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慈禧下毒杀死光绪,若改革派光绪不死,我国是否不会受近代的耻辱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引言

    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我们翻看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能够懂得忍辱负重的人,最终一定能够收获成功。而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隐忍这两个字,在没有到合适的时机的时候,只有选择忍耐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01

    就像我们最熟悉的孙膑,原本和庞涓同为师兄弟,但却被庞涓陷害废掉了双腿。为此孙膑选择了隐忍并逃向了齐国,最终使出了围魏救赵的计谋将庞涓打败。而勾践同样卧薪尝胆,最终让三千越甲打败并吞并了吴国。不过今天要讲的光绪皇帝,却因为一时心急,没有选择忍耐,最终被慈禧迫害而死,两人去世时间相差不到一天,但知道百年以后才真相大白。

    ▲光绪皇帝画像

    在1908年11月14日晚,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之中逝世。在临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大臣或亲属知晓,等到被人发现时早已死去。而光绪皇帝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被备受冷落,虽有报国之心,但奈何时势不允,最终遗憾而亡。可就在光绪皇帝死了之后第二天,他的母后、政敌、以及操纵了晚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了中南海的仪鸾殿之中,终年七十四岁。

    ▲慈禧

    两人的先后去世让全世界都颇为震惊,只不过对于外国人而言,震惊之后便是惊喜。当一个国家的两位当权者接连死去的时候,意味着这个国家必将发生巨变,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无尽掠夺的机会。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直到百年之后,中国官方以现代法医手法检验才发现,原来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这个说法也是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给出的答案,确定了光绪因“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

    02

    研究人员经过对光绪遗体上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反复检验发现,在光绪的衣领以及头发上均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砒霜。一般人仅仅只需要服用砒霜60到200毫克就会身亡,可仅仅在光绪皇帝部分头发和衣物上检查出来的砒霜含量就高达201毫克。而在当时清朝皇庭之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不被任何人察觉、怀疑、追究的人,仅仅只有慈禧一人。

    ▲同治皇帝画像

    为什么同为清朝皇室成员,慈禧会选择杀害光绪皇帝呢?其实这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政敌关系。光绪皇帝虽然称呼慈禧为母后,不过实际上确实慈禧亲妹妹的儿子,而慈禧真正的亲儿子则是同治皇帝。其实晚清的皇帝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继位的年龄太小了。同治六岁继位,十九岁就死了,而光绪也是年仅四岁便登上了王位。正因如此,光绪的权利其实一直都掌控在垂帘听政的慈禧手中。而甲午战争结束之后,光绪皇帝支持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这显然是触犯到了慈禧的利益。

    ▲关于光绪变法的相关画作

    最终光绪皇帝变法失败,他本人也被慈禧太后下令终身监禁了。在1908年的时候,慈禧与光绪两人先后病重,其实这个时候光绪是知道慈禧一定会死在自己前面的,也是便在自己的日记之中写到自己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可这段日记却被李莲英报告给了慈禧,最终慈禧明白光绪注定会秋后算账,甚至有可能开棺鞭尸,于是选择先下手为强。

    03

    其实光绪皇帝本身的才干暂且不说,但是就他积极追求变法报国这一点是很值得尊敬的。只可惜在面对强敌慈禧的时候,光绪却显得十分的心急。他一方面想要谋夺属于自己的权力,一方面又不希望和慈禧闹得太僵。倒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因为在慈禧的强势面前,光绪其实没有信心能够直接将慈禧以及慈禧背后的势力推翻。

    ▲影视剧中改革的光绪皇帝

    可既然如此,他完全可以选择继续隐忍,等到慈禧死了之后再谋划自己的国家也未尝不可。即使慈禧不会生病,一个七十四岁的老人怎么也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存活得比自己久。倘若改革派光绪能够活下来,相信即使我国会面对列强的入侵,也至少会在清庭的支持下,让很多入侵者有来无回,打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

    结语

    只可惜历史已经成为了定局,尽管光绪帝一心想要强盛自己的国家,但最终依旧没有办法能够将自己的国家拯救于水火之中。也许光绪帝没有死亡的话,变法成功,历史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这也只能是也许了。

    参考资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单字解释: 慈 禧 下 毒 杀 死 光 绪 若 改 革 派 光 绪 不 死 我 国 是 否 不 会 受 近 代 的 耻 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