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波斯波利斯宫殿损毁之谜,至今还未解开,你怎么看呢?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伊朗的博物馆里,可以见到一只有马的脖子和鹰的利嘴的怪兽,这就是出土于波斯帝国古都波斯波利斯宫殿的石雕作品。它位于伊朗设拉子市东北60千米处。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元前518年,大流士迁都波斯波利斯,并且对波斯波利斯进行了修缮工作。据说,这座世界上最豪华的宫殿前后共花费了60年的时间,历经3个朝代才得以完成。根据波斯波利斯王宫正门上的铭文,大流士一世时代只完成了都城的宫殿、宝库、觐见大殿、三宫门等建筑。薛西斯一世修建了万国门和其余主要部分。

    从此,这座象征着阿契美尼德帝国辉煌文明的伟大城邦不仅是帝国的心脏,而且成为了存储波斯帝国财富的巨大仓库,以高傲的姿态庄严地耸立在波斯平原上。然而,自从考古学家1930—1940年间发掘出这座巨大的古代建筑遗址之后,就有了一个巨大的疑问:王宫遗址上有严重的火焚痕迹,焚毁的部分是正殿和珍宝库。如此强大的帝国王宫,为什么会被人焚毁,又是被谁焚毁的呢?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这座王宫之所以会毁灭,是由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造成的。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正式向波斯宣战。他率领30000步兵、5000骑兵所组成的以马其顿人为主力的希腊联军和160艘战舰渡过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海峡),向小亚细亚进发。亚历山大首先在格勒奈克斯河战役中击败了波斯军队。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军队向东进发,经巴勒斯坦、叙利亚,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在距离阿卑拉城不远的高加米拉村驻扎。由此爆发了亚历山大东征史上最大的一场战役——高加米拉战役。在西方战争史上,高加米拉战役被称之为改变古代世界局势的“最伟大的一场战役”,这一战的胜利使亚历山大彻底击溃了波斯帝国军队的主力。不久,波斯波利斯陷落。

    公元前330年3月,败逃中的大流士三世被随从杀死。亚历山大征服了整个波斯,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定都巴比伦。包括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叙利亚、巴比伦和波斯在内的广大地域都被划入这个帝国的版图。亚历山大占领了波斯波利斯,在经过彻夜狂欢之后,他的军队将宫殿付之一炬。随着一把大火,波斯波利斯这座当年世界上最为豪华的王宫很快化为了砾土和灰烬。据说,在波斯波利斯的珍宝库房,存放着许多金银和珍贵物品。为了运输如此巨额的金银财宝,亚历山大竟调集了10000头骡子和5000头骆驼。那么,亚历山大为什么要焚毁波斯波利斯王宫呢?是出于怨恨,还是其他?对此,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写道:亚历山大把波斯波利斯王宫烧毁是为了报复。因为“波斯人在雅典曾大肆破坏,烧毁庙宇,对希腊人犯下了数不清的残暴罪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在其《世界史纲》中也持亚历山大“把万王之王的伟大的宫殿焚毁,是希腊人对薛西斯焚毁雅典的报复”的观点。而古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亚历山大是在酒后受到雅典名妓泰绮思的挑逗、怂恿而放火烧的。日本学者大牟田章在他的《亚历山大》中也写道:“亚历山大在一次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他的身边坐着一个雅典名妓泰绮思。她对亚历山大开玩笑说,愿不愿意放一把火,把波斯王宫烧掉?亚历山大一时冲动,真的就放起火来了,一时之间,整个宫殿都陷于一片火海之中……”

    而美国学者杜兰·威尔在《世界文明史》中则认为:亚历山大烧毁王宫,是由于他们在沿途看见800个希腊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残害,有的砍了腿、有的斩了手、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被挖去眼珠,盛怒之下才如此干的。还有人认为王宫是在亚历山大举行盛大酒宴时,偶然起火而被烧毁的。以上各种观点,有的有一定道理,有的则只是一种猜测。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记载,波斯波利斯被焚毁的原因至今还未揭开。

    值得庆幸的是,波斯波利斯的遗址并未被埋在地下,这为后人考古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虽然说人们对波斯波利斯宫殿损毁的原因莫衷一是,但是历经劫难后,它却依然保留到现在,它散发出来的魅力,吸引和震撼着每一个人。正如今天的伊朗人会怀着对昔日帝国辉煌的憧憬骄傲地说:“我们也曾辉煌过,我们也曾强盛过!”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单字解释: 波 斯 波 利 斯 宫 殿 损 毁 之 谜 至 今 还 未 解 开 你 怎 么 看 呢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