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二名战士对抗数十倍之敌,巧用一战术,创下军史典范战例!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51年3月17日中午,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二营四连七班副班长于廷起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吾野平北山反击敌人,连续攻占了三个山头。

    激战中,于廷起因身负重伤,被卫生员抬下战场,整个七班阵地上只剩下两名战士,那就是21岁的李克生和年仅18岁的曾南生。敌人即将大举反扑,他俩就找了个有利地形暂时隐蔽起来。

    过了两个将近两个小时,美军对七班阵地进行一阵猛烈的炮击之后又出动步兵发起冲击。李克先和曾南生看到阵地两侧爬上来超过一个排兵力的敌人,为了就近射击,他们继续隐蔽,没有急着开枪。

    美军冲上阵地之后,以后这里没有志愿军,便都抱着枪,围坐成一团,听一个军官训话。

    李克先和曾南生一看,这可是极其难得的好时机啊!他们迅速把冲锋枪压满子弹,手上挂上两颗手榴弹,然后便匍匐前进,迅速而隐蔽地爬近敌人。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两名战士扔出的五颗手榴弹在敌群里开了花,紧接着又一阵猛烈地扫射,顿时打乱了敌人。

    美军炮兵以为是志愿军实施反击,马上开炮轰击,还飞来四架喷气式飞机扫射投弹。

    李克先和曾南生隐蔽在一边,偷笑着观看敌人自己打自己的好戏,一个多排的美军步兵就这样被他们的空军全部消灭了。

    在实施炮火袭击之后,敌人又出动两个排的兵力,沿着山沟爬上七班阵地。

    趁着敌人尚未冲上来,曾南生果断出击,对准他们投了两颗手榴弹。美军也随即集中火力向他猛烈扫射。

    这里是刚刚夺得的敌人阵地,没有工事可以依托,但是地形复杂、草深树密。李克先和曾南生又改变了战术,用上了“移形换影”的计策,打上两三枪就换个地方。

    他们一会儿滚到东边,一会儿爬到西边,这里投一个手榴弹,那里扫一梭子弹,有时候二人又凑在一起商量一下打法,有时候分散开来,互相牵制敌人。这种灵活多变的麻雀战法,打得美军蒙头转向,根本摸不清志愿军的兵力和位置,只能漫无目的胡乱放枪。

    李克先和曾南生就这样跟与美军缠斗了三个小时,弹药快要打光了,只得准备转移。就在这时,李克先不幸中弹,腿部负了重伤。

    曾南生赶紧给李克先包扎伤口,打算背着他尽快转移。可是18岁的曾南生个头小,体力弱,走得很慢,行动非常吃力。美军终于搞清楚整个阵地上只有两名志愿军战士,集中火力扫射,打得曾南生的裤子露出一团团棉花。

    此时,敌人的步兵也跟踪追击步步逼近,情况万分危急。李克先知道自己的伤势过重,不愿连累战友,于是紧紧扳着树木,坚决不肯让曾南生再背着。

    曾南生反复劝说,李克先就是不肯走。万般无奈之下,曾南生只好忍痛告别了战友。他刚走出没多远,便听到一阵巨响——当敌人冲上来时,李克先竟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这次战斗中,李克生与曾南生并肩战斗五个多小时,巧妙运用灵活机动的“麻雀战术”打得数十倍之敌苦不堪言,共击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歼敌三十多名,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

    战后,四十军军部为李克先追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给曾南生荣记一等功,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单字解释: 二 名 战 士 对 抗 数 十 倍 之 敌 巧 用 一 战 术 创 下 军 史 典 范 战 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