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蒋介石密访延安,走进毛主席院子看见纺车:他要这干什么用?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7年3月某日,蒋介石收到特大“好消息”:国民党军占领了延安革命根据地。

    他做梦都没想到,胡宗南真的把延安拿下了。

    总算没有白忙碌一场,蒋介石按下激动的心情,做好了安排。

    5个月后,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降落在延安简易机场,蒋介石携夫人以胜利者的姿态,亲临延安。

    他一直惦念着神秘的延安,他想看看毛泽东的起居环境,目睹毛泽东的“奢靡生活”。

    第二天,蒋介石早早地在延安城内转,他看到毛泽东的窑洞,又看到窑洞旁的纺车,还看到不远处的田地……

    蒋介石看到的越多,越后悔来到延安城。

    蒋介石在毛泽东的窑洞熬过一夜,天亮后匆忙离开。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来延安,那么蒋介石到底看到什么,让他后悔这次延安之行?

    蒋介石

    共产党被迫撤离延安

    1947年,国民党发起全面进攻,没有收到预期战果。

    面对失利局面,胡宗南认为“擒贼先擒王”,他先后两次建议蒋介石,直接攻打中共中央的核心——延安。

    蒋介石也连问胡宗南两次:你有把握吗?

    胡宗南斩钉截铁地回答:有把握!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胡宗南调动20万大军,35个团17个旅,进军延安。

    此时,我军兵力不足,装备落后。

    准备迎战的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只有6个旅,不到3万人,每个人只有几颗子弹。

    面对事实,经过缜密分析,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给敌人让出根据地,采取迂回战术,避免正面交锋。

    这在官兵和群众眼里,就是不战自败。

    放弃延安,很多干部想不通,很多百姓不认可。

    为了团结士气,毛主席亲自作出解释,打开大家的心结。

    “蒋介石进攻陕甘宁边区,搜罗20多万人马,配有飞机、坦克,敌人来势很猛,兵力集中;

    我军装备极差,弹药奇缺,仅有两万余人,我们一下子消灭不了他。”

    毛主席深入群众

    打不赢就要想办法,毛主席接着说:

    “什么本钱,打什么仗。

    我们部队的人数、武器都不占优势,这决定我们就得先打弱的地方,后打强的地方;

    先打分散的、孤立的,后打集中的、强大的。

    因此,中央决定把延安让给蒋介石,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毛泽东对蒋介石够了解,他说:

    “要知道,蒋介石是个小气鬼,一向以占地盘为胜利,一旦占领一个小小的村庄,是舍不得放的。

    我们就把这些包袱,一个一个都给蒋介石背上。

    他背得越多就越走不动,那时,我们再集中力量,要打哪里就打哪里!”

    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卫延安,在做好战士思想工作,解开老百姓的心结后,我军开始撤离延安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攻下”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率部队从洛川一带,发起向延安的进攻。

    胡宗南还大放厥词,向蒋介石保证:“3天之内占领延安,向校长、向全国,也向全世界报捷!”

    敌人来势汹汹,我军势必要拖住敌军,为中央和广大军民安全撤离,争取时间。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组织部队,进行艰苦的保卫战,战斗最激烈的一场在金盆湾地区。

    这场战斗中,我军到处埋设地雷,敌军部队在前行中时常触雷,炸死炸伤不少人马。

    胡宗南的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先派兵搜雷,大大延误前进时间。

    敌军被迫做出战术调整,第二天天一亮,就改变方向,调集重兵向解放军第1团,和第2团结合部发动进攻。

    2天时间,敌人就突破了我军防御部队的第一线阵地,敌军直逼延安。

    胡宗南内心着急,他等着拿下延安,向蒋介石邀功。

    他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当即决定大力奖赏先驱部队:首先攻入延安的部队,赏法币1000万元。

    胡宗南

    此命令一出,将士们士气大振,情绪激昂。

    3天后,整编第1师就攻打进延安城,胡宗南的手下董钊立即发去捷报:我军经7昼夜之激战,第一旅终于19日上午占领延安。

    胡宗南得到消息后,迫不及待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南京的蒋介石大喜过望,奖赏立刻到位,提拔胡宗南为上将。

    掀翻延安,这一刻蒋介石等太久了,亲临现场享受胜利果实才过瘾。他通知胡宗南,几个月后,要亲自视察战果。

    此时,胡宗南已成为大功臣,在一片赞扬声中,他踏上延安这片黄土地。

    胡宗南来到毛主席的窑洞,在抽屉中看到毛泽东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

    胡宗南到了延安,势必成骑虎,进又不进不得,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啊!

    胡宗南看后哈哈大笑。愤恨的胡宗南用笑声伪装自己。

    但胡宗南内心已清楚,自己中了毛泽东的“空城计”。

    想到即将前来的蒋介石,胡宗南只有一个办法应对,那就是制造假象。

    延安城

    蒋介石前往延安

    如此“高调”的胜利,没有战利品说不过去。

    把仓库的旧武器装备,运过来当战利品,在延安周围建立战俘管理处,从边区选人冒充战俘,还选了两个自己人伪装成共军首领。

    布置好胜仗后的场景,蒋介石带着生活用品来到延安,餐具、红酒、沙发、马桶……他倒要看看,毛泽东的生活哪里比他好。

    “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去重庆,今天我到访延安,可惜他没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的。”

    蒋介石带着傲气来了,自信且轻蔑。

    蒋介石与宋美龄

    蒋介石最先“参观”军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就相当于国民党的黄埔军校,教室就是一排窑洞,教具是简易制作的,礼堂是露天的空场地,座位就是小凳子,无比简陋。

    军事训练场上,器材少得可怜,只有自制木马、竹天梯,越过障碍就是一片陡峭的崖壁。

    蒋介石大为震惊,他问身边人:共产党条件这么差,为什么培养出那么多厉害的干部?我们的黄埔军校条件那样好,为什么就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往前走,蒋介石来到毛泽东的居所,一个小窑洞。窑洞中陈设简陋,一个土炕,一张破木板,一个磨烂的桌子,纸糊的窗户上还有不少破洞。

    手下官兵告诉蒋介石:这是毛泽东的住处,因为他是湖南人,睡不惯土炕,所以用旧木板做成板床。

    蒋介石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自己住得舒服,吃得美味,与他对战的领袖毛泽东,居然在这样昏暗的窑洞中,指挥千军万马,创作文学著作?

    伫立半天,蒋介石走出窑洞,发现院子里有辆纺车。

    他指着纺车问胡宗南:他要这纺车做什么?

    胡宗南说:“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他亲自纺纱用的。”

    毛泽东是最高首长,他还需要亲自纺纱吗?蒋介石不理解。

    这时蒋介石看到一个农民被带过来,便问道:“你见过毛泽东吗?他跟你讲过话吗?”

    老农民说:“见过,经常见,他常买我家的枣,给了我钱,说我家的红枣好吃呢。”

    毛泽东住窑洞,睡板床,带领官兵一起纺纱,一起开荒种田,这几个行为足够震惊蒋介石。

    毛主席在窑洞

    看到的景象,听到的见闻,让蒋介石心中怅然若失。

    这一夜,他执意下榻延安窑洞,明月当空,蒋介石一夜无眠。

    他似乎隐隐感觉到,国民党不可能战胜共产党,但战争必须继续。

    国民党节节败退

    胡宗南谨记身上的重任,继续战斗,争取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

    胡宗南猜测,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最可能是向西北方向行进,到安塞处,这一带全是山川沟壑,利于部队活动。

    没几天,董钊就得到消息:在延安西北方向发现一支共军部队,经派部队追击,共军一触即溃,丢盔弃甲,不堪一战,仓皇向安塞逃去。

    这与胡宗南的猜测不谋而合,得到消息后,他立马派董钊率兵,向安塞方向追击。

    事实却并非如胡宗南预料。以退为进,在毛泽东、彭德怀撤离延安之际,就在谋划着如何消灭胡宗南。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派出一定数量部队,佯装主力部队,向延安西北方向的安塞撤退,诱敌追击。

    而主力军部队隐蔽在延安东北青化砭,等待战机,歼灭胡宗南部队。

    胡宗南不但上钩,他还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蒋介石访延安

    国民党旅长李纪云,在进军途中探知到,青化砭附近有不少共军,立刻将情况报告给胡宗南。

    胡宗南反认为李纪是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没有军人气魄。

    胡宗南下死命令: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果不其然,踏上陕北土地后,胡宗南的部队就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士兵们慌了,指挥官也慌了。

    很快他们被包围在一个二三百米宽的山沟,进退两难。

    这一仗速战速决,就一个多小时,敌军31旅全部被歼灭。

    青化砭吃了败仗,胡宗南提出“方形战术”, 在羊马河一战中,他带领11个旅掉头,兵分三路包围我军。

    结果遭到我军在永坪地区的伏击,胡宗南部队一三五旅全部歼灭。

    毛泽东说:可以预计,4月开始后的两三个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为攻势。

    之后,国民党屡次败仗,再无气势。

    四渡赤水河

    从撤离延安,到大获全胜,战事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预料:“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永远与群众在一起的毛主席,总是能创造“奇迹”,四渡赤水,用计算机都推演不出来的经典战役,已经被选入美国西点军事教材。

    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的智慧,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国民党的失败早已注定。

    作者:亦旋

    编辑:丹尼尔李

    单字解释: 蒋 介 石 密 访 延 安 走 进 毛 主 席 院 子 看 见 纺 车 他 要 这 干 什 么 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