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刚刚噩耗传来:这位突破“禁区”的中国巨星走了!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能救一人者,为善人,

    能救万人者,为能人,

    能救千百万人者,为圣人。

    就在刚刚,

    我们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圣人”,

    他于那何等仓皇悲凉的岁月,

    推开“禁区之门”,

    在中国竖起一道永恒的丰碑,

    一念起,从此为苍生,

    这个名字值得被永远的铭记:

    潘少川。

    拨开时光的迷雾,

    经历战与火的洗礼,

    小小潘少川成长为少年男子汉,

    向未来跌跌撞撞走去。

    当19岁的他,

    站在北大医学部的门前,

    对着时任北大校长胡适,

    张口就是一句:

    “校长,我被口腔系录了,

    可是我并不喜欢口腔。”

    胡适一愣,遂拍拍少年的肩膀:

    “既然不喜欢,那就换一个嘛。”

    于是潘少川没花多少功夫,

    就换去了医疗系,

    原以为这是自己的荣幸,

    很多年后回过头才发现,

    拥有过他,是北大的荣幸。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24岁的实习医生潘少川,

    背起急救包就奔向战场。

    半年立了三次小功,

    回来时雄赳赳气昂昂。

    他年轻的心里燃烧着信仰,

    保家卫国,救死扶伤。

    五年后,

    他身体里蕴含的巨大能量爆发,

    为中国的医学,

    掀开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

    而在这之前,我国医学事业,

    走过一段仓皇悲凉的岁月。

    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

    废墟之上,空有衷肠,

    因为我们没有儿科医学,

    所以当年的北大医院,

    儿童做手术死亡率是29.6%,

    比成人要高出七倍以上。

    面对这么高的死亡率,

    医学界一片“哀鸿”,

    当孩子们生病需要做手术,

    大夫们知道应该做什么,

    但是没有人敢做。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

    谁敢给不到一岁的幼童开刀?

    怎么给麻醉?

    谁也没有学过谁也不会。

    曾有个孩子患上了白喉,

    需要做气管切开,

    但原理都懂,实操无人,

    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去。

    那时的儿科医学,

    简直是一片荒芜一片黑暗。

    直到50年代后,

    张金哲创立中国第一个小儿外科,

    从婴儿皮下坏疽切除,

    到外科麻醉技术,

    动了没人敢动的刀,

    他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张金哲身后,

    还有另一个人的影子,

    正是潘少川。

    在小儿外科刚成立时,

    潘少川就加入到其中,

    没有器材,没有教材,

    唯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他们两人互相交流经验,

    写下医学诊疗常规,

    在张金哲去外地医疗队时,

    小儿外科就交到潘少川的手中。

    二人的共同努力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

    得到了专业的救治。

    但有一个大麻烦是,

    小儿骨科依旧是一片空白,

    整个外科都找不到一张床,

    来容纳那些骨科病患者。

    潘少川毅然决然说,

    我来搞小儿骨科吧。

    众所皆知,换专业绝非易事,

    尤其是医学领域,

    哪怕是同一个医疗系统,

    也是“隔如重山”。

    可他说了,也便做了,

    走上这条难走的路,

    但凭心中无限的热忱!

    32岁那年,

    他参加全国骨科进修班回来,

    便创办我国第一个小儿骨科学组,

    白手起家,

    用简陋的器械,自编的教材,

    一点点的,

    将小儿骨科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而潘少川这一路遇到的难题,

    可谓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最初,

    他面对的是急性骨髓炎、

    骨关节结核、骨关节损伤、

    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等,

    到了70年代,

    随着抗生素和疫苗的普及,

    这些病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但更棘手的情况出现了。

    小儿脊柱侧弯,

    国内因为缺失相关手术器械,

    没有治疗方法,

    更没有先例可循。

    患儿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期,

    就意味着将终生残疾。

    这个问题在医学界,

    是困扰医生们多年的“禁区”,

    束手无策,谁碰谁“死”。

    那会潘少川已经小有名气,

    他赌上了自己半生声誉,

    发誓一定要“翻越这座高山”。

    转机来自于1979年的器械展览会,

    他看到了用于矫正脊柱侧凸的仪器,

    争取到北京市卫生局的支持,

    潘少川购买了这批国外的仪器。

    他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实验,

    还有些人家根本都不卖的器材,

    他就和工程师一起研究设计,

    自己动手制作。

    不分昼夜,也没有节假日,

    他焦灼无比:

    作为医生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问题,

    那个心情可想而知,

    没有一天是高兴的。

    第二年,他带领手术小组,

    终于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

    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实现该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

    此后几十年里,

    潘少川带领北京儿童医院,

    完成了4000多例相关手术,

    矫正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为他开了这前所未有的手术先例,

    让小儿骨科的专业知识遍传全国,

    无数的患儿得以手术,

    免了终生残疾之苦,

    无数因此病深陷黑暗绝望的父母,

    终于等来了希望!

    他造福的,

    不光是千百万肢体畸形的患儿,

    更是拯救千百万个家庭脱离苦海!

    人们说,

    外科张金哲,骨科潘少川,

    中国医学界有此“二仙”,

    何其幸哉。

    干掉一个国内难题,

    潘少川又瞄准一个世界难题。

    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一种儿童骨科常见的疾病,

    是由于胫骨不能正常愈合连接,

    致使身体缺少胫骨的支持,

    患儿只能用一条腿蹦着走,

    或者只能坐在轮椅上,

    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医学难题。

    1986年,

    国际提出了一套治疗理论,

    潘少川马上进行引进研究,

    经过多次测量和实验,

    小儿肢体不等长(俗称长短腿)、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症,

    得到了有效治疗,

    患儿术后能恢复正常走路,

    有的甚至能跳探戈舞、踢足球。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患者,

    北方有着千分之三的发病率。

    原本拥有这项技术,

    能为他带来不菲的收入,

    可潘少川为将该技术无偿推广,

    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

    让他们去往祖国各地行医治病,

    他说:“如果很多人都能做的话,

    能救回很多孩子。”

    填补我国医学两大技术空白,

    让跛行的儿童如履平地,

    让侧弯的孩子挺直脊梁。

    在小儿骨科领域,

    他已化身为灯塔,

    指引中国医学的前行方向,

    照亮千百万患儿人生的路途!

    65岁之后,

    他一面看病救人,

    一面著书为后世留下硕果。

    他发表过国际专业论文80多篇,

    主编国内首部《小儿矫形外科学》,

    合编《小儿骨科学》、

    《小儿外科学图谱》、

    《实用小儿外科学》,

    写下15部关于骨科学的专业著作。

    2000年世纪之交,

    拥有六十多年医龄的他,

    已经是医学泰斗中的泰斗,

    地位也好,建树也好,

    他都令人敬重。

    但更令人敬重的,

    是他对待患儿的一颗仁心。

    有时给孩子看病,

    得让孩子脱掉衣服,

    他会拿衣服把孩子的肚子盖上,

    他对自己学生说:

    “别让孩子的肚子着凉,

    会拉稀的。”

    给孩子看片子时,

    除非必要,

    他从不多给孩子开片子,

    最大程度的避免孩子受到辐射。

    学生把老师的行为看在眼里,

    将老师的仁德更记在心里。

    六十六载行医,

    一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他去过中国最偏僻的地方,

    走过最贫苦的山区,

    为那里培养最广大的人才。

    93岁,他虽握不住手术刀了,

    依旧写书、为小儿看病,

    他满头银发,细心问诊,

    家长抹着眼泪感谢他:

    “看到潘老对待孩子的态度,

    就知道他是个好医生。”

    他说:

    “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工作,

    为孩子和家长解决了问题,

    他们很高兴,我也高兴;

    给孩子们看病,

    他们的病好了,

    我自己的治疗水平也高了。

    无论是为自己,为病人,

    还是为国家,

    能做点实事,也就死而无憾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

    潘老胸腔里那颗赤子之心,

    从未熄灭。

    大医精诚,天陨巨星,

    就在9月21日,

    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潘少川,

    因病逝世。

    为除人类之病痛,

    他一双手写满了拯救;

    为救患儿于疾苦,

    他一颗心写满了赤诚。

    献身医学一辈子,

    硬生生将中国小儿骨科,

    从孤立无援推上极高境地。

    从医一甲子,

    他耄耋之年仍对病人迎来送往,

    古往今来几人能做到?

    今天,

    孩子们的潘爷爷走了,

    但他灵魂不灭,大爱不灭,

    谢谢他给孩子们带来的福音,

    谢谢他给千百万家庭带去的光明!

    潘老千古!

    单字解释: 刚 刚 噩 耗 传 来 这 位 突 破 禁 区 的 中 国 巨 星 走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