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蜀汉灭亡时场面有多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弑,两大名将惨遭灭门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三国演义》中,流传较广的一些故事大多都是关于蜀汉中的英雄名将,比如刮骨疗伤、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等。

    犹记得在小时候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整颗心都系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身上,系在了蜀汉上。仿佛我就是刘备本人一样。天真的以为,刘备等人出现的镜头多就代表着他是三国中的主角,蜀汉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可蜀汉最后率先的灭亡却如晴天霹雳一般向我劈来。

    蜀国的形势与荆州问题

    其实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主角,又或者说人人都是主角。我们所看的小说、故事都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么一个过程,剧情进入终章,一切都结束了。

    但是历史可从来不是故事,它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永远也不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天。蜀汉的建立与灭亡都是必然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它存在时间的长短。

    从历史中留下的一些文献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蜀汉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虽说是三分天下的局面,有自己的领地和大将,但是稍有不慎,好不容易打起来的高楼就会瞬间崩塌。

    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出师表》中就可以看到这么一句描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蜀汉的实力都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

    。而且天下总共十四州,蜀汉却只占了一个,另一边的曹魏手下有十个州,吴国方面也有三个。

    蜀汉这领地的大小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点可怜,但如果你看过三国时期的地图就不会这么觉得了。蜀汉虽然只有一个益州,但是益州的面积却是十四个州中最大的一个,一个益州的面积就比东吴三个州的面积只小一部分。

    领地的面积大小并不是蜀汉的问题,蜀汉真正的问题出在兵力和内政上面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好的,但这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先说荆州的重要性,为何它能够称为魏、蜀、吴的三家必争之地。

    对于蜀国,占领荆州以后,可以继续北上威胁襄阳,就算是攻占也不是没有可能。然后将整个江汉地区夺取,威慑曹操的中原。诸葛亮的北伐就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只可惜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

    对于吴国,占领荆州,可以凭借着长江的险峻,为下游的东吴地区创造出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这片区域的安全。然后不管是对于吴国还是魏国,占领了荆州都会为将来进攻巴蜀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边招兵买马,囤积兵力,时时刻刻都威胁着蜀国的政权。

    当初,刘备就是借着荆州为自己的基地,往西将益州占领,然后北上不断攻击襄阳,最后建立起了蜀国。

    蜀国覆灭

    从以上几点我们都可以看出荆州这一地的重要性,几乎是可以决定了三个国家的进攻节奏,他们所有的战略部署都是围绕着荆州来做推进。原本荆州是处于被三家瓜分的状态,但是,

    在关羽失守荆州以后,蜀国就处于一个非常弱势的战略地位

    然而蜀国后主刘禅非但不励精图治,想着如何将父辈的基业维持下去,而是宠信黄皓、陈袛这两个宦官和佞臣,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坐吃山空。魏国也知道刘禅这种情况,于是在公元263年时,调动十八万精兵分三路进攻蜀国。

    其中邓艾率三万精兵目标沓中;诸葛绪率三万精兵直指阴平桥头,而钟会则率领十多万精兵要一举拿下汉中。

    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形势下,蜀国大将姜维站出来扛起了这份重担。他利用疑兵之计成功让钟会上当,判断失误。趁钟会调兵离开立马将阴平桥夺回,然后与其他大将会和反将魏军包围。

    可就在姜维与钟会对峙于剑阁的时候,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将军事重镇江油占领。这一消息传回成都后,整个朝堂无不震动,刘禅也被吓得慌了手脚。连忙召集诸葛瞻前来议事,诸葛瞻当即表示愿意亲自带兵将江油夺回,并将邓艾的项上人头取回。

    可是,诸葛瞻到达涪县后却并没有进去。在这里说明下一,诸葛瞻虽是诸葛亮之子,但他并没有诸葛亮的十分之一才能,“虎父无犬子”这种说法在他这里行不通。

    如果诸葛瞻只是作为副官,或者更低的职位倒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是诸葛瞻作为当时的最高指挥官,做出的决定足以影响整个江油的战局。甚至对整个蜀国后来的一些局势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他拒绝听从尚书郎黄崇的建议,没有抢占险要地势,最后致使破敌良计白白溜走。在之后的绵竹决战时,诸葛瞻战死。没有任何阻挡的邓艾长驱直入至成都,兵临城下。

    而此时的成都粮草充足,兵力不弱,和邓艾正面对决就算不能稳赢至少也不会败得那么快。姜维的支援也正急速赶来,

    可是当援军赶到的时候,看见的却是已经投降的刘禅。至此,立国42年的蜀汉正式覆亡

    覆灭后的悲惨

    蜀国灭亡以后,许多大将心中不甘,愤恨不已。作为武将的他们并不像文将生活在平稳安全的都城内,他们在外守城,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大部分人都有一身的傲骨,宁折不屈。

    姜维被迫投降,但心中一直想着如何光复蜀国。他计划怂恿钟会自己在蜀国称帝,然后诬陷邓艾有谋反之心,将其杀死。这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可在后来却说钟会诛杀那些忠于魏国的将士,然后起兵讨伐司马昭时,计划却被泄露。

    假若这计划也顺利进行,姜维就会乘乱召集蜀国旧部杀了钟会,然后将剩余的魏军消灭,最后光复蜀国。但计划被人泄露后,钟会被杀,姜维也死在魏军的铁矛下,而他的家人也没有逃过这场屠杀。整个成都都被屠城,太子刘璿也死于乱军之中。

    庞会为报杀父之仇也参加了覆灭蜀国的这场战争,等到魏军屠城的时候,他也趁此机会将关羽的家族覆灭,没有留一个活口。刘禅因为主动投降,所以魏国给他的待遇还算不错,封了一个安乐公。

    但是前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实例摆在那,司马昭哪能不对刘禅保持猜忌,还经常羞辱刘禅来试探他。可刘禅哪有什么复国的心思,为了保下这条小命,也是以傻子的形象示人。

    小结:

    刘禅和姜维选择了两种相反的路,最后刘禅活了下来,姜维死了。这难道能说明刘禅的选择是正确的吗?如果刘禅是一个普通人,他做出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因为普通人并没有改变大局的能力,所以明哲保身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但是刘禅并不是普通人,他是蜀国的主公,他选择放弃抵抗对得起成都的百姓吗?什么样的地位,就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单字解释: 蜀 汉 灭 亡 时 场 面 有 多 惨 烈 ? 皇 帝 受 辱 太 子 被 弑 两 大 名 将 惨 遭 灭 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