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师长回国参加国庆,带回一个女军医,竟然是战友失联八年的女友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日前,原志愿军铁道兵第三师(以下简称铁三师)师长黄振荣的长子黄黎,曾回忆起他小时候母亲赵英华讲的一段没公开的往事,见证了朝鲜战争时期的爱情的浪漫与不易。

    背景

    1951年2月初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地处祖国东北的丹东正沉浸在过年的鞭炮声中,志愿军铁道兵第三师直属机关,却在春节将至的深夜里,静悄悄地秘密渡江出征。

    美军间歇式地派第五航空队轰炸朝鲜西北部的铁路,派军舰载航空兵轰炸从平壤到元山的横向铁路,以及从定州到元山到平壤的纵向铁路,派远东指挥部飞机轰炸平壤、顺川、新义州、宣川等主要铁路桥梁和重点线路,企图完全切断朝鲜的铁路运输线。

    在敌机疯狂地破坏和封锁下,朝中铁道部队在志愿军防空部队的配合下,表现得特别英勇顽强,以超人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在“随炸、随修、随通”的口号下,两年多来修复的桥梁,总长度等于朝鲜桥梁总长的两倍半,修复的线路比我国成渝铁路还长100多公里。

    到停战以前,朝鲜的铁路运输线已强大到不仅可以保证朝中前线部队粮食、武器弹药得到充足供应,还能保证朝鲜政府战时经济运输计划的完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2年,时任志愿军铁道兵三师代师长的黄振荣,因功被选为志愿军代表,收到毛泽东主席的请柬,于9月中旬回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庆典。

    缘起

    故事就发生在国庆过后。根据上级要求,黄振荣来到北京军队医院,“顺便”治疗因战争而留下的伤病。

    黄振荣师长

    在医院,黄振荣的主治医生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医生,名叫周兰。在黄振荣师长养伤时,和他的主治医生周兰聊天。当问到周医生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对象时?因为铁三师师部直属机关有很多单身汉,代师长回国任务也很重。

    周医生告诉黄振荣师长,自己在南京中央大学(南大前身)读书时,和同学潘田一同参加了革命,并相知相爱,确定了恋爱关系。

    但是由于1944年毕业后,两人分赴不同的抗日战场,这一别生死两茫茫,从此失去了联系。但是在分别的这8年来,周兰周医生一直没有嫁人,一直在等到有朝一日能与潘田相遇。

    这一等就是八年,从抗战等到解放战争,又等到抗美援朝,然而这个叫潘田的男同学一直杳无音信。黄振荣师长听后,唏嘘不已。

    在问到周兰医生对以后个人问题的打算时,她说她还要等,一定要找到潘田,她相信他还活着,要兑现两人离别时的诺言。这又让黄振荣师长感佩不已。

    周兰医生一再提到的潘田,说他如果还活着,以他的性格,一定会申请去朝鲜战场工作的,黄师长在部队里认识的熟人多,可以帮忙打听打听。

    经过

    可是潘田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黄振荣师长心想:“铁三师的总工程师,不就是叫潘田?名字年纪都差不多,但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吗?

    潘田

    提到这个总工程师潘田,那是铁三师的宝贝疙瘩。是黄振荣师长在四野铁道纵队的老战友了,是个知识分子,却一点知识分子的清高都没有。

    1950年参与指挥抢修平汉铁路石(家庄)安(阳)段,提前通车,立过大功;在朝鲜的这段时间,他曾总结提出抢修铁路的设计、测量、备料、施工四项措施,加快了抢修速度,争取了运输通车时间,更是功不可没。

    黄振荣师长赶紧通过军线电话联系上了朝鲜,找到了潘田总工程师。由于不确定他就是周兰医生要找的人,而且如果即便是他本人,他是否也还在等着周兰,这些都有待了解。

    黄振荣师长便以了解工作为切口,问了关于铁路抢修情况,聊完工作后对潘田说:“我在祖国挺好,你岁数也不小了,我想给你在国内找个对象,行不?”

    领导要给自己介绍对象,潘田总工程师在电话的另一端急了。他向黄振荣师长袒露了心中的秘密。原来他在南京上学,参加党的地下组织“

    团结救国社”

    时,和一个叫周兰的女同学确定了恋人关系,并发誓,非她不娶。”

    黄振荣师长面露喜色,果然是他。却故意质问道:“你们都分别这么多年了,人海茫茫,如果她不在了,你就一辈子打光棍吗?”

    一向说起业务滔滔不绝的潘田,此刻在电话的另一端沉默了,最后坚定地说:“今生要等周兰,非她不娶。”黄振荣师长静静地听完后,突然沉默了,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却都跟自己这些早年就参加革命的大老粗一样“榆木疙瘩”,这心眼怎么就这么死?他再次被他俩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但是直至通话结束,黄振荣师长也没告诉潘田他巧遇到周兰的事情,因为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已经在他脑子里酝酿成熟。

    潘田和周兰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人没有接到命令,是不能随便入朝的。黄振荣将军也不例外,他虽然13岁就参军,是个老红军,又是残废军人,身体不好,但是要私带一个军医入朝治病,也是不允许的。

    不过在黄振荣师长结束治疗,奉命返回朝鲜时,在丹东边境检查站,他的身边站了一个身穿志愿军军装的女军官。

    边检的人都知道,铁三师代师长黄振荣,人家是带着妻子、孩子上朝鲜战场的,他的妻子赵英华是铁三师直属机关的文书,但边检的人并不认识黄振荣师长的妻子本人。

    当接黄振荣师长的车辆顺利经过中朝两国边境检查站,通过鸭绿江大桥,一路畅通无阻,沿着临时停火的朝鲜公路,驶过朝鲜新义州,驶向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师部驻地时,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军官并不是赵英华,而是周兰医生。这是要犯错误的,可是黄振荣师长觉得,即便被批评,也值了。

    结果

    代师长归来,在铁三师的欢迎会上,总工程师潘田彻底傻眼了,因为黄振荣师长身边的女军官,竟然是失散了八年的恋人周兰。

    再回想起黄振荣师长在国内,给他打的那通都快把自己逼急了的电话,潘田这才意识到,就是黄振荣师长带给他的战友的一个意外惊喜,也给师部人员带来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择日不如撞日,三师的机关人员给潘田、周兰两人举办了婚礼,婚礼就在朝鲜志愿军三师的军列上热烈举行,因为这里紧临着战场。婚礼简单又热闹,黄振荣师长带着妻子赵英华和尚在襁褓的长子黄黎参加了婚礼。

    在战时“家书抵千金”,更何况“破镜重圆”?战场上一对分别8年的恋人,最终在在烽火中团圆,可歌可泣。除了天作之巧合外,还有战友不避得失的成全。

    后续

    潘田和黄振荣这对战友回国后,各自奔赴不同的战场。一个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一个为北大荒的开发,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潘田回国后出任铁道兵学校(学院)副校长(副院长)。1963年起任铁道兵司令部总工程师、副参谋长;曾组织指挥了多条铁路的建设,成昆、襄渝、南疆、嫩林等许多铁路线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生惦念青藏铁路。2002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黄振荣和妻子赵英华及长子黄黎

    而黄振荣从朝鲜归来,便参加了鹰厦铁路的抢修;1956年,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扎根北大荒。带领垦荒战士进入完(达山)北荒原,打通了120里的虎(林)宝(清)线,他率领7000多名官兵,开荒76万多亩,先后建立并扩建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五农场,现实年产粮一亿斤,大型牲畜近2万头。1968年,病故。

    (本文由黄振荣师长长子黄黎授权,他人勿私自转载)

    单字解释: 师 长 回 国 参 加 国 庆 带 回 一 个 女 军 医 竟 然 是 战 友 失 联 八 年 的 女 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