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主人壮烈牺牲,战马哀嚎长跪,被英国人好奇带去香港竟留下传奇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提到“虎门”,您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大抵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吧!

    183年前,林则徐一声令下,虎门海滩燃起了焚毁鸦片的熊熊大火,这场历时23天的禁烟壮举也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从此,“虎门”便与“销烟”紧密相连。

    可是您知道吗?如今的虎门高楼林立,在充满现代化的城市里,蕴藏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这里已经成为了文化圣地。譬如虎门的景点不胜枚举,各类民间故事也是多如繁星,却唯有一匹马成为了这里的“明星”。

    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开启远征侵华,拉开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尽管清政府的兵力无法与洋枪大炮相抗衡,但是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不乏一些有气节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开始的第二年,英军突然向虎门的大角和沙角炮台发起突袭。这两处恰是虎门东南的屏障,更是第一道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当时,沙角炮台的守将陈连升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外敌来袭,他不顾朝廷“不准开炮”的圣旨,带着600多名守军浴血奋战、殊死搏斗。

    不难想象,这是一场敌我实力悬殊的战争,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陈连升表现出了一个指挥官的魄力和勇气。

    这期间,陈连升不是没有向钦差大臣请兵,可是朝廷有令,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最终也未能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前有劲敌,后无援兵,沙角炮台很快便失守了。

    眼看着将士们一个个倒地,陈连升大喊着:“兄弟们,该是我们捐躯报国的时候了!中国的土地,决不能任由夷人蹂躏!”

    随后,陈连升骑着自己的战马——黄骝马向敌军冲去。在他身后的,还有他的儿子,以及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齐声高昂地呼喊着:“愿与将军同生死,誓与炮台共存亡!”

    这一幕像极了《亮剑》里那个独臂鏖战的骑兵连连长,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即便身死,精神犹在!

    在激战数小时后,火药告罄,陈连升干脆和将士们开启了肉搏战。但是,即便是钢铁之躯也挡不住真枪实弹。最后,陈连升父子身中数弹,几次惨烈挣扎,终是倒在了血泊之中,600多名中华男儿全部殉国!

    让敌军惊讶不已的是,陈连升一死,他的黄骝马始终在他身边徘徊,甚至跪倒长鸣。英国人不明就里,便将黄骝马带到了香港。

    可是,这一路黄骝马始终不吃不喝,不论人们喂它何种食物,它都不张嘴。每当有人向它靠近,它就会抬腿踢人。如果有人制服它,想要骑到它的身上,它又会立刻跪倒,身体还会使劲摇晃。

    黄骝马的行为深深地激怒了英国人,他们甚至拿刀吓唬它,它也依然高昂着头,始终不为所动,那个架势分明就是誓死不屈。

    英国人不愿和一只马较真,干脆就将它放归荒林,可是它依然不吃任何食物,只是终日面对着北方的方向哀鸣。它就这样坚持着,日渐衰弱着。久而久之,这匹忠烈之马的声名传开了。

    每当有人来看它,指着它说:“这便是陈公的马。”它又像听懂了人语一般,双目饱含热泪。

    黄骝马日渐瘦弱,直到只剩一副皮包骨,甚至无法走路了,却依然遥遥地望向北方。

    1842年4月,黄骝马终于因节食而亡。一匹马尚且忠诚至此,可见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弯的!

    黄骝马的气节为后世所感动,因此又称它为“节马”,不仅为它刻下了《节马碑》,还有专门记述它的事迹的《节马诗册》。

    “骁腾恨未殉沙场,绝秣成仁亦国殇。

    奇节自堪空万马,贞碑如炬照南疆。”

    一个城市的标志文化,必然是与城市性格息息相关的。节马传说在虎门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节马精神也正是虎门不屈精神的代表。

    如今的虎门充盈着各种文化特色,从传统到开放,从文体到艺术,每一处文化景点,都是多重文化交融蓬勃的发展使然。

    譬如虎门节马碑,就坐落于虎门镇人民中路与银龙路交汇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标,更是虎门文化的传承。

    8月26日,东莞虎门2022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开幕,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故事都会通过邮票的形式向全世界展出。虎门今非昔比,在现代气息中感受它的时尚变迁,这便是它的魅力。

    如果有幸相约在虎门,记得一起去看看黄骝马哦!

    #虎门加邮#

    单字解释: 主 人 壮 烈 牺 牲 战 马 哀 嚎 长 跪 被 英 国 人 好 奇 带 去 香 港 竟 留 下 传 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