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朱元璋为什么不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是杀尽功臣呢?谁的办法好?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对历史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两个皇帝对开国功臣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手下大将的兵权,让他们做一个富家翁安享余生,将兵权彻底的抓在了自己的手里,避免了武将反叛权大欺君的威胁。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网图)

    而朱元璋呢?他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运用各种编织的罪名杀尽了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开创大明江山的开国功臣,哪怕已经告老还乡赋闲在家的臣子都没有放过,为的就是为孙子上位扫清障碍和威胁。

    朱元璋处死功臣蓝玉李善长(剧照)

    按道理来说,赵匡胤和朱元璋都是开国皇帝,但是为什么对待功臣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呢?到底他们谁的方法更好呢?其实在我看来,他们的方法不存在谁比谁好的说法,他们的做法都是他们所在的时代最好的做法,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主流思想和风气情况不同,注定了处理方法不同,毕竟都是开国皇帝,政治眼光绝对不差,他们的办法都是在当时最适合也是最恰当的做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所在的时代是什么情况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所在的时代是中国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中原大地小国林立,朝代更替频繁,新朝取代旧主的事件几乎时刻都在上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一句形容朝代更替的主流思想的一句话:皇帝也!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正是对当时混乱社会主流思想的真实写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你有兵有权,势力强大,你就能当皇帝,这就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毫无忠义之心,只要有兵权就会想着反叛当皇帝,所以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替了那么多,基本上都是前朝有兵权的将领反叛当了新朝皇帝,根本不知道效忠为何物,真正的是礼崩乐坏纲常损坏到了极致。

    赵匡胤黄袍加身(网图)

    就连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直接黄袍加身由将领变成了皇帝,取代了后周。但是尽管如此,他自己虽然借着后周一统天下的大势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大地,建立了大宋,但是手下将领思想没变,都是来自五代十国时期,今天能拥立他赵匡胤,以后自然也能拥护别的有兵权的将领或者自立,这绝对不是危言损听,而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有兵有权的人就能当皇帝这种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想要一时半会儿改过来根本不可能。

    赵匡胤陈桥兵变将士拥护(网图)

    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民主社会,大家都是人人平等的思想,突然有一天有人让你像古代一样下跪磕头行礼,你会愿意吗?肯定不会,同理,来自五代十国时期的宋朝将领你让他一下子由原来的兵力权势称雄的思想转换成忠君爱国的思想会有多难?这种情况下让武将掌兵确实危险,所以,赵匡胤选择了杯酒释兵权去掉了他们的兵权 ,而石守信这些人也确实识时务,因为他们也心虚呀,大家心知肚明他们心里没有忠君爱国的想法,同为将领的时候都是这种想法无所谓,可现在对方是皇帝了,你还是这种想法,如果再不听皇帝安排,那就是找死了,这也是赵匡胤能轻松拿下所有人兵权的原因,赵匡胤开国皇帝的威严在那儿,军中威望还在,二来将领们心虚,赵匡胤给了他们台阶,对方顺着也就下了。

    赵匡胤被下属披上龙袍(网图)

    只是这样虽说把兵权拿回来了,但是因为从赵匡胤开始对武将进行打压,文臣统兵,直接导致大宋的军备弱的惨不忍睹,被北方游牧民族压着打,几百年都没能翻身。

    本来嘛,平时文臣统兵,战时武将带兵出征,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还缺乏训练,这样的兵能打胜仗才怪。再加上武将的地位低的可怜,处处受着文臣的打压牵制,就连战时的军饷和粮草都在文臣手里掌控,处处掣肘,可以说,宋朝从建国开始就像是一个残疾人,文武本是国家的两条腿,双腿健康,国家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可是宋朝聪建国就直接废了国家的武备,等于拧掉了国家的一条腿,这个国家还能强大吗?

    赵匡胤正式称帝(剧照)

    所以说,在宋朝刚开国的时候,赵匡胤这种打压武将的做法是对的,毕竟刚建国那会儿武将的威胁太大了,可是他的失误就在于没有为后面做安排,以至于两宋都是打压武将的局面断送了宋朝,按道理来说宋朝是礼制发展的巅峰,在经过两代左右的忠君思想教育后,就应该文武齐发展国家才能强盛,可是没有,只能说赵匡胤的这种做法为国家开了统一后稳定的好局面,但也为宋朝的以后发展埋下了祸端吧。

    朱元璋杀尽开国功臣

    我们再来说说明朝的朱元璋,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开局一个碗,硬生生打下了整个大明天下,太过神奇了,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要不是我喜欢了解历史,谁要是给我说有这么一个开国皇帝,我一定以为他是看了本小说在这里吹牛逼啊。因为这种神奇的成就,几千年来历史上独一份儿。

    当和尚的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这个人刚进入郭子兴的红巾军的时候,为人豪爽大气有勇有谋,作战勇敢,以至于被郭子兴看重,很快职位就升到了超过汤河这个引他从军的发小的职位,但是汤河不在乎,为自己的好兄弟高

    要饭的朱元璋(剧照)

    兴,而且郭子兴还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能成就大业,一半的功劳来自于马秀英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为稳定朱元璋的大后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朱元璋培养了无数的英勇善战的大将。

    初入红巾军的朱元璋(网图)

    正因为大后方有马秀英在,朱元璋才能毫无顾忌的在前方冲锋陷阵开疆拓土,而朱元璋也没有忘记马秀英的好,一辈子,马秀英都是朱元璋唯一放在心尖上的女人,哪怕后来当了皇帝,其他人怕朱元璋怕的要死,唯恐一点儿不敬就被杀头,唯有马秀英一口一个重八的叫着不曾更改,甚至坐朱元璋的龙椅,和朱元璋公开叫板吵架,到最后还得朱元璋哄着的人,唯有马秀英一人。

    大明开国马皇后(网图)

    就这么一个女人,长相普通,脚掌比一般女人要大,因此也有大脚马皇后的称呼,但是她的能力却能让众多自以为英雄的男儿汗颜,能够让那些开国老将心悦诚服,能够让那些年轻将领发自内心的叫一声娘,为这声娘,为了大明出生入死了一辈子,哪怕死都是笑着离去,这就是马秀英。

    早期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剧照)

    有这样一个能力出众秀外慧中的女强人帮助,朱元璋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夫妻搭配,朱元璋也因此更加奋进,威望更高,以至于身边聚集了众多的猛将贤臣,如文臣的刘伯温,李善长,猛将的徐达,常遇春,汤河,郭英,傅友德等等。

    但也正因为这种威望,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和忌惮,非常危险,郭子兴担心朱元璋会威胁到自己儿子以后的统治地位,想除掉他,有一次要不是马皇后把刚烙熟的烧饼放进胸前的衣服里偷偷带给关黑屋的朱元璋的话,那一次朱元璋就得呗故意活活饿死,当时马皇后胸前的皮肤都被烧饼烫烂了,后来经过马秀英在郭子兴夫人那儿想办法,才让朱元璋被放了出来,但也在郭子兴处待不下去了,只能出去单干。

    作战的朱元璋(网图)

    值得一提的是,红巾军中有收义子结拜兄弟的传统,所以朱元璋的结拜兄弟有24个,都是淮西人,其中包括汤河,徐达,常遇春等,也就是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将,当然,也正因为这种收义子结拜兄弟的传统成了后来朱元璋杀尽他们的催命符,这是后话。

    这24人正是朱元璋起家的根本,他们跟着朱元璋另起炉灶,陪着朱元璋一路出生入死,建立了大明帝国。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自然就有了皇帝的威严,而这淮西二十四将里除了汤河徐达(常遇春病死)外的其余其他人似乎还没意识到君臣有别,都是打仗勇猛桀骜不驯的主,但是这一点上,朱元璋也不怎么在乎,因

    初为小兵的朱元璋(剧照)

    为自己完全有能力镇住他们,而且他们对自己对太子也很忠心,这些人都是他留给太子的中坚力量,所以对于他们的桀骜不驯只要不犯大错也无所谓。哪怕当初蓝玉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途径喜峰关,就因为守城士兵开门开的慢了一点,蓝玉竟然纵兵毁关入城,按道理来说这是诛九族的死罪,城关喝守军代表着皇帝在此处的政权,蓝玉的行为等于是对皇帝兵戎相向,死多少次都不够的,但他就是一方面仗着和皇帝太子关系亲近,一方面自己立了大功才敢如此,朱元璋也没有重罚蓝玉,只是把原本准备好的梁国公的爵位改成了凉国公以示警告,之所以不重罚他,就是因为知道他是太子的心腹,也是自己留给太子的军中新生代领军第一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想到太子朱标突然病逝呢?

    朱标一死,淮西武将立马成了无主的浮萍,后来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淮西武将在朱元璋眼里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等他死后孙子上位,这些人立马会把大明王朝炸的渣都不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太子朱标(网图)

    因为淮西武将支持的是太子一脉,在太子的儿子当中,他们支持的是元妃常氏所生,而不是继妃吕氏所生,因为淮西武将彼此之间以及与常遇春家,不是结拜兄弟就是姻亲,彼此的血缘关系更是千丝万缕,整个淮西武将集团就是一个整体,这些人最看重的就是血缘和交情,其次才是忠君爱国,这也是当初他们能不计生死的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原因。

    常遇春(网图)

    而支持朱允炆的是江南士族,与淮西武将水火不容,淮西武将因为血缘亲情等关系也不会支持朱允炆,而是会支持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但偏偏朱允熥胆小怯懦,说话结巴,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朱元璋只能选择朱允炆,可是这种决定意味着,朱允炆登基后,淮西武将集团和支持朱允炆的江南士族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决定生死的火拼是无法避免的,江南士族也必然不是淮西武将的对手,到时候朱允炆必然被废,到时候明朝皇权将会威信丧尽,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的。

    也别指望各藩王能勤王,最能打仗的藩王就是燕王,但是燕王打仗的本事也只是跟随蓝玉傅友德等人学了一招半式而已,燕王能打的过淮西武将的谁?也有人会说,难道朱元璋就不能嚷这些武将告老还乡得个善终吗?当然能,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徐达(网图)

    因为当时红巾军的结拜兄弟以及收义子的习俗,在朱元璋的后来的军队中也是主流,毕竟以朱元璋为首的所有大将都是结拜兄弟啊,上行下效嘛,也正因为这种制度,才让朱元璋的军队作战勇猛不计生死,团结默契,而这种军队的坏处就是,将领和军队之间的联系隔不开,容易成为私军,这也是朱元璋罢免了武将作用不大的原因,即使你把对方罢免了,但是军中上到元帅下到小兵,一层串一层,不是结拜兄弟就是义子义孙啥的,整个军队就是一个整体,罢免对方有什么用?最夸张的蓝玉仅仅收的义子在军中的能叫上名字的就有三千人

    汤河(网图)

    了,叫不上名字的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好多还是地方上手握兵权的大将,何其可怕?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得住,朱元璋要是一死,这些人只要有心反叛,即使被罢免了,到时候只要传句话到军中,照样能调动军队反叛,因为全军上下都是一家子,而且全军首先看重的是情分,然后才是忠君思想,所以说,罢免对方没用,除非你把几十万大军都罢免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之前为什么说这种结拜关系是催命符的原因了。

    朱元璋领兵出征(剧照)

    所以,朱元璋只剩下最后一种办法了,那就是杀掉所有淮西武将集团成员,只有这样,朱允炆才能坐稳皇位,避免颠覆天下。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朱元璋这么做是没错的。 虽然杀光了淮西武将集团,但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武将还是够用的,只是朱元璋千算万算没算到朱允炆的愚蠢,原本让手下武将自由发挥就能轻松削藩成功的,就因为朱允炆的瞎指挥导致江山被燕王所夺。不过这一点与朱元璋没关系。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网图)

    所以说这么看下来,朱元璋在自己时代的做法似乎比赵匡胤在自己那个时代的做法更加完美,因为朱元璋的做法不仅避免了祸乱还没有后遗症,而赵匡胤的做法却因为子孙后代的遵守直接让宋朝瘫痪到底,所以根据对整个朝下的影响来看,还是朱元璋更高明一些吧。

    单字解释: 朱 元 璋 为 什 么 不 学 赵 匡 胤 杯 酒 释 兵 权 而 是 杀 尽 功 臣 呢 ? 谁 的 办 法 好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