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末第一名将,吕布嫉董卓怕王允防曹操敬,有他无三国?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他的历史成就有如春秋战国般的绚烂多彩,他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比如四大发明,造纸术是东汉后期发明的,道士炼丹术的壮大也在汉末,大大推动了火药与战争结合的进程;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出预测地震的地动仪,简直是指南针的升维版。

    发明麻沸散开展外科手术的,也是东汉末年医家华佗;还有创立中医理论支柱的张仲景。

    文学上就不用说了,是个名人都能吟诗作词。

    武力上,名将如云。

    这个时代的名将武力值,不是名气,估计不低于任何一个朝代。

    有一位名将,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论知名度,三国中随便一名战将都比他有名,但是在东汉末年,他曾是军队中的神一般存在。

    董卓怕他,吕布嫉妒他,王允杀了董卓后,也防他怕他冲冠一怒,曹操一生尊敬他,如果汉献帝有他扶持,三国走向估计要改写。

    这人,就是东汉第一名将,皇甫嵩。

    皇甫家是个世家大族,皇甫嵩的父亲就是太守,他叔叔是东汉将军,凉州三明之一,当时名气比皇甫嵩还大。

    在这样的武将家族,皇甫嵩自小诗书和弓马都是一流。黄巾起义后爆发后,灵帝令其为左中郎将,镇压起义军。在所有镇压起义军作用中,皇甫嵩是功劳第一人。

    当时的中郞将相当于野战师长,一级作战单位,再上面的将军之类的职位,基本上是名义上的居多,实际带兵打战的,就是中郞将。

    东汉历史上,设有四个中郞将职位,但是平时不一定满员,当时有四大中郞将,皇甫嵩是左中郞将,朱儁是右中郎将,卢植是北中郞将,董卓是东中郞将。

    在平定黄巾起义阶段,皇甫嵩始终是三位其他中郞将的精神领袖。

    先和朱儁攻打黄巾军波才部,曹操就是皇甫嵩的手下骑都尉。张角病死,卢植被召回,皇甫嵩又带领董卓消灭张梁。后来皇甫嵩又与巨鹿太守郭典杀死张宝。

    至此,黄巾主力基本被镇压。

    错失良机的皇甫嵩。

    后来,凉州王国联合韩遂、马腾发动凉州之乱,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前去平叛。

    在这些战争中,皇甫嵩多次救了董卓,表现出远超董卓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也非常不耻董卓的为官为人,让董卓非常嫉妒。

    曾有人建议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被皇甫嵩制止了,他认为董卓自应该由皇帝来处理。

    等到董卓带兵入京后,就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一到,董卓就将他交付审判。

    所有人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没办法这才释放皇甫嵩。

    在此期间,吕布是董卓最得力的干将,负责监视皇甫嵩,但是面对皇甫嵩,也不敢正面挑战,得罪皇甫嵩。

    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有人建议王允,吕布靠不住,且与董卓旧部有隙,朝中必需一实力武将支持才能长久,但王允认为皇甫嵩世家太过强大,怕有一日盖过自己,不听。

    结果吕布被董卓旧部李傕、郭汜、贾诩轻松打败,长安被占,王允自己也被杀。

    实际上,当时的长安,吕布摆不平军队,董卓的旧部还有十万之众,对吕布背叛董卓深有恨意,这种局势,一个司徒王允显然没办法控制。

    当时卢植已经远走隐居,朱儁出身寒门又跑到了荆州,长安唯一可借助的力量,就是皇甫嵩。

    如果皇甫嵩能够与王允联合,东汉也许还能稳定十多年,曹操也不敢在顶头上司面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的历史,就真要改写了。

    单字解释: 汉 末 第 一 名 将 吕 布 嫉 董 卓 怕 王 允 防 曹 操 敬 有 他 无 三 国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