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能识破谎言的人,都掌握了这个规律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我们有时候之所以会被迷惑、被蒙骗,并不是因为事情太复杂。

    而是由于我们不够冷静,忽略了事情的本质。

    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

    话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亮非常聪明。

    有一次,孙亮想吃生梅子,当蜜汁梅端上来时,孙亮发现里面竟然有几颗老鼠屎……。

    孙亮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相关人员都叫上来,但端菜的和做饭的都说自己无罪。

    孙亮看到这种情况,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直接指出了是谁在说谎。

    他是怎么做的呢?

    原来孙亮虽然年少,但他很善于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往往直击要害,一语中的,令人非常佩服。

    孙亮想吃生梅子时,就吩咐身边的黄门官,让他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端过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一本正经的黄门官,却是个心胸狭窄爱记仇的小人。

    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之前有过冲突,平时两人见面都不说话,为此他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这次他认为是个难得的机会,就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放好后又仔细检查无破绽了,才端给了孙亮。

    不出所料,孙亮刚吃两口就发现了蜂蜜里有老鼠屎,他勃然大怒。

    “是谁如此大胆,竟然敢欺负到我的头上,他是不想活了吗?”

    心怀鬼胎的黄门官赶紧跪倒在地,他委屈地说:“这事小的不知啊,不过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

    肯定是他对工作不负责,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了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这实在是罪不容恕啊。”

    孙亮马上将库吏招来审问:“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得蜂蜜?”

    库吏听闻此事,吓得脸色惨白,他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是……是从小人那里拿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老鼠屎。”

    黄门官见状,指着库吏说:“事到如今,你还不说实话,那老鼠屎早就在蜂蜜里了。”

    两人争执不下,都拍着胸脯说自己说的是真话,对方说的是假话。

    此时,有大臣给孙亮出主意说:“既然门官和库吏争论不下,分不清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两个都关起来,一起治罪。”

    孙亮沉思了一会儿后,笑着对大家说:“其实,要弄清楚老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切开就知道了。”

    接着,孙亮让人当着大家的面把老鼠屎切开。

    大家仔细一看,只见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外面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老鼠屎早就掉进了蜂蜜中,那么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有人刚放进去的。”

    孙亮转头对黄门官厉声斥责道:“你如此陷害他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再看跪在地上的黄门官,早已吓昏了头,身体瘫软成了一堆。只好一五一十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

    这就是聪明人的过人之处,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冷静地做出分析,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国学经典《素书》中说:

    明莫明于体物。

    意思是:了解事物的本质,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假象。

    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进而搞清楚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就要做到不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冷静理性地思考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问题本身可能也没那复杂。

    只是因为我们当时变得非常生气,内心不够冷静,导致自己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力。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务必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细致观察和多个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比较贴近事情的真相,避免自己被蒙骗上当。

    就像吴国君主孙亮那样,他并没有听信一面之辞,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冷静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他这种聪明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单字解释: 能 识 破 谎 言 的 人 都 掌 握 了 这 个 规 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