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39年李德回苏联,留在中国的两任中国妻子,后来怎样了?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对中国红军有一定了解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李德的一些事迹。这位来自德国的军事顾问,最擅“纸上谈兵”,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损失惨重。

    1939年,李德被苏联召回,他独自回去了,他的两任中国妻子,却一直留在中国,后来又怎样了呢?今天咱们就来讲讲。

    李德

    “图上作业的指挥家”

    李德1900年出生,原名奥托·布劳恩,一战期间加入德国共产党。但随着时间推移,德国共产党的境遇越来越恶劣。

    1926年,李德被政府逮捕,两年后越狱逃到苏联。李德曾受过良好教育,到苏联后,顺利考上了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2年春,李德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随即被派到中国从事情报工作。在此期间,李德与中央苏区领导人博古,每周都会定期交流。慢慢的,博古就被这个来自苏联的军校高材生折服了。

    因此1933年,位于上海的临时中央准备迁往瑞金时,博古等人便向国产国际申请,希望李德能成为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博古的初心是好的,但他却高估了李德的能力,以至于后来抱憾终身。

    李德来到中央苏区瑞金后,受到了博古的热情对待,甚至还大兴土木,特意为其建了一座“独立房子”。此后,这个年仅33岁的外国人,开始主持起红军的军事工作。

    博古

    时值“第五次反围剿”行动,苏区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新官上任的李德,简单了解情况后,就制定了短促突击的战术。战术制定完也就罢了,这人“控制欲”还特别强。

    每次有线报传来,参谋都会在地图上找到事发地点,然后把这一块地图拓下来。

    之后还要标清敌我态势及行动方向,并翻译成俄文,随电报一起呈送李德。光是这么个流程,就得耽误不少时间,等李德给出对应策略,战机说不定早过去了。

    但李德一点也不着急,他接到消息后,就看着大地图边抽烟边思考。有了计划后就口述命令,让传达下去。当然这期间翻译还不能缺席,因为李德不懂中文。

    而李德制定的作战指挥图,要求十分严苛。连哨兵站的位置,碉堡在哪里挖,都有明确规定。甚至连作战时一挺机关枪的位置,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样的“控制欲”,着实是罕见。毕竟中国很早就知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偏偏李德不懂。

    影视剧中的李德

    而且他还没上过中国前线,有的只是国外作战的经验,以及一堆军事理论。

    下达命令时,他还拿尺子在地图上量出两地距离,然后根据部队行军速度,计算部队到达战场的时间。

    这么算看起来挺正常,但李德却忽略了一点,人不是机器,中途总得吃喝拉撒。再加上自然环境、敌情等不确定因素,哪能就这么简单算之?

    由于命令与实际情况冲突,李德不得不改变命令。但对下面的部队来说,上头一会儿一个主意的,着实折腾人。

    而他的“图上作业”,使得“第五次反围剿”,从一开始就步步失利,各个部队损失惨重。

    种种行为,使得李德有了“图上作业的指挥家”的称号。

    影视剧中的李德

    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

    李德在军事上“瞎指挥”,私人生活同样令人诟病。

    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是比较开放的,李德这个洋人自然也不例外。初到瑞金时,他就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想要找个女红军结婚。

    这么单方面强迫的要求,着实有点过分。博古就是想答应,也得顾忌影响啊!

    毕竟这是思想进步的共产党,又不是旧社会,因此拒绝了李德。但李德却不死心,既然组织不给安排,那他就主动出击,追到了“女朋友”,别人总没什么话了。

    女红军

    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时刻,李德还有风花雪月的心思,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没两天呢,李德有了目标,那就是团中央的一个女干部。那天,他精心打扮一番,骑着高头大马直奔团中央驻地。

    来到女同志跟前,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用德语示爱。女同志虽然听不懂,但从他炙热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一二,因此很是不自在。

    就在李德示爱的时候,女同志的丈夫来了,把李德的话听个正着,偏偏人家还懂德语。

    一看李德肆无忌惮地“挖墙脚”,顿时怒了,大声斥责道:“顾问同志,请你自重,这是我的妻子。”说罢,就拉着妻子回屋,重重的关上了门。

    女红军 画

    随后,这位洋顾问的“洋事”迅速传遍瑞金,不少女同志都对他敬而远之。

    博古对李德的冒失也很生气,但一想到对方的军事“才华”,想到人家不懂中文,却还千里迢迢来支援中国,顿时气消了。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事,博古决定给李德找个夫人。

    不过博古一个大男人,自然干不了保媒拉纤的活儿,就把这个事交给了中央局妇委主任李坚真。

    李坚真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一连找了好几个女同志。可瑞金的同志,哪个不知道李德的“光辉”往事,因此纷纷拒绝。

    李坚真 左二

    眼看没有女同志愿意,李坚真也为难起来。可组织上交代的政治任务,无论如何也得完成啊!反复思量后,她去找了同乡萧月华。萧月华1910年生,比李德小了十岁。但这也没办法,毕竟与李德年龄相当的,基本都是有家有口的人。

    萧月华是广东人,曾给人做过童养媳。苦难早就了她的坚强,萧月华15岁便加入共青团,还在大埔县担任过妇女部长。

    1932年来到苏区,就连毛泽东也夸过她。萧月华虽说长相不算漂亮,但为人热情,能歌善舞,素有“小百灵”之称。

    萧月华

    受传统教育长大的萧月华,自然也有一份相夫教子的心。

    不过她想象中的丈夫,应该是志同道合的,而不是一个中国话都不懂的外国人,更何况还是李德那样“声名在外”的。因此一听李坚真的来意,顿时吓得惊跳而起,表示坚决不干。

    然而过了几天,李坚真又找萧月华谈话,说组织已经决定让她做李德的夫人,这是革命的需要。上升到这个高度,萧月华也无可奈何,可她还是不愿意,于是以沉默表达立场。

    可组织都决定了,再多的不情愿又能如何?最后萧月华哭着答应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认了……”

    之后在博古的主婚下,萧月华嫁给了李德。然而不幸福的开端,又怎能有幸福的结局?

    更何况李德还是个自私小气、大男子主义的洋人。婚后的生活,对萧月华来说完全是一地鸡毛。

    影视剧中的李德

    为了李德,萧月华学会了烤面包,学会了照顾李德的生活起居。

    可她的付出,却没迎来回报。有次李德发现自己的饼干好像少了几块,问也不问,就直接认定是萧月华偷吃了,还对萧月华大打出手。

    几块饼干而已,不说萧月华没有动,就是动了,那又怎样?一个丈夫对妻子如此刻薄,却还心安理得享受妻子的付出,李德跟旧社会的“家暴男”有什么区别?

    有时候被欺负狠了,萧月华也会反驳,甚至跑到博古那里诉苦,要求离婚。

    但博古对李德可真是“奉若神明”,每次都让萧月华忍,让她“服从组织”。在这样的要求下,满腹辛酸的萧月华,只能回去继续忍受李德的打骂欺负。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开始了,李德和萧月华自然随大部队行动。

    刚开始萧月华在妇女队做宣传工作,之后又到中央总卫生部,看护伤病员。在此期间,萧月华完全把自己当战士用。

    萧月华

    比如说,过湘江时,她掩护伤病同志过桥,自己则是涉水过河。

    到了乌江,她更是如大力士一般,跟其他男人一起从十里外的竹林扛竹子。这个时候,所有的家庭恩怨都变得渺小了,萧月华只一心一意长征。

    有一次,干部休养连遭敌机轰炸。千钧一发之际,在干休连工作的萧月华,飞身扑向贺子珍的担架,用身体去保护生病的贺子珍。

    最后贺子珍没增加新伤,萧月华却受伤了。她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因此仍旧照顾着其他伤员。

    随着红军的行进,伤员越来越多,抬担架的战士都不够了。

    这个时候,萧月华主动站出来,要求接过这项工作。但她自己都还受伤未愈呢,哪能干得了这个?在长征途中,萧月华完全不把自己当女人,什么艰难困苦都打不倒。她还勉励自己:不要落在男同志之后。

    长征 画

    遵义会议后,博古、李德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这个时候的李德跟个炸药桶一样,一点就着。

    萧月华呢,一点没徇私,早就表明立场,拥护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而且为了大局着想,她还强忍李德的暴脾气,耐心的给他做思想工作。

    李德不仅不领情,还把失去权利的怒火,发泄在萧月华身上。哪怕正在长征,哪怕萧月华累的筋疲力尽,李德仍不肯放过,动辄就是打骂。

    在这样的乱象中,本就不多的夫妻情分,更是所剩无几。

    长征 画

    婚变

    亲身经历长征之后,李德的心态慢慢转变了,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并佩服起毛泽东思想。所以当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时,李德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毛泽东这边。

    这一举动引得萧月华另眼相看,高兴的对李德说:“想不到你是一个实在人。”

    后来这件事传开,红军指战员们也佩服起李德,还分给他两匹马。一匹让李德骑,一匹驼文件行李等。后来萧月华怀孕了,李德就把马让给妻子,自己在旁边牵着走。

    这样体贴的李德,让萧月华十分高兴,想着难道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长征结束后不久,1935年年底,萧月华生下一个男孩。李德左思右想后,给孩子取名布萧德华,用父母是名字来取名,意为他和萧月华的爱情结晶。但萧月华觉得太拗口,就又取个小名“宁宁”。

    延安

    初为人父的喜悦,让李德变了许多。不仅开始买菜做饭,而且脾气也好了起来,夫妻俩着实过了段和睦的生活。然而仅仅一年,李德便固态萌生了。

    1936年3月,萧月华随红军东征山西,在当地开展宣传工作,建立群众基础。至于孩子?

    则被送到老乡家代为照顾。为了革命,萧月华什么都可以牺牲,但李德不愿意了。毕竟萧月华这一走,谁来陪他?

    对于萧月华的革命理想,李德不是不懂,但他自私惯了。在李德看来,红军那么多人,又不缺萧月华一个,她干嘛抛下自己?

    两人话不投机,自然也没谈拢。1937年,萧月华被选入抗大学习,这么好的机会,她自然要把握住。

    抗大学习中的战士

    但李德又开始生事了,因为学校让住校。作为学员的萧月华,自然遵守校规,每到星期六才会回家一趟。但李德孤枕难眠,就去学校找萧月华,让她每天都回家。

    不过萧月华怎么可能答应?要是这样做还干什么革命?要求没被满足,李德多日来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之后他多次前往抗大,大吵大闹,要求萧月华回家住。

    他这动静,引得很多学员出来查看。被丈夫要求回家睡觉,还被同学们看到了,萧月华怎会不尴尬?难道她就不要面子了?因此干脆连周六也不回去了。

    等李德再来闹事,萧月华态度也变得强硬。毕竟她本就是个坚毅之人,只是当初因为组织的命令,才忍气吞声的。

    如今世道都变了,李德却还是以之前的姿态对她,萧月华干脆也不给他面子。

    影视剧中的李德

    还威胁李德:“要是再捣乱,我就向中央告你,处分你!”看着四周学员们愤怒的脸色,李德知道再闹下去只会吃亏,便怏怏而归了。

    经过这一遭,两人算是撕破脸,成了明面上的夫妻。

    妻子变得张牙舞爪,还不愿回家,李德不禁烦闷起来。有次在河边散步的时候,偶遇了一个娇俏美丽的女人,而且还用英语和他打招呼。

    那个年代,红军中会外语的人很少,更别提受教育机会不多的女性了。仅此一面,李德就把那个女人放在了心上。

    而在周末舞会上,李德再次看到了那个姑娘,于是连忙邀请对方跳舞。在交流中,李德知道了她叫李丽莲,是从上海来的演员。舞会结束,李丽莲邀请李德参观一场歌舞晚会,称她会上台演出。

    李丽莲、马海德、苏菲

    在那天的晚会上,李丽莲唱了一曲《赶牲灵》。专业而又婉转的歌声,让李德深深沉醉了,他对李丽莲好感骤升。

    之后两人交往增多,他们谈笑风生,完全不需要翻译。而来往的主要地点,就在李德的住处。孤男寡女独处一室,能不让人多想吗?

    有次萧月华回家取东西,一推门,就看见李德和李丽莲。想起这些年的付出,想起李德的所作所为,萧月华顿时火了,高声怒喝:“你是什么国际主义者?你是帝国主义分子!你勾引人家女人,违反党纪国法,我要到中央告你,我要和你离婚!”

    影视剧中的李德

    萧月华不愧是陕西三边的妇女部长,都这个时候了,依然没对情敌口出恶言,反而把矛头对准了自己的丈夫。

    之后,就去找毛泽东哭诉了。毛泽东对她的遭遇很是同情,但考虑到他们还有个孩子,就劝萧月华,“还是不离婚的好。”

    可萧月华铁了心离婚,坚称“过不到一块”。多方调解无果后,组织还是同意了他们的离婚诉求。两人的儿子归萧月华,李德另付600元抚养费。

    被留下的两任妻子

    之后,李德与李丽莲结婚了。李丽莲曾是上海知名影星,抗战爆发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上海救亡演剧队。

    李丽莲

    来到延安后,李丽莲名气依旧大。先是成为延安鲁艺第一期学员,之后凭借个人能力,一毕业就成为音乐系教员。还参加过很多文艺活动,很受延安军民欢迎。

    或许是有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再婚后的李德成了好丈夫的样子。他和李丽莲一起跳舞、一起散步,还一起买菜做饭。两人过得十分幸福,李德甚至承诺,要在中国生活一辈子。

    然而他终究失言了。1939年8月28日,李德突然收到消息,让他立刻赶去机场。

    来不及收拾东西,李德立刻飞身上马赶往机场。到地方了才知道,共产国际要求李德回苏联述职,正好周恩来要去苏联治伤,干脆让李德乘这趟飞机一块走。

    李丽莲

    等李丽莲赶到机场得知真相后,整个人都吓蒙了。丈夫要是走了,她该怎么办?李德显然也想到了这点,便要求带李丽莲一起走。但出国是需要护照的,李丽莲从没想过离开中国,哪里会有这东西?

    就这样,李丽莲被留下了。看着飞机渐渐远去,她当即晕倒在地。自此,他们相隔千里,再也没有见过面。

    李德走了,但留下的人,日子仍要继续过。李丽莲收拾好心情后,继续她的艺术道路。

    此后,她一边教书、做演员,一边开始搜集整理起陕北民歌,为推广陕北民歌作出了极大贡献。虽说李丽莲是个上海姑娘,但也很能吃苦。

    70多年前的延安演出

    排练话剧《日出》时,李丽莲扮演的是主角陈白露。为了还原剧本,她在数九寒冬里穿着单薄的旗袍,冻得牙齿不停打架。

    恰逢周恩来视察,一看这情况,不禁发了脾气,说他们太不爱护演员了。随即找来火盆厚衣服,让演员们到一边暖和暖和。

    这样体贴的安排,让李丽莲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也强忍着,坚决不让泪珠滚下来,因为这样会弄坏妆容。

    1940年元旦,《日出》正式公演,此剧一经推出,就在延安引起轰动。后来也有其他人演这部剧,但多少年过去了,老艺术家们依旧认为“还是延安那台最好”。

    李丽莲

    能够这样深入人心,作为主角的李丽莲自然功不可没。抗战胜利后,李丽莲跟再婚丈夫欧阳山尊返回上海。当时大中华唱片公司找李丽莲,希望她录制新唱片。

    然而此时的李丽莲已经脱胎换骨,她有自己的革命追求。

    因此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歌词必须进步,二是词曲都得经过自己同意。

    唱片公司傻了眼,哪有这样的要求?便想着加价把李丽莲签下来,因为她声音条件实在太好了。可李丽莲不为所动,坚持最初的要求。

    之后,李丽莲依旧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革命工作。如在报纸上宣传延安,动员著名作曲家陈歌辛,让他去香港找党组织。还邀请外国友人做客,向他们介绍陕北民歌。

    而在1946年5月4日的文艺招待会上,李丽莲和欧阳山尊出演的《兄妹开荒》,更是震撼了国统区无数人士。

    延安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李丽莲迎来了事业高峰,曾官至全国妇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与此同时,她还发挥所长,参与筹建了中央歌剧舞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国为民,为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65年4月,李丽莲因病逝世。

    而李德的第一任夫人萧月华,没了李德拖后腿,更是把整个人都投入到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1960年,萧月华因病调回部队休养,被授予大校军衔,享正师级待遇。

    1976年,萧月华当选湖南政协委员。1982年,已是副军级别的萧月华正式离休,一年后病逝。毫不夸张地说,萧月华为了革命,真的是奉献了大半辈子。

    就连他的丈夫,也为了革命才嫁的,着实令人钦佩。

    单字解释: 年 李 德 回 苏 联 留 在 中 国 的 两 任 中 国 妻 子 后 来 怎 样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