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福将程咬金:李世民给他一特权后,连武则天都不敢动他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引言

    “青史欲将豪杰选,验之以历关山险。”在隋唐青史中,程咬金是不得不提到的豪杰之一。他立关山险,成为唐朝开国著名将领。程咬金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家族显赫,祖辈是曹操谋臣。到了程咬金这一代,他已经算是官四代了。

    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和影视剧中憨憨的形象是否一致呢?而这位福将,曾经获得李世民赠送的哪一特权,让武则天都不敢动他?

    程咬金画像

    金戈挥时寒光动,铁骑过处征尘卷

    程咬金出生于公元589年,去世于公元665年。按照寿命来看,程咬金是一位高寿者,享年77岁。

    在隋朝末年期间,程咬金看到各地军阀割据力量雄起,但程咬金并不盲目献身。

    根据《资治通鉴》来看,程咬金被后代史官称赞其智慧突出。

    程咬金在加入瓦岗军之前,就明确说出一句至理名言。他说:乱世之中多出雄才,但雄才能够真正被重用,必须还要投靠家族显赫的贵族。

    程咬金劫皇纲

    程咬金在这样的理论认知下,归顺了李氏家族。先败在李渊门下,因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但他之后又加入了瓦岗军,担任内军骠骑。在瓦岗军势力落败之后,程咬金又顺势投奔了王世充。

    直到武德初年,大唐中央集权制度已建立。程咬金审时度势,又归顺于大唐。

    虽然程咬金不断在跳槽,但程咬金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一直将自己看做成人才,在军事方面他十分自信。程咬金积极奉献于祖国的安定,不论是在哪一阵营,他渴求的也不过是一个国家的和平。

    归降于大唐之后,程咬金就已经站在了秦王李世民的身后。

    程咬金跟随李世民也屡立战功,其中大破宋金刚、生擒窦建德、降服王世充等,军功显赫。程咬金更是被册封为,宿国公。

    程咬金像

    程咬金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了太子之位后,又扶李世民顺理成章成为了唐朝第2位皇帝。

    但在这里需要着重提到一点。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已为这场政治运动的胜利埋下了伏笔。因为当时唐宫有三位禁军首领,全都被李世民收买,这确保了玄武门之变的顺利性和高效性。

    而玄武门之变爆发后,李世民更是将唐宫禁卫军的决定权、掌管权和指挥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太宗继位,再到晚年这整个阶段来看。太宗一直将唐宫的近卫队看得比较重,从来没有放松警惕过。

    但到后期,他慢慢地放权给了程咬金,可见李世民对程咬金的重视程度之高。

    李世民执政期间,程咬金在内政方面也大放光彩。先后被李世民提拔为泸州都尉、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等,最后又改封为了卢国公。

    程咬金民间形象

    太宗因病去世,太子李治顺理成章登上皇位。而在临终之前,李世民又临终托孤,将李治交付给了程咬金。程咬金也就相当于是李治执政期间的另一大辅臣,但程咬金的身份属性更像是护卫队队长。

    因为在太宗晚年时,李世民已将大部分近卫军的权利放给了程咬金。其政治任务更重,一方面程咬金要维护唐宫的和平安定。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希望程咬金能够借近卫军的力量,捍卫皇太子李治的绝对权威。

    李治也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不断提拔程咬金及其家族后人。程咬金被李治提拔为辅国大将军、左卫大将军等后。程咬金又被派遣到葱山道行军,担任大总管之职。

    已入晚年的程咬金,依然身强力壮,头脑思维逻辑能力清晰,带军一路北上,讨伐阿史那贺鲁。

    但在平定北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程咬金由于自身已身处晚年,无法与年轻人相媲美,多半也有一些失误的时刻。

    兵败北方之后,程咬金被免官职。这也是程咬金政治史上唯一一次挫败的大事件。但直到那时,程咬金在朝中的形象依然无人可捍卫,其家族力量依然雄厚。

    被免官的程咬金,哪怕手中的权势慢慢被李治收回,但朝廷依然不敢完全拔除程咬金的势力。程咬金被李治封为了岐州刺史,直到77岁时才致仕。

    《资治通鉴》描述程咬金晚年生活状态是,用到了致仕这两个字。也就是说,程咬金哪怕已77岁,但依然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说程咬金,是在官职就任期间去世的。可见,整个唐朝政府对于程咬金的尊重程度之高。

    程咬金雕像

    回顾程咬金的一生,其主要成就有唐朝开国元勋、追随李世民破宋、生擒窦建德、降服王世充等。他的爵位一路被摆到宿国公和卢国公的位置上。谥号为襄,死后又被官方追为骠骑大将军和益州大都督。

    其地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于公元665年2月份去世,后又被破例陪葬于昭陵。这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合葬的陵墓,而程咬金能够得到陪葬的机会,可见在封建王朝时期,身为权臣的程咬金,已受到了官方政府的肯定。

    万里沙场酣战罢,凌烟阁上功名览

    按道理来说,程咬金的所有功勋,都主要是在李世民期间建立的。那么在儿子李治登上皇位后,他为什么依然被重用?在李治之后,武则天慢慢开始掌权。为什么这个强大的女权者,也不敢动程咬金呢?

    程咬金雕像

    关键点就在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将唐宫的所有近卫权全部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等到晚年状态时,李世民又将唐宫的近卫权全部放给了程咬金,这就相当于是将中央护卫队中的特种兵的特种兵指挥权,放给了一个皇帝最为信任的人。

    首先,唐宫近卫队的指挥权太重要。能够掌握这一指挥权的权臣,必将是极为重要的,是连帝王都要礼让三分的人物。

    玄武门之变爆发时,为何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依然没有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但却没有阻拦成功李世民杀害两兄弟的政治命运呢?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李渊手中没有军队的指挥权和决定权。哪怕是近在咫尺的唐宫近卫队,也不听李渊的号召。这确保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取得政治运动胜利果实的高效。

    程咬金雕像

    但转过头来一想,如果唐宫近卫权不在帝王的手中。那么是否等同于是将帝王的后背亮给了其他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其次,真正能够把近卫权放给程咬金的人是李世民。不论是李治还是后面慢慢掌权的武则天,都要给李世民一个三分颜面。毕竟程咬金是先帝所挑选出来的权臣,若他没有过大错失,也没有动摇李氏江山的稳定,都应该受到礼遇。

    历史上,众人关于程咬金的评价多半都偏向于赞颂。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就称赞其:志怀锐颖、气干刚果。赞颂他明知跟着自己有太多未知数,创业过程中明知有太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忠心耿耿,说他是值得肯定的好将领。

    《大唐故骠骑大将军卢国公程使君墓志》中提到:智兼二略,艺总六君。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政治智慧,同样也能够在军事指挥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权臣。

    而这一点和现代影视剧中程咬金的形象,有很大出入。很多人看了影视剧之后,会认为程咬金的形象是那种憨憨的,比较老实的男人。哪怕胸中有一片肝胆,办事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可看了这样的卢国公墓志铭之后,人们也就更能够客观的认知程咬金的形象。他并非如此憨厚老实,而是胸有大志,能够将政治和军事都能够做出成绩来的著名人物。

    五代十国期的史学家刘昫,赞颂程咬金说:有唐之盛,斯实赖焉。这位史学家对程咬金的夸赞程度就更高了,说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思维巅峰景象,有很大一部分政治贡献,来源于程咬金。

    且不论这位史官的评价是否客观,但从后代史学家们对唐朝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程咬金的政治贡献并不平庸,他受到了后世广泛的认可。

    总结:

    程咬金在军事方面屡建战功,每逢出征,常常举旗先登。后期又讨伐西突厥,斩首千余级。俘获北方少数民族之俘虏,数以千计,他捍卫唐朝疆域之稳定,为高宗李治扩充唐朝版图奉献戎马半生。

    在政治方面,他领治六县、修建兵家重镇、扼守东南战略要地,后又获太宗支持,于全国范围内修建大量堡寨,为抵抗北方蛮夷挑衅,而做了巩固工作。对内,程咬金又大肆新修水利,造福唐朝百姓之民生。如此杰出之人,的确不可被后世之小看。

    参考资料:

    《大唐故骠骑大将军卢国公程使君墓志》

    《豪杰选》

    《资治通鉴》

    《新唐史》

    《说唐演义全传》

    《隋唐史》

    单字解释: 福 将 程 咬 金 李 世 民 给 他 一 特 权 后 连 武 则 天 都 不 敢 动 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