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如果李渊、李建成肯听从他建议,就不会有玄武门的悲剧发生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年仅24岁即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于非命。史书称其生性狠戾,好田猎,生活奢侈, 率军作战经常大败跑路,身上几乎没有一丝的闪光点。

    历史上的李元吉真的如此不堪吗?

    国人著史,从来都是成王败寇。只因为李元吉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为李世民所杀,所以史家对其极尽贬损之能事了。

    其实,李元吉对唐王朝的建立亦立有殊勋,只是在明君唐太宗的光环之下,史家难以对其得出公允评价了。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在晋阳起兵,李元吉与长兄李建成从河东赶来会师, 李渊亲自率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西攻长安,15岁的李元吉负责留守老巢太原。这个时候的太原周边既有突厥和割据者刘武周的势力,还要面对隋残余势力的威胁。 从李渊起兵到称帝,李元吉守太原从未有失,使李渊无后顾之忧, 保证了建唐的成功。

    唐武德元年(618),李元吉因功被封为齐王,任并州总管, 仍然镇守太原。次年,刘武周率五千骑攻太原,当时唐军的精锐悉数在陇西作战,李元吉手下虽众,却都是地方武装,无力与刘武周抗衡。李元吉见势不妙,携妻挈子弃城奔还长安,并州失陷。 高祖因元吉年幼,没有给予处罚。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李元吉担任副手。河北窦建德率军来援,李世民分兵迎击窦建德, 李元吉则仍指挥围攻洛阳。王世充出城欲与河北军遥相呼应夹击唐军,李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 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余人。”王世充一战胆寒,从此龟缩在洛阳城不出, 直至投降。 洛阳平定后,李元吉“拜司空,余官如故,加赐衰冕之服……”后来,李元吉又随李建成平灭了刘黑闼,平定山东。到武德末年,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征战后,李元吉已由最初不谙战阵的菜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帅。其军功虽说不如李世民,但也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建成在武德年间以太子身份佐理政务,无法统军在外征战,导致李世民借南征北战之机培植势力。李建成皇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为拉拢李元吉巩固自己的储君之位,李建成许诺自己当皇帝后立其为皇太弟,将来继承皇位。李世民自然开不出这样诱人的价码,李元吉从此成为太子党,处处与李世民为敌……

    李元吉深知李世民狠辣凉薄的性格,因此劝建成先下手为强, 派人谋刺秦王,但被建成所阻止;接着又进宫密请父亲杀掉李世民,可是李渊也没有听从。

    “玄武门之变”前, 李渊召兄弟三人进宫对质,李元吉主张 “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李建成不听,结果兄弟二人

    死于非命。

    人们认为李元吉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草包,其实李元吉也算是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人,如果李渊、李建成能听他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玄武门的悲剧发生了。

    单字解释: 如 果 李 渊 李 建 成 肯 听 从 他 建 议 就 不 会 有 玄 武 门 的 悲 剧 发 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