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为何没有取得成功?两个原因最主要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纵观我国历史,屌丝逆袭成王的例子很多,秦始皇官二代、富二代依据家族百年产业,统一中国,建立大汉的刘邦却是草莽出身,三国时期刘备虽然沾了汉高祖的名气,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其实他就是一个卖草鞋的,建立后周的郭威是马夫出身,建立大明的朱元璋更是出身于底层,当过和尚、要过饭,一跃成为天子;那么最早逆袭的屌丝陈涉为何没有成功呢?

    陈涉曾经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句叫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所说的是第二句话可谓是极大的增加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农业民族的信心,让整个农业民族都有了去征求更高的地位的心。确实,事实应该是像陈涉所言的那样,王侯将相也并非都是天注定的。但是喊出了这句话作为口号的陈涉,却为什么又没能起义成功呢?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却有两点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农业民族本身就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阶级,他们需要有人去统治他们,并且这个统治者同时也能给他们带去利益。这样的生存模式让整个农业民族都自得其乐,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奴隶社会还是刚刚形成的封建社会,对于农业民族来讲生存的方式并没有多么大的改变。

    因此,因为陈涉所言的那一句话就让整个农业民族奋起反抗秦王朝的统治也是不现实的。试问一下,如果天下只有一个并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农民阶级的暴君的话,绝大多数的农业民族人民还是可以安居乐业的,他们不用卷入残酷的战争,也不用将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但是如果他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杀人放火拉帮结派企图变成九五之尊的暴民的话,那么这可以说是整个农民阶级的灾难,它会危及到绝大多数的农民,甚至会让许多人因此而丧命。

    所以说在当时的天下,在秦王朝还算是稳定的情况之下,农业民族并不愿意群起而攻之奋力反抗秦王朝的统治;如此陈涉也就没有办法能够聚集起像秦军队那样庞大的部队,所以说他的失败已成为了一种必然。

    其次是因为陈涉本身的性格原因,据司马迁在史记当中的记载,陈涉曾经说过苟富贵勿相忘,意思就是说在一起打工做事的农民们如果有一天哪一个人能够变得富贵的话,千万不要忘记其他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陈涉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未来那一个走向富贵的人会是他自己才无所顾忌的言语;但是历史确实是十分眷顾他的,陈涉所建立的张楚国在当时也算是兴盛一时的,陈涉自己也是为居高位的,那个时候他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但是他又是怎么对待那些曾经与他共同做事的人的呢?

    实际上他并没有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富贵之后还念及着往日的情谊,相反到那些曾经认识陈涉的人前来投奔他的时候,陈涉却为了掩饰他当年的不堪与落魄,将这些人杀之而后快。这样的人连自己的曾经都没有办法去包容,又怎么可能去包容别人呢?又怎么可能能够去兼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呢?因此陈涉本身的缺陷,也是他起义的一个败笔。

    陈涉与刘邦军事天赋方面都不高,自己都不善于带兵打仗,但是刘邦比陈涉强在用人上,刘邦身边有谋士陈平,后期有萧何,带兵打仗有韩信,高级参谋张良;反观陈涉虽然自己有远大的抱负,义军大多都是未受过训练的农民,他不爱惜士卒,更不能选贤任能,久而久之,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特别是他称王后,思想发生转变,脱离了群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成了众矢之的活靶子,在秦军主力都在的情况下,不成功才怪呢!

    虽然王侯将相并非是天注定的,但是也是事在人为的;要知道一个人能力再强,他只能干大事,一群人才能干事业,建立王朝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陈涉个人的能力没法承担历史的重任,却没有识人能力,用人之道,更不能建立一个像刘邦那样强大的团队。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一个人所能取得事业的高度,刘邦和朱元璋的眼界绝对要比陈涉高很多,陈涉与后来的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如出一辙,这样的人注定被历史所淘汰。

    单字解释: 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 陈 涉 为 何 没 有 取 得 成 功 ? 两 个 原 因 最 主 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