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文强沈醉等五个将军级特务很能打,战犯管理所哪五个正规军将军能打赢他们?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有个鄙视链:黄埔系瞧不起杂牌军,杂牌军瞧不起军统,军统瞧不起中统,中统又瞧不起地方官——战犯不仅限于军警宪特,1956年各地战犯大集中,第一个标准就是武官少将以上,文官厅长以上,跟沈醉同在1960年第二批特赦的五十人中,就有一个市长、一个总编辑、一个伪部大臣、一个伪省长。

    将军都比较倔强,而特务的见风使舵本事都比较高,比如原军统局电讯处少将副处长董益三当了学习小组组长,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在杜聿明特赦后接任了缝纫组组长,董益三还以“组长之尊”,扇了黄维一记耳光。

    要是不算“完胜日军的小煤山之战”,董益三和黄维那场架,是战犯之间唯一的一场战斗,蔡守元、叶立三、郑庭笈、周养浩四个人打的三场架,都是电视剧《特赦1959》的艺术加工,要是真凭本事格斗,郑庭笈绝不会被周养浩打破头,而极有可能是周养浩被击毙——周养浩不是行动特务,他在军统和保密局以审讯起家,长时间管理监狱和看守所,武功并非其所长。

    周养浩与沈醉、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那也只是互相吹喇叭抬轿子而已,如果以这三个为主力,再加上打黄维的董益三、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文强,五个军统出身的将军级战犯组成一个战队,与黄埔出身的五个军中高手来一场团战,其结果是哪一方获胜,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军统特务也不是个个都能打,沈醉用特务的专业眼光来看,搞电讯出身的董益三,肯定打不过黄埔一期的黄维,他打黄维那一耳光,纯属偷袭:“那位组长既打人在先,黄维也就决心还击于后;只见他剑眉倒竖,怒眼圆睁,右手握拳朝对方脑门猛力击去。如不是梁司令官眼疾眼快,把那位组长向旁边一推,那一拳落在头上不死也得重伤。(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沈醉和文强回忆录以及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沈醉说的那位组长就是董益三,拉架的“梁司令官”就是梁培璜,要不是梁培璜手疾眼快,董益三就不能跟沈醉一起在1960年第二批特赦后当文史专员了。

    董益三属于“技术型特务”,打打杀杀不太在行,周养浩学法律出身,搞审讯和管监狱的时候,只会对没有还手之力的人耀武扬威,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但也仅仅是在洪公祠特训班受训三个月,就被分配到南京通讯二组任组长,主要管的是邮政检查。

    在五个将军级特务中,真正能打的是黄埔四期的文强和十九岁就开始杀人的沈醉。

    文强在黄埔军校就喜欢打架,参加南昌起义后管理二十三个县的根据地,被川军关进监狱后,江洋大盗也被他整治得欲哭无泪,这件事在《文强口述自传》中说得很详细,他在狱霸江洋大盗面前一点都不怵:“像你这样的本事,恐怕五个都打不了我。你要是再欺负我,我就要对付你了。大家都是坐牢的,命都不要了,还怕你不成?”

    文强是打过硬仗,杀过人的,在文强的杀气面前,那个江洋大盗怂了:“第二天晚上,这个家伙就睡在尿缸旁边了。他睡在尿缸旁边,不服,踹了我一下,反倒说我碰了他……他一拳打过来,我哇地一下就扑到他的后面,把他打出好远。他再不敢上前来了。后来这个人被提审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大概是被枪毙了。”

    我们看历史照片就会发现,文强比沈醉还高还壮,进了功德林之后,还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管理人员也给他三份面子,所以无论是杜聿明王耀武,还是沈醉、周养浩、西游记,都不敢惹他——徐远举也就是在电视剧里敢跟文强吵架,要是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借给徐远举两个胆子,他也不敢摘文强面前嚣张,因为徐远举知道:文强要是哪天夜里将他一把掐死,会来事的沈醉也只能说徐远举是自己不小心摔到绳子上,把自己勒死了。

    文强在军统(保密局)期间,戴笠与其称兄道弟,郑介民和毛人凤都争着请他吃饭,老蒋也不在乎文强参加过南昌起义,其中的复杂原因,一时半会说不清。有人说文强的父亲是同盟会的最早资助者,跟很多蒋系打老换过金兰贴,可能是真有历史依据的。

    文强在军统期间就晋升中将,比同时期的戴笠毛人凤军衔还高,他不想当特务了,马上就能到“世叔”程颂公那里当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连毛人凤都有点羡慕嫉妒恨:“毛人凤的资格比我低,我已经是中将,他还是少将。他说:‘你要离开?我们这里分成三块了,还不晓得鹿死谁手,你也不参加到这里头来占一份?我们不像你,你的面宽,你到哪里去都有人欢迎你。我们是跟戴笠起来的,靠着他,他又死了,没路走啊。’”

    文强虽然有些倔强,但绝不缺少智慧,在军统晋升中将已经风头太盛,要是竞争军统(保密局)局长之位,即使老蒋不说什么,郑介民和毛人凤也会马上变脸,拿文强的亲戚、师承大做文章。

    文强在上海被日寇占领前后,搞过很长时间地下工作,也曾一招制服一个日谍少将:“那个郎本实仁穿着将官的衣服,坐在亭子里……我和郎本实仁擦身而过时,我感觉他要对我动手了,我就一下子先发制人,把他左手逮住了。把他伸在衣服里的左手向下一拉,他左手里的手枪就到了我手里了。我用很大的力量,一拳打过去,郎本实仁倒在马路上,李副官看见我把郎本实仁打倒了,一个箭步蹿过来,骑在郎本的头上。”

    文强的功夫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就是十九岁开始搞行动的沈醉,也未必敢说自己一定能打过文强,所以无论是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还是特赦后在文史专员办公室,沈醉都甘愿走在文强身后。

    沈醉是很能打的,戴笠在老蒋面前吹嘘:“他还会驾驶汽车、摩托、汽艇,会照相,会游泳,国术也有基础。”

    国术就是武术,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展示过他的功夫:“我先做示范动作,我从小学国术,身段柔软,做踢腿运动时,脚可以踢过头顶;做弯腰运动时,不但头可以碰到膝盖,而且可以把两手的肘部碰到地上。我做完后,他们(其他战犯)一看很有趣……在监狱的几年当中,一直坚持早上洗冷水澡和打一套拳。”

    文强和沈醉都是有功夫的,跟他俩相比,徐远举、周养浩、董益三都要略逊一筹,周养浩想用板凳偷袭沈醉,还没等沈醉反应过来,那只小板凳就到了宋希濂手里。在百战沙场的将军面前,特务的三脚猫,好像还真不够看。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最年轻的学员,要是评选功德林将军级高手,他绝对有资格入选——他年轻力壮,又身经百战,跟小鬼子浴血奋战凝聚起来的杀气,足以震慑血许多偷偷摸摸下手的特务。周养浩被宋希濂夺走板凳,居然没敢上去抢,说明他可能不怕沈醉,但一定不敢招惹宋希濂。

    宋希濂不是正规将军中最能打的,那个在电视剧中被周养浩打破头的郑庭笈,其实是一个真正的高手,要是拉开架势搏斗,三个周养浩也打不过一个郑庭笈:郑庭笈是郑介民的堂弟,他从黄埔五期毕业后,从排长一路做到中将军长,那是跟鬼子白刃格斗换来的。

    在忻口会战的时候,郑庭笈跟日军数次白刃格斗身中数弹,战后他自号“重生”,就是当时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却没想到大难不死。

    宋希濂、郑庭笈都曾跟鬼子白刃相见,那个在《特赦1959》中被王耀武一句“五万头猪”骂哭的李仙洲,其实打起仗来也很厉害——他是在济南武术传习所练过真功夫的。

    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就会发现在那部电影火爆之前,少林寺并不出名,真正的习武场所在民间,各地军阀也办了不少“国术训练班”。

    郑庭笈身中数弹的忻口之战,李仙洲也参加了,他被日军狙击手一枪正中胸口,幸好当年三八大盖穿透力极强,那一枪从前胸贯穿到后背,居然没影响李仙洲后来作战。

    李仙洲虽然武功高强,但是在山东老乡王耀武(王师泰安人,李是长清人)面前,他还真没脾气——山东大汉王耀武也是很能打的。

    当年山东人人尚武,王耀武更是人如其名,只不过王耀武很聪明,进了战犯管理所之后虽然地位超然(当学习委员,有自己的办公室,沈醉等人经常去他办公室抽烟),从不与人冲突,但是真惹急眼了,还真没有谁有把握打赢他——他一大巴掌呼过去,也够一般人受的。

    王耀武、李仙洲、郑庭笈、宋希濂,这四个中将都很能打,第一批特赦的那个中将司令周振强,也一点都不含糊,真打起来,沈醉也未必是他的对手——沈醉曾给老蒋当过几天外围保镖,那段经历让他骄傲了好多年,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沈醉只是临时保镖,而周振强却是给老蒋当了很长时间侍从副官。

    所谓侍从副官,其实就是贴身保镖,手上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如果老蒋真相信戴笠说的,认为沈醉武功高强,也就不会任由毛人凤将其一脚踢到云南了——侍从室从来就不嫌人多,沈醉要是比那些贴身侍从武功还好,老蒋是不会置之不理的。

    这样粗略盘点下来,正规军中的五个高手就选出来了,最后就该由读者诸君来当裁判了:在您看来,文强、沈醉、徐远举、周养浩、董益三这五个将军级特务,跟王耀武、李仙洲、郑庭笈、周振强、宋希濂这五个中将来一场团战,最后能打成几比几?最终获胜的会是哪一方?

    单字解释: 文 强 沈 醉 等 五 个 将 军 级 特 务 很 能 打 战 犯 管 理 所 哪 五 个 正 规 军 将 军 能 打 赢 他 们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