亲自修车。

    为了避免车俩引擎因长时间在低温环境被冻坏,他就号召战士们将棉衣里的棉花扯出来,点火为车俩保温。

    除了车辆,陈佑甫和战士们在严寒、高海拔的极端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都是常事,身体也很快就吃不消了。

    加上在这里水无法煮沸,米饭也煮不熟,战士们不得不得常常忍受饥饿,实在撑不住了,只能用干粮就这雪水勉强下咽充饥。

    途中,陈佑甫曾一度体力不支晕倒,但是刚一醒来,他就立马爬起来继续完成任务。最终,他率领车队,以钢铁般的意志排除万难,顺利完成了这次艰苦卓绝的任务。

    此后,他又多次率车队进藏,让西藏深切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共产党的温暖与关怀,为西藏的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直到1965年5月,陈佑甫结束了他17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组织上曾询问过他对此后工作安排的意向,然而他却坚决表示:

    “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此后,陈佑甫便先后在南县印刷厂、南县汽车站任职。不管在什么职位上,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打击,他都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每一个任务。

    50多岁时,他也仍然坚持与年轻人抢着干那些脏活、累活,从不摆架子,将自己视为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他,他便出现在哪里。

    甚至在被诊断患有淋巴癌后,他也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到1986年才退休。

    他在南县任劳任怨地工作了21个年头,可以说当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他日日夜夜的辛苦操劳。

    1992年,组织得知他的身体状况后,派人前来一番好说歹说,才将他劝去北京接受治疗。

    1996年3月,一生兢兢业业为了党奉献的陈佑甫,因淋巴癌去世,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陈佑甫去世后,他的家人才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铁盒中,发现了他当年厚厚一叠的荣誉证书,以及那些金光闪闪的功勋章。

    在遗体火化时,人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一块弹片。这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负伤时留下的,在他的体内带了40余年,他却从未向旁人提前。

    陈佑甫的一生,正如他的老战友送他的两条条幅那般:“无愧当年特等功”,以及“值得永远学习的英模”。

    文章由“寻史奇谈”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单字解释: 抗 美 援 朝 期 间 绝 世 战 神 陈 佑 甫 一 枪 不 开 为 何 却 立 下 特 等 功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